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菌线绳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针眼渗血的研究

田李清;陈晰敏;申卫华;赵亚红;樊丽君;郝捷

关键词:无菌线绳, 预防, 血液透析, 穿刺针眼, 渗血
摘要: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的方法.方法对15例(穿刺3 120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针处以研制的无菌线绳紧紧包绕穿刺针,并以邦迪医用创可贴覆盖,以15例患者(穿刺3 120次)作对照,常规以邦迪医用创可贴覆盖针眼,观察针眼渗血情况一年.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研制无菌线绳,可简便有效的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针眼渗血,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计算机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记忆强、自动化强度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管理中.为了提高供应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我院供应室在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协助下,自行开发了医院供应室物品管理信息系统,经过4年的运行,我们发现了该系统具有安全性,实用性、高效性、准确性等特点,现将该系统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叶秀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阴道缩紧术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了解阴道缩紧术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阴道松弛患者140例分为两组,手术组(n=100)行阴道缩紧术;非手术组(n=40)仅行咨询.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咨询时,手术后、咨询后3个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做检测并作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后SAS、SDS明显降低,非手术组三个月后SAS、SDS轻度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阴道缩紧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

    作者:张为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体位护理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护理中的重要性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着检查技术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中注意不同的裂孔部位、不同的手术方式要采用不同的体位护理,对预后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患者术前、术后的体位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魏爱銮;黄少萍;叶慧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开放面罩盖侧孔行无创通气治疗高碳酸血症的护理

    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3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行开放面罩盖侧孔进行无创通气治疗高碳酸血症,这是一种消除死腔,避免重复呼吸,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的方法[1].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水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肺手术后预防肺不张的护理对策

    肺不张是胸外科行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保持气道的通畅和胸腔的负压状态是确保肺良好膨胀状态的基本条件.术后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破坏而造成肺泡不能通气和灌注,促使气道关闭,而出现肺不张.

    作者:于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鸟巢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观察

    作者:冯佩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妇科手术前口服恒康正清替代清洁灌肠的临床观察

    我科自2001年开始在妇科手术前采用口服恒康正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观察其肠道清洁的效果及患者的耐受情况和并发症,并与肥皂水清洁灌肠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訾聃;文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3 h以内,改变体位以改善术后排尿困难,对穿刺部位出血有无影响.方法采用改变患者卧位的方法,在护士的指导、协助下,用座位或站立位的方法,对术后任何时间,在床上排尿困难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排尿困难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是否对出血和压迫带移位有影响.结果护理干预使术后尿潴留由对照组的31.67%下降到4.17%、导尿由8.33%下降到1.67%,术后3 h以内体位的改变、压迫带移位与出血没有关系(P>0.05).结论术后3h以内改变患者的卧位以解除其排尿困难,不会因此而导致出血的发生.

    作者:先升萍;贺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以护理研究为依据,为临床实践制定指南,其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的方向发展,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1月~2005年2月将循证护理应用于636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静;余良宽;梁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在门诊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门诊手术虽小,但病人同样经历着局麻、切开、缝合的手术过程;同样有着紧张、疼痛、甚至并发感染的危险[1].由于局麻手术时病人意识清醒,因此其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尤为突出,针对病人的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我们对门诊手术病人实施心理干预,使病人以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武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美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副作用的处理

    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晚期癌症患者约50%~70%有疼痛.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疼痛是令人恐惧的、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对于医生来说,疼痛目前仍然是诊断、治疗过程中棘手的问题.

    作者:李俊英;余春华;向秋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水床干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体会

    呼吸暂停(Apnea)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高,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由于原发性呼吸暂停出现频繁,使患儿处于低氧状态,长时间的缺氧必将导致患儿呼吸衰竭,形成不可逆转损害甚至死亡.

    作者:许敬;江静;陈小蓓;吴翠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膈神经为受区神经源的背阔肌游离移植治疗面瘫的护理

    目的探讨以膈神经为受区神经源的肌肉移植治疗面瘫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我院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移植治疗面瘫6例的护理.结果手术后12~16周肌肉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手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作者:陈彤春;陈晓玲;何翠环;伦雪萍;黎小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卡孕栓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观察

    剖宫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对恢复正常饮食、正常泌乳、保证母婴健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我们采用过许多方法,在用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时,意外发现卡孕栓起到促进肛门排气的作用.检索文献未发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张春荣;王红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

    目的寻求减少和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佳途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病室内悬挂警示牌,通过对挂警示牌前(95例)后(98例)两组患者或其陪护人员关于护理安全意识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比.结果挂警示牌后的一组患者或其陪护人护理安全隐患意识明显高于挂警示牌前一组(P<0.001).结论通过在病室内悬挂警示牌可以强化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安全隐患意识,从而减少和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

    作者:丘彩兰;韦巧灵;丘燕;赵翠松;刘宁;何翠丽;雷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强对护工卫生员的培训控制医院感染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控制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工作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护工、卫生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毛艳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分级护理记录单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记录单在加强等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使用分级护理记录单前后两组一二级护理患者共330人.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各165人.每组一二级护理患者分别为66人、99人,并对两组患者等级护理效果、健康知识知晓及满意程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等级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健康知识知晓及满意程度,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分级护理记录单,加大了监管力度,提高了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倪水芹;李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菌线绳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针眼渗血的研究

    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针眼渗血的方法.方法对15例(穿刺3 120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针处以研制的无菌线绳紧紧包绕穿刺针,并以邦迪医用创可贴覆盖,以15例患者(穿刺3 120次)作对照,常规以邦迪医用创可贴覆盖针眼,观察针眼渗血情况一年.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研制无菌线绳,可简便有效的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针眼渗血,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作者:田李清;陈晰敏;申卫华;赵亚红;樊丽君;郝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留置人工气道术后肺不张患者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肺不张是人工气道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术后继发肺部感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的破坏等因素,使气道清除功能降低,分泌物潴留在管腔内以及机械通气者气道湿化的不足可导致痰栓的形成,均可阻塞支气管而导致肺不张[1].

    作者:孙明珠;王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极低体重儿(VLBWI)是体重低于1 500 g的活产婴儿,其孕周往往不足32周.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因素,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我科自1999年1月开始应用机械通气抢救VLBWI并发呼吸功能不全23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惠良;卢素娟;陆宁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