陈丽华;赵文珍;戴莉萍
目的:探讨分离外周血细胞的方法及该方法在免疫偶合物制备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分离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红细胞及混有红细胞的粒细胞;用0.83%氯化铵溶解混杂的红细胞得到粒细胞;利用单核细胞粘附玻璃的特性除去淋巴细胞中的单核细胞;用ALT-E玫瑰花试验分离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将分到的各血细胞与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偶合物反应,活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结果:分到的各种血细胞2h活性达96%以上,细胞得量较高。所测定的单抗特异性高,活性保持良好。结论: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方便的方法,可用于免疫偶合物的制备研究中。
作者:白丽;王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Gilbert综合征临床上少见。1997年12月至2000年5月,我科收住2例,报告如下:例1,男,22岁,因纳差10d,巩膜黄染3d入院。查体:双眼巩膜轻度黄染,肝脾未触及。大小便常规正常,尿胆原、尿胆红素阴性;肝功能示总胆红素(TB)38μnol/L,直接胆红素(DB)6.08μmol/L,间接胆红素31.92μmol/L,酶学正常;肝炎病毒学全套检查阴性。
作者:施荣杰;李永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120例鼻患肉患者分别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糖皮质激素与传统手术治疗鼻患肉疗效对比分析。方法:120例中随机抽出40例行传统手术+抗生素治疗为对照组。80例采用内窥镜下手术+规范化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鼻患肉为内窥镜组。结果:随访半年以上,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52.5%,好转12例,好转率30%,复发7例,复发率17.5%,P<0.01。内窥镜组:治愈74例,治愈率92.5%,好转5例,好转率6.25%,复发1例,复发率1.25%,P<0.01。结论:内窥镜手术+规范化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鼻患肉复发率,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其具有手术精度高、术后复发率低优点。
作者:刘瑞清;董庆汉;杨永福;赵惠琼;林兰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对比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EA)施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Ⅰ~Ⅱ级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CSEA组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行腰穿,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ml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cm作备用。EA组按硬膜外麻醉常规操作,注入试探量2%利多卡因5ml后有平面无腰麻征再追加2%利多卡因10~13ml。观察记录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CSEA组与EA组的麻醉效果阻滞完善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一定的差异。结论:CSEA是一种既保留了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不足的可取方法。
作者:邓玫;陈璧;唐兴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概述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方法:查阅并参考国外近年20多篇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综述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T、B细胞表位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核心蛋白是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的靶区域,与病毒持续性感染、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探讨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其防治。
作者:李建蓉;公瑞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者,女,44岁。发现左侧颈部包块4年,伴疼痛及左上肢麻木2月于2000年1月10日人院。体检: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方可触及一直径约6cm的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B超、彩超均提示左侧颈部实质性包块。手术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以下血管鞘后侧,直径7cm,似有不完整包膜,基底有粘连,质硬。临床诊断:淋巴肉瘤?病理检查:送检灰红、灰白不整形碎组织一堆,5cm×4cm×1cm,切面为灰白色胶冻样,散在出血灶,质软。镜下观察: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结构,结节由瘤细胞及粘液样基质组成,瘤细胞呈多边形、梭形,胞浆嗜酸性,排列呈柱状或条索状,核小深染,核分裂相少见,具有软骨母细胞特征,瘤细胞间为嗜碱性的粘液性基质。病理诊断:左颈部软组织粘液样型软骨肉瘤。
作者:潘云;陈海滨;杨丽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脑电图(EEG)能敏感地反映脑功能状态,在某些精神活性物质用药过程中EEG变化较大,观察这种变化在人体难以实现,只能借助于动物实验。以往的动物EEG描记方法是在开颅术后直接记录脑皮层电图(ECOG),这种方法只能用于急性实验。本实验探索一种无创性可重复进行的活体动物头皮脑电描记术。选用习性温和,头皮表面积较大的家兔进行脑电描记,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萍;田昆仑;苏娟;董从丽;冯海光;周云桂;吴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有创动脉压监测不仅用于体外循环(CBB)心内直视手术,还广泛应用于控制性降压麻醉、大血管和颅内手术以及高血压、休克危重病人的监测中。然而由于电子传感器测压装置价格昂贵、装置复杂,推广受限。而弹簧血压计测压装置制作简单、经济、使用方便,可替代传感器测压装置的主要功能,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该装置监测血压90例,效果较好,体会如下:
作者:李九妹;汤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0例41眼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无环鸟苷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23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若金结膜下注射。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间有效率及治愈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焦建玲;陶丹;洪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巨脑回畸形(macrogyria)是脑神经细胞移行异常所致的一种先天畸形,临床上较罕见。经检索,云南省尚未见报道,我科曾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孙亮;陈灿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尼莫通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并探索其使用方法。方法:以静滴尼莫通组为治疗组,以静滴丹参为主的传统治疗法组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治愈时间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8.17±3.648)d,比对照组治愈时间(12.07±3.611)d短,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尼莫通组疗效明显比丹参组好,且尼莫通静滴可采取较为简便的方法。
作者:李志宏;陈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羊水性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我院1998年1至12月采用沈阳市光学仪器厂生产的YSJ-Ⅰ型羊水镜检查,监测有无羊水粪染,并与B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羊水镜诊断率高达90%,同时可了解胎先露及胎膜早破情况。结论:对临产时医护人员的监护及处理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戴芙蓉;邵玉兰;刘光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资料来源于1999年12月对云南省普洱县的野外蚤螨生态调查。在磨黑镇调查过程中捕获一只成年雄性大足鼠Rattus nitidus,从其体表检获大量的体表寄生虫(体表寄生性节肢动物),其寄生量远远超过常规寄生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体军;郭宪国;董文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验证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带状疱疹的临床功效。方法:对43例带状疱疹患者均采用中药清热解毒内治外用。结果:清热解毒法治疗能缩短带状疱疹病程,控制临床症状。结论:清热解毒法内外综合治疗对水豆-带状疱疹病毒有杀灭,抑制作用。
作者:王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儿:女,2月。因生后发现右眼角膜一灰白色条状物就诊。患儿父母为近亲婚配,患儿出生时为足月顺产。查:患儿右额顶部毛发稀少,头顶部中央见多个卵圆形疤痕样萎缩性斑疹,中央见色素沉着,触之如“囊样”感,斑疹部无毛发生长。右眼上睑内1/3处见“△’眼睑缺损,缺损部位睫毛稀疏。右眼球未见其它异常。全身躯干及四肢未见其它皮肤异常。
作者:洪卫;李敏;王敏华;丁传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拂康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0.2%大拂康对4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静脉注射、结膜下注射及局部点眼,并与36例0.1克霉唑结膜囊持续点眼组对照观察。结果:大拂康治疗组与克霉唑对照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校正x2检验)。结论:大佛康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优于克霉唑。
作者:胡亚丽;杨永福;陈前;王艳萍;陈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尿路手术中应用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对63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在开放手术或内窥镜下放置双J管作内支架和引流,置管时间1w至6月。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较少,未发生过伤口感染、漏尿。结论:双J管内引流效果好,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宜于广泛应用。
作者:冯波;杨银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总结我院近期置人的2例三腔起搏器的运用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临床资料 2 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61岁,我院2000年6月住院病人。临床诊断为隐匿性冠心病。心律失常有以下特点:1例快速房颤反复发作,曾因此2次出现脑栓塞;另1例为房速、房颤交替短阵反复发作。作者简介:田巨龙(1965-),男,重庆潼南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电生理研究.
作者:田巨龙;文亚红;钱昌明;许勇;高红梅;唐永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正常人群外耳道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马氏检螨法对613名大学生进行外耳道蠕形螨检查。结果:71人为螨检阳性,感染率为11.58%,螨检阳性者中67.6%(48/71)自诉外耳道经常瘙痒。结论:提示外耳道瘙痒与蠕形螨感染有密切关系。
作者:黄秀琼;丁跃明;郭清华;吴建新;徐国萍;钮荣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阐述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38例多发性硬化症的起病诱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多发性硬化症神经系统表现多样,根据临床表现、MRI、CT、诱发电位等可获临床确诊,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或促皮质激素为主,有条件可使用β-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本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94.74%。结论:多发性硬化症致残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可干预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
作者:杨咏梅;王立平;夏中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