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爱英;董红;赵俏静
营养支持是现代外科的重大进展,对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危重病人的存活率,改善手术的疗效都有重要作用.食管癌患者因吞咽困难和癌肿本身的消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上手术、麻醉的严重打击,对手术的过度应激反应,使术后营养不良加重.
作者:张葆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996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先后对40例急症拇指严重损伤无成活希望的病人进行游离脾甲皮瓣移植一期再造拇指.虽然伤情重,手术难度大,但因术前和术后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再造拇指的成活率,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朝霞;于香兰;王海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手背组织缺损是整形外科常见病例,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是修复创伤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安全可靠,不损伤前臂主要血管,解剖位置恒定,适合修复手掌、手背、虎口的创面,减少手术次数,缩短疗程,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1,2],为临床医师广泛采用.行该手术成败的关键是皮瓣是否成活,而皮瓣成活与围手术期护理密切相关[3].我科2003年4月~2005年9月对8例手背组织缺损患者施行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因手术方案完善,护理方法得当,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血管危象发生.
作者:薛爱英;董红;赵俏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地理位置偏僻,临床护理工作中传统方法使用广泛,新法剪脐尚未被普遍采用.对于西宁地区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自2004年3月起,采取脐带断端新法剪脐,显著缩短了脱脐时间,有效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与脐带结扎后,待残端自行脱落方法的新生儿对照,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颜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有机物对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效果的影响,寻找内镜消毒灭菌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规范内镜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造成医院感染源之一的大肠艾希菌为代表,取小牛血清作为有机物,并取25%、50%的小牛血清浓度为可变因素,研究有机物对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 无小牛血清存在的情况下,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作用5 min后杀灭率可以达到100%,而有25%和50%小牛血清存在时,对杀菌效果有影响.结论 有机物对H2O2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灭菌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在有机物存在时其杀菌作用明显减弱,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器械灭菌前必须彻底清洗干净.
作者:李思;贺吉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更真实、客观、全面地对护士长进行绩效考核.方法 选择参与评估对象,分别赋予权重系数;构建认知评价维度;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Delphi法,构建客观评价维度,制定客观指标测评表;运用双重维度法对45名护士长进行绩效考核.结果 2005年护士长绩效考评总均分为84.80±4.64,考核结果:优秀5名,良好29名,合格10名,不合格1名.其中客观指标量化评分对考评总分影响大,护士长互评的得分依次地低于主任、医生、护士的评价(P<0.01).结论 双重维度法使护士长绩效考核客观立体化,强化了考核的诊断、反馈功能,既有利于护士长的培养,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作者:任蔚虹;应立英;王惠琴;杨明丽;王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造釉细胞瘤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因其有局部浸润周围骨质的特点,故手术治疗时不应施行刮治术,须将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0.5 cm处切除,而切除后颌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医护人员关心的问题[1].我们对因造釉细胞瘤手术所造成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威;陈黎明;谭艳丽;钱昕;汤晔;谢玉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女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社会活动.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它的主要类型,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大、疗效低.1996年Ulmsten首先使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ension free vaginal tape,TVT)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并很快在世界范围推广.我科自2003年3月以来应用此方法治疗SUI患者16例,有关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苏红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重症病人治疗中,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往往需要进行吸痰,吸痰管的接头一直无固定安放的好方法,传统的就是在床头系一支玻璃消毒试管暂时放置,有的就直接插在一个瓶子里,还有的直接放在床底下的瓶子里,这些方法都不符合保持无菌清洁状态,给病人带来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按预防医院内感染原则,我们针对此情况,设计了吸痰接头保护固定器,介绍如下.
作者:吴黎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促进新生儿脐部愈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产科新生儿416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104例,A组采用传统断脐;B组采用微波断脐;C组传统断脐+剪除脐带;D组微波断脐+剪除脐带;四组均予日常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四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C、D两组脐带脱落时间短、脐炎发生率低、家属反应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P<0.01).结论 微波断脐、剪除残留脐带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新生儿脐部早期愈合,减少脐炎发生.
作者:刘延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3 人种学研究法3.1人种学研究的概念人种学研究法(Ethnographic research)起源于人类学研究,是对人们在某种文化型态下的行为的描述和解释.文化是一组特定的社会人群中普遍接受的获得性的行为、价值观、信仰、常模、知识、习俗的总称.
作者:胡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护理学学科定位.方法 用Delphi技术.经过两轮函询获得趋势性意见.结果 72.05%的专家认为应设为一级学科,27.95%的专家认为可以设为二级学科.结论 根据目前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现状,专家认为护理学学科应定位为一级学科.
作者:单伟颖;安文忠;梁迎辉;何仲;刘华平;封桂英;刘亚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常规胃镜检查中只协助病人采用左侧卧位,不强调头部位置的摆放,经常在胃镜检查结束后发现病人左肩外衣被口腔分泌物、反流胃液浸湿现象.经观察这种现象与术前头部位置的摆放有关.我们在胃镜术前准备时,着重强调了头部位置的合理摆放,经观察200例病人外衣情况,均未出现外衣浸湿现象,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徐学双;段渭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高热[1],轻微的烧伤和感染也可引起高热反应[2],而小儿高热,尤其是婴幼儿突发的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周芳;龚海兰;雷萌;朱叶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建立药物配置中心的意义.方法 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在特定的环境实行药品集中配置.结果 药物配置中心的成立大限度地保证人体的安全性,节约药品,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建立药物配置中心,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潘锡珊;陈泽萍;林秋晓;方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传统的手术脾切除治疗因创伤大、术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暴发性感染机会增加等危险,近年来已逐渐被介入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cembolization PSE)替代[1].PSE由于其微创,并发症少,同时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23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脾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永素;罗宣萍;黄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处理比较困难.治疗过程中强调恢复关节软骨的平整,固定确切,保持关节稳定,同时积极处理关节内其它病变,有利于早期训练,使关节获得康复[1].我院2001年12月~2005年12月运用微创技术在关节镜监视下行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鲍爱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育人氛围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校园文化泛指学校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它是学校文化观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传统风气、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的总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现实和潜在的作用.医护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要进入医院工作,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与医院文化、护理文化的衔接与融合,对于学生就业后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创造性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少茹;李小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指导临床护士在给患者药疗过程中,要了解药物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对有肝损害的药物,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及时诊治,提高治愈率,尽可能减少发生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方法 对我院7年里收治的191例D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合并其它肝病者易发生DILD;(2)涉及16类药物的病因,前五位依次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激素类药、中草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3)停药后保肝治疗,80%以上预后较好;死亡率11%.结论 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重视.
作者:李爱军;关玉娟;曾风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的进步,以及医疗体制的全球性改革,对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内涵要求[1].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带来的高等护理教育数量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人们对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同步发展的关注.衡量教育质量必须建立相应的标准,教育标准也必须反映教育质量的内涵.本文从理论的角度,结合对英美等国护理教育质量相关标准的实证考察,尝试对护理教育质量和标准进行内涵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我国护理教育质量相关标准的设想.
作者:曹梅娟;姜安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