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灵;李鸣凤
中心静脉导管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日益广泛,寻找便捷可靠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我院2005年3月~2006年4月使用加用带小棉垫的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此法更换敷料简便,减少局部感染,较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娟;陶小琴;李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气管切开常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固定方法通常是将系带直接绕在患者颈部,然后固定在气管外套管上.这种方法往往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并使患者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如红、肿,甚至摩擦伤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这种传统的固定方法上加以改进,自制一种颈部衬垫.半年内临床上使用31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冯彩琴;刘静兰;郑新峰;刘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持续腰池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蛛网膜下胫出血(SAH)的方法[1].临床上常采用硬膜外麻醉管作引流管进行持续脑脊液(CSF)引流,但其堵管率较高[2],穿刺置管不顺、处理不当时易发生导管断裂[3],且术后易产生神经根疼痛.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引流管进行持续腰池CSF外引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美琴;丁耀;董娟;丁旭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脱机训练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机械通气72 h以上患者48例,符合撤机标准,在准备撤机前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脱机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氧气管给氧通气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并了解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改变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脱机后1 h、3 h、24 h动脉血气分析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次数、心率、血压变化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 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方法,可以使患者能吸入较精确的足够的氧混合气体,降低导管死腔,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能使患者达到快速、顺利脱机的目的.
作者:向明芳;张素兰;王春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吸入皮质激素(ICS)是目前有效的治疗哮喘的药物[1].因其对局部发挥强大抗炎作用,全身副作用少见而被广泛应用.随着药物疗效的不断增强,给药浓度的不断提高,给药系统的不断改进,吸入性激素的前景也更为广阔,这无形中增加了药物副作用及相关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不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有效处理,会大大降低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生活质量.现将48例哮喘患者长期吸入皮质激素所致副作用的观察与处理、药物相关依从性问题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孙龙凤;陈晓平;李宝杰;王爱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自2003年1月开始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全程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琪琪;沈旭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英国皇家医学中心(Queen's Medical Center)是一所集教学、科研与临床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1~2003年,我在此医院做了两年的护士,现将所见所闻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心血管事件是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事件,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脑血管意外等.为了进一步探讨心血管事件时间分布特征,预见性地做好急救与护理工作,我们查阅了2005年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162例病例,对该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莉丽;俞申妹;朱金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的预防痔疮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方法,减少痔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将200例混合痔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立即用肛门模型冰块加压包扎敷于肛门术口大敷料外,对照组只用敷料而不作冰敷.结果 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痔切除术后进行肛门冰敷可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姜红;宁余音;范威燕;梁瑾冰;陈宁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肠道清洁是妇科腹腔镜辅助下子宫手术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直接影响术中操作[1],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传统肥皂水普通灌肠法,这种方法效果良好,缺点是费时、操作繁琐、患者不易接受[2].针对以上不足,我院结合多年采用磷酸钠灌肠剂对腹腔镜辅助下子宫手术前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的护理经验,总结出一套患者易接受、效果较好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伏丽娟;唐海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不同切口类型手术术后的自净时间.方法 在我院洁净手术室万级洁净手术间,选择外科手术90例根据其切口类别分三组,每组30例,A组为Ⅰ、Ⅱ类切口的手术,B组和C组均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手术即Ⅲ类切口手术,根据卫生部规定的10 000级洁净手术室自净时间30 min,所有手术在其术毕彻底清理污物对全室表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后关闭手术间高速净化30 min,C组同时加紫外线照射,采用沉降法测定细菌浓度和房间物表细菌培养.观察其结果是否能达到洁净手术室的等级要求.结果 所有手术术后细菌培养结果均达到洁净手术室的等级要求.结论 自净时间30 min适用于各类手术包括一般化脓性感染手术,感染手术术后加紫外线照射与不加紫外线照射统计学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倪乐丹;徐海丽;郑淑智;杨锦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难治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出血性膀胱炎(HC)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移植后早期或数周后,国外发生率8%~68%,严重死亡率可高达30%~40%,可直接影响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现将我院2001年8月~2006年1月完成10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13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励;白献红;李莉;王瑞静;王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特需门诊是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方便患者就诊体检,开发医院优质医疗人力资源,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为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开辟的优质高效的诊疗门诊.怎样更好的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是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贯彻全程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讨论.
作者:邓英;罗旭;刘宪华;梅元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国社区护理服务工作起步较晚,相当一部分人从未听说过社区护理[1].社区护理向广大居民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护理价值观,无论从护理质量、护患关系、护理模式看,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护理了.因此,如何使广大居民认知和接受社区护理这种新的护理观念,是社区护理得以广泛而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结合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对社区护理观念营销的内涵进行初步地研究和探讨.
作者:潘传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位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MI病人不同体位的血压监测值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左臂测压: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97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55 kPa,(P<0.001),差别有显著意义;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385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0.0147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右臂测压: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74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95 kPa,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89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96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测压时,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上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显著低于平卧位所测得的血压值,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下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与平卧位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
作者:赵来春;金红妍;朱文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绝经者,近10年来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在妇女中约占1%~3%[1].其病因病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本组病例提示其病因与心理密切相关,经情志护理配合中医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何玉琼;梁雪雯;苏建芬;王迪华;刘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采用氟罗氏尿管与传统硅橡胶肛管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灌肠的对比效果.方法 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26 #硅橡胶肛管进行灌肠,而试验组则采用18#氟罗氏双腔气囊尿管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液溢出时的灌入量、溢出总量及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在灌肠过程中从肛门溢出的灌肠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学意义.结论 使用氟罗氏尿管替代硅橡胶肛管灌肠可减轻肛管对肛门、直肠的机械性损伤,减少溢出量,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提高灌肠效果.
作者:曾利辉;田永明;宁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骨髓干细胞(marrow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心衰患者11例为实验组,于二尖瓣置换术中经左、右冠状动脉及心肌内注射干细胞悬液.2001~2003年收治的10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全心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单纯行瓣膜置换术.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EF及CO的改变,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前、术后的心理、生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2组患者均健康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干细胞移植后4周起EF及CO增加显著(EF:t=3.97,P<0.01;CO:t=3.61,P<0.01),尤以术后第8周为明显.结论 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娴熟紧密的医护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作者:孙仁娟;蒋锡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回顾和总结对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病例,经冠状动脉植入从自体骨髓液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在手术不同时期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护理.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屠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2005年4月~2006年2月,对患者在胃镜检查前给予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加拇指按压内关穴的措施,对缓解甚至消除恶心、呕吐、呛咳、心悸等症状,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郎爱苏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