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郑玲燕

关键词:门诊, 输液, 护患纠纷, 管理
摘要: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门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2001~2006年发生在我院门诊输液室的37例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改进工作.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胸锁乳突肌锁骨瓣修复气管壁缺损的护理

    气管狭窄及离断伤的修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有断端吻合、肌骨膜瓣修复等,在治疗上虽然方法很多,但常由于手术后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反复形成、新建气管壁塌陷等原因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1].1993年11月~2004年5月我科对9例气管离断或狭窄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锁骨瓣进行一期气管重建术,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英;张虹婷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危重症,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易出现低氧血症,如不及时纠正,可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损害;适时采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可以及时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1]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均取得了良好收效.我们2003年1月~2006年11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了4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俞继芳;金小慧;杜林林;邱俏檬;卢中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品质圈在降低老年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老年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成立品质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内容,定期举行会议和活动,探讨并落实有效的降低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方法.结果 实施1年后,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由25%降至13%,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上升至96%.结论 品质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封菊香;毛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8例鞍区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时关键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慢性蝶窦炎,肿瘤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减少到了低程度.结论 加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术后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丽君;管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护4 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除去诱发因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

    作者:沈秀群;刘曙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住院病人口服药发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口服药发送是病人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药是护士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工作,病人能否得到准确、及时、正确、安全的药物治疗,关键取决与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1].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使部分病人未能按时服药或随意服药,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造成安全隐患或导致医疗纠纷.

    作者:李文珍;马泽君;黄玉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高职护生精神科临床实习目标制定与实施

    护理教学过程是通过护理师生的相互作用,使护生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变化的过程.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将基础知识与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护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1].我院为某重点大学护理学院精神科临床实习基地,根据护理学院精神科实习大纲要求,结合精神科工作特点制定出护生在精神科实习目标并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的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李江华;马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对大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观察及护理

    肺栓塞是静脉或右心腔内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所致的病变.近年来,我院心脏内科对病史不超过2周,年龄不超过65岁、无溶栓禁忌症的1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PTE)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福秀;王军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自配漱口液预防和治疗口腔霉菌感染

    长期大剂量应用抗菌素以及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患者,常可并发口腔霉菌感染.我科自配漱口液配合药物治疗,经5年82例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桑晶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香港玛丽医院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见闻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中山大学及香港玛丽医院合作的第一届专科护士培训,于2006年11月起在玛丽医院学习.玛丽医院健全的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的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制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玛丽医院对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强调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顾好病人.

    作者:杨天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早期活动对起搏电极脱位的影响观察

    电极脱位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早期报道高达20%[1].由于近年来电极结构的改进,其电极脱位的发生率已降至2%[2].为了防止起搏电极脱位,传统的护理方法是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一周(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上肢绝对制动,同时持续心电监护一周.实践证明,大多数患者长时间卧床与肢体制动后,引起肩肘关节韧带粘连,上肢麻木、肿胀,上肢抬举、伸屈活动受限等不适;老年患者容易引起便秘和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曾桂英;林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作用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32例年龄5~18个月的脑性瘫痪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住院期间均由医师、治疗师及家长共同干预,对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后实验组患儿能坚持每天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则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坚持康复训练.结果 实验组出院60 d与第1次出院时运动功能评估分之差值为0.53,对照组为0.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韦琴;廖灵敏;周雪梅;韦文芬;梁绍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两种血压监测在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有创血压(ABP)和无创血压(NBP)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测压方法.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而且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随时可取值,较无创血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低血压状态,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发现血压的瞬间变化,提高了对危重病患者的监护救治水平.我院心内科在2005年1月开始将有创血压这一技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患者,发现有创血压的应用,不仅能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而且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现将开展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临床营养护理

    肝病病人的营养支持肝脏是人体内体积大的内脏器官.正常成人的肝脏大约重1 200~1 500 g,约占体重的1/36~1/50.流入肝脏的血液分别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其中肝动脉提供的血液占肝脏总血流量的25%~35%,但却为肝脏提供60%~75%的氧;门静脉提供的血流量占肝脏总血流量的65%~75%,仅为肝脏提供25%~40%的氧.门静脉的主要功能是将通过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至肝脏,通过在肝脏的一系列代谢过程转化为机体可利用的资源,为机体功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

    作者:孙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保护性毛刷在肺部重症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通过保护性毛刷对肺炎患者进行下呼吸道病灶标本采样,以明确病原的方法,是诊断下呼吸道病原的金标准[1].我院对42例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用日本奥林巴斯BC-202D-2010保护性毛刷对下呼吸道分泌物采样,同时结合细菌定量培养,对下呼吸道病原菌作出正确判断,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保护性毛刷在肺部重症感染治疗应用中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金小红;张峰;郭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液用量的临床探讨

    静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保护静脉、减少病人痛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关键环节是封管.为了探讨静脉留置针较为理想的封管液及用量,笔者将3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肝素液(12500 U/200 ml)3 ml,生理盐水3 ml,生理盐水10ml分别封管,并对留置时间及堵管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作者:刘淼;朱月琴;刘风青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随机将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分为两组,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开腹组(opencholecystectomy,OC),每组6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方法、疗效及护理.结果 LC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C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止痛剂使用及术后并发症率低于OC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行LC优于OC.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正确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疗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唐翠明;练敏;黄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的体位研究

    目的 探讨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的舒适体位.方法 将行硬脊膜外麻醉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术后回房取睡枕卧位,不限制翻身活动;对照组采用教课书上的传统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8 h后取自由卧位.结果 实验组产妇术后6 h子宫底的下降、阴道出血、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有效母乳喂养建立时间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只要术中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取舒适自由卧位,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提高舒适度,利于肠功能恢复及有效母乳喂养的建立.

    作者:韩春红;吴秀芳;唐桂萍;周春霞;顾晓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肝移植术后患者留置漂浮导管的监测与护理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留置漂浮导管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SICU收治的211例肝移植术后留置漂浮导管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对漂浮导管进行护理及预防其并发症.结果 通过漂浮导管的监测为肝移植术后患者提供了液体治疗和心脏功能的重要诊疗指标,从而指导治疗和用药.同时通过采取加强对穿刺口、管道等护理,减少测压值的误差,观察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护理措施,使大部分肝移植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结论 加强肝移植术后患者留置漂浮导管的监测与护理,有利肝移植患者的治疗及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黄利娥;余娜;陈泽红;李雪雁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球囊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主要包括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和介入神经放射栓塞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介入神经放射的发展,介入栓塞治疗的长短期疗效已得到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1].球囊辅助下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是动脉瘤栓塞的主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1].这种技术不但需要临床医生精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和配合,才能大可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我中心2001年1月~2006年9月共在球囊辅助下栓塞动脉瘤47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虹;秦晓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