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卫;李敏;王敏华;丁传刚
1999年1月,我科收治1例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救治25d清醒,国内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某患者:女性,24岁。因车祸致“单纯左股骨闭合骨折”2h入院,即行牵引固定处理。伤后6h突发呼吸困难、紫绀,意识状态很快由清醒至嗜睡转昏迷。查:R45次/min、T38.8℃、P132次/min、BP15.9/9.9kPa,双肺闻及广泛湿罗音,四肢痉挛,无休克征。
作者:郑本平;施云生;杨杰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概述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方法:查阅并参考国外近年20多篇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综述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T、B细胞表位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论:核心蛋白是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的靶区域,与病毒持续性感染、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探讨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其防治。
作者:李建蓉;公瑞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确切描述小网膜的附着以及网膜囊上隐窝的腹膜腔归属,为影像诊断和外科引流提供确切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20例局解教学用成年尸体,通过局部解剖结合部分肝叶切除,对小网膜的附着及周围毗邻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小网膜是张于肝与食管腹段、胃小弯和十二指肠初始2cm段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中附于胃小弯下份和十二指肠初始2cm段上缘的小网膜部分,向上连至肝门(横沟);附于胃小弯上分和食管腹段的小网膜的部分,向右连于肝左纵沟后半部,即静脉韧带裂底。因而小网膜在肝上的附着线呈“」”形。小网膜左前上方是肝外形的左叶,小网膜左下方是胃前壁;三者之间为左肝下前间隙(胃肝隐窝),小网膜右后上方为网膜囊上隐窝,其内有肝尾状叶套入。结论:目前所有教科书中对小网膜的描述不够全面,将网膜囊上隐窝归为左肝下后间隙与肝外形分叶也不相对应,因此有关结构应予研究。
作者:杨新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尼莫通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并探索其使用方法。方法:以静滴尼莫通组为治疗组,以静滴丹参为主的传统治疗法组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治愈时间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8.17±3.648)d,比对照组治愈时间(12.07±3.611)d短,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尼莫通组疗效明显比丹参组好,且尼莫通静滴可采取较为简便的方法。
作者:李志宏;陈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总结我院近期置人的2例三腔起搏器的运用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临床资料 2 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61岁,我院2000年6月住院病人。临床诊断为隐匿性冠心病。心律失常有以下特点:1例快速房颤反复发作,曾因此2次出现脑栓塞;另1例为房速、房颤交替短阵反复发作。作者简介:田巨龙(1965-),男,重庆潼南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电生理研究.
作者:田巨龙;文亚红;钱昌明;许勇;高红梅;唐永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自1989年4月-1998年12月共收治小儿烧伤762例,其中并发真菌感染8例,占1.05%,现就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唐宗联;黄斌;张劲松;李建伟;曾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者:男,62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半年余,加重4h,于1999年11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曾住本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长期服阿司匹林(80mg,3次/日)、倍他乐克(从12.5mg逐渐增加至100mg,2次/日)及间断服消心痛治疗。
作者:邹川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羊水性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我院1998年1至12月采用沈阳市光学仪器厂生产的YSJ-Ⅰ型羊水镜检查,监测有无羊水粪染,并与B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羊水镜诊断率高达90%,同时可了解胎先露及胎膜早破情况。结论:对临产时医护人员的监护及处理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戴芙蓉;邵玉兰;刘光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有创动脉压监测不仅用于体外循环(CBB)心内直视手术,还广泛应用于控制性降压麻醉、大血管和颅内手术以及高血压、休克危重病人的监测中。然而由于电子传感器测压装置价格昂贵、装置复杂,推广受限。而弹簧血压计测压装置制作简单、经济、使用方便,可替代传感器测压装置的主要功能,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该装置监测血压90例,效果较好,体会如下:
作者:李九妹;汤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者,女,44岁。发现左侧颈部包块4年,伴疼痛及左上肢麻木2月于2000年1月10日人院。体检: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方可触及一直径约6cm的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B超、彩超均提示左侧颈部实质性包块。手术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以下血管鞘后侧,直径7cm,似有不完整包膜,基底有粘连,质硬。临床诊断:淋巴肉瘤?病理检查:送检灰红、灰白不整形碎组织一堆,5cm×4cm×1cm,切面为灰白色胶冻样,散在出血灶,质软。镜下观察:呈结节状或分叶状结构,结节由瘤细胞及粘液样基质组成,瘤细胞呈多边形、梭形,胞浆嗜酸性,排列呈柱状或条索状,核小深染,核分裂相少见,具有软骨母细胞特征,瘤细胞间为嗜碱性的粘液性基质。病理诊断:左颈部软组织粘液样型软骨肉瘤。
作者:潘云;陈海滨;杨丽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尿路手术中应用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对63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在开放手术或内窥镜下放置双J管作内支架和引流,置管时间1w至6月。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较少,未发生过伤口感染、漏尿。结论:双J管内引流效果好,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宜于广泛应用。
作者:冯波;杨银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某患者:女,30岁。因“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2月余”来我科就诊。2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感左耳内闭塞、闷胀感,并伴有听力下降、继之流脓,偶有脓中带血,但无明显的耳痛及头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否认结核病史及结核病家族史。检查:左耳内有粘浓,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可见白色肉芽组织生长。取耳内分泌物及肉芽组织送细菌培养,报告无细菌生长。乳突X线摄片报告:慢性乳突炎,拟诊为“骨疡型中耳炎”给予局部抗炎治疗。
作者:彭梅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0例41眼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无环鸟苷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23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若金结膜下注射。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间有效率及治愈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赛若金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焦建玲;陶丹;洪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血定安与血代两类药物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1~2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定安组与血代组)。入室后采集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酶定量、血小板计数、血球压积和血钙含量。分别输入血定安与血代1000ml后,再次于非输液侧采集静脉血,监测上述指标。结果:比较两类药物输液前后血球压积P<0.05,差异显著性。其余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结论:输注血浆代用品后对凝血机制无明显影响,仅对血液有稀释作用。通过稀释血液,还能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
作者:杨文燕;毕春;刘光鉴;曹贤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阐述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38例多发性硬化症的起病诱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多发性硬化症神经系统表现多样,根据临床表现、MRI、CT、诱发电位等可获临床确诊,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或促皮质激素为主,有条件可使用β-干扰素及免疫球蛋白。本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94.74%。结论:多发性硬化症致残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可干预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
作者:杨咏梅;王立平;夏中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致葡萄膜炎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4眼眼球钝挫伤所致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分析(平均年龄22.5岁,男性21例占95.45%,女性1例占4.55%),单眼20例占83.3%,双眼2例占16.6%。视力0.8~0.5者10眼,0.3~0.1者11眼,小于0.1者3眼。全部患者诊断明确后用皮质类固醇、消炎痛及散瞳等治疗。结果:22例24眼(100%)症状消失,13眼(54.17%)体征消失,棵眼视力大于等于1.0者4眼(16.67%),0.5~0.9者14眼(58.33%),0.1~0.3者7眼(29.17%),小于0.1者1眼(4.17%)。结论:眼球钝挫伤致葡萄膜炎主要是由于伤后前列腺素增加和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介质及一些炎性因子被启动、激活、释放所致。伤后须注意早期眼部体征,及时诊断、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消炎痛及散瞳治疗。
作者:袁春秀;陶涛;马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资料来源于1999年12月对云南省普洱县的野外蚤螨生态调查。在磨黑镇调查过程中捕获一只成年雄性大足鼠Rattus nitidus,从其体表检获大量的体表寄生虫(体表寄生性节肢动物),其寄生量远远超过常规寄生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体军;郭宪国;董文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变应性亚败血症是以驰张热、皮诊及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综合征,多见于儿童,自1964年以来,成人患病报道逐渐增多。兹将我们诊治1例报告于下。
作者:岳发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验证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带状疱疹的临床功效。方法:对43例带状疱疹患者均采用中药清热解毒内治外用。结果:清热解毒法治疗能缩短带状疱疹病程,控制临床症状。结论:清热解毒法内外综合治疗对水豆-带状疱疹病毒有杀灭,抑制作用。
作者:王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Gilbert综合征临床上少见。1997年12月至2000年5月,我科收住2例,报告如下:例1,男,22岁,因纳差10d,巩膜黄染3d入院。查体:双眼巩膜轻度黄染,肝脾未触及。大小便常规正常,尿胆原、尿胆红素阴性;肝功能示总胆红素(TB)38μnol/L,直接胆红素(DB)6.08μmol/L,间接胆红素31.92μmol/L,酶学正常;肝炎病毒学全套检查阴性。
作者:施荣杰;李永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