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莉丽;俞申妹;朱金萍
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和环境的特殊性,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接触大量沾有病人血液、体液的布类,污物及锐利器械,极易引起损伤.对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对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春琴;应武;王月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位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MI病人不同体位的血压监测值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左臂测压: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97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55 kPa,(P<0.001),差别有显著意义;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385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0.0147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右臂测压: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74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95 kPa,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89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96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测压时,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上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显著低于平卧位所测得的血压值,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下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与平卧位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
作者:赵来春;金红妍;朱文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病人安全隐患的环节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尽管不经常发生,但有潜在发生的可能,我们不能杜绝所有的危险,但应尽量减少发生在病人身上的可能性.我科平均每天手术量为70余台,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我们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从病人安全的角度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安全防护的综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张秀平;雷小燕;朱江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不同切口类型手术术后的自净时间.方法 在我院洁净手术室万级洁净手术间,选择外科手术90例根据其切口类别分三组,每组30例,A组为Ⅰ、Ⅱ类切口的手术,B组和C组均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手术即Ⅲ类切口手术,根据卫生部规定的10 000级洁净手术室自净时间30 min,所有手术在其术毕彻底清理污物对全室表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后关闭手术间高速净化30 min,C组同时加紫外线照射,采用沉降法测定细菌浓度和房间物表细菌培养.观察其结果是否能达到洁净手术室的等级要求.结果 所有手术术后细菌培养结果均达到洁净手术室的等级要求.结论 自净时间30 min适用于各类手术包括一般化脓性感染手术,感染手术术后加紫外线照射与不加紫外线照射统计学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倪乐丹;徐海丽;郑淑智;杨锦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骨髓干细胞(marrow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心衰患者11例为实验组,于二尖瓣置换术中经左、右冠状动脉及心肌内注射干细胞悬液.2001~2003年收治的10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全心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单纯行瓣膜置换术.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EF及CO的改变,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前、术后的心理、生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2组患者均健康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干细胞移植后4周起EF及CO增加显著(EF:t=3.97,P<0.01;CO:t=3.61,P<0.01),尤以术后第8周为明显.结论 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娴熟紧密的医护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作者:孙仁娟;蒋锡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旧法接生,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死率较高.科学接生法普及后,本病的发病率迅速下降,但边远地区的农村仍时有发生.我科近年来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同时注意临床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顺华;张贵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精神科封闭病房是否设置陪护,是目前精神护理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封闭病房陪护的存在确实给病区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陪护对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利少弊多[1].然而,陪护的存在能够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2].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作为陪护,可以获得规范家庭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为护士实施家庭干预创造了条件.为探讨系统管理模式对陪护的影响,我科2005年2~5月选取12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作为研究对象,经一年观察,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现代医学教育提倡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优化临床教学方法,一方面给传统教学方法赋予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我们从这一特点出发,应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探索新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作者:马静敏;欧阳林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难免性褥疮在ICU时有发生,就其主要原因有病情不允许翻身、循环不良、全身缺氧、低蛋白水肿、腹泻等,针对ICU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运用客观的监测工具,即压力传感器(XSENSOR),动态监测病人皮肤受压部位和受压情况,研究交替性减压气垫床对重症病人减压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廖燕;叶磊;李水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持续腰池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蛛网膜下胫出血(SAH)的方法[1].临床上常采用硬膜外麻醉管作引流管进行持续脑脊液(CSF)引流,但其堵管率较高[2],穿刺置管不顺、处理不当时易发生导管断裂[3],且术后易产生神经根疼痛.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引流管进行持续腰池CSF外引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美琴;丁耀;董娟;丁旭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2005年1月~2006年3月共施行各类心内直视手术162例,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及时发现病人的心功能变化,纠正术后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小芳;陈细秀;林碎钗;付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采用氟罗氏尿管与传统硅橡胶肛管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灌肠的对比效果.方法 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26 #硅橡胶肛管进行灌肠,而试验组则采用18#氟罗氏双腔气囊尿管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液溢出时的灌入量、溢出总量及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在灌肠过程中从肛门溢出的灌肠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学意义.结论 使用氟罗氏尿管替代硅橡胶肛管灌肠可减轻肛管对肛门、直肠的机械性损伤,减少溢出量,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提高灌肠效果.
作者:曾利辉;田永明;宁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内容分析法1 概念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将语言及行为资料整理、分类所做的分项过程(categorization).某些质性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的初步分类,同时由于它是对叙述性资料进行的客观的、系统的、量化的描述,所以也可用于定量研究中.
作者:胡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难治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出血性膀胱炎(HC)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移植后早期或数周后,国外发生率8%~68%,严重死亡率可高达30%~40%,可直接影响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现将我院2001年8月~2006年1月完成10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13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励;白献红;李莉;王瑞静;王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科用脉营养输液袋的患者较多,我们将消毒处理过的静脉营养袋(3L)空袋,经注水后速冻外加布套,制作成冰袋,经3年来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护理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基础护理学作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显现出现代护理学的特征.如何以人为本,通过基础护理这一手段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是时代赋予基础护理学新的内涵.基础护理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且与病人的舒适、安全密切相关[1].但目前各医院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专业护士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的实际时间很少[2],一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常常被临床护理人员所忽视或作为弹性工作来完成,甚至依赖于陪护人员完成,降低了基础护理质量,明显影响到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丁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湿化器加水过程中,我院传统的加水方法为用50 ml注射器抽吸灭菌注射用水,加入湿化器中,每次加水要反复抽吸灭菌注射用水多次才能加至所需的刻度.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样加水费力、费时,现摸索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加水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司马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绝经者,近10年来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在妇女中约占1%~3%[1].其病因病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组病例提示其病因与心理密切相关,经情志护理配合中医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玉琼;梁雪雯;苏建芬;王迪华;刘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腹部外科常常能见到因感染伤口敷料或引流口敷料渗出而污染患者被服的现象,特别是有腹水患者渗出更严重,需要勤更换被服,卧床及危重病人每次更换被服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还给护理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棉被湿透后难以清洗,为防止这一现象,我们将一次性换药盒做为伤口敷料保护罩,防止被服污染,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崔昌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心静脉导管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日益广泛,寻找便捷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我院2005年3月~2006年4月使用加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此法更换敷料简便,减少局部感染,较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娟;陶小琴;李妮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