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王琳;刘玉珍;张静玉;张志艳;宋春兰;安娜
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常需留置胃管鼻饲给药、营养支持、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但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常伴有严重的舌根后坠,插胃管容易失败,反复插胃管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病情,且耗费护士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该类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我们分析失败原因,根据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咽喉部局部解剖结构特点,对胃管插入方法和技巧进行改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艳;杜芸;庞兰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对54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278例健康人进行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LDL/HDL及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的测定,探讨其T2DM血管并发症与血脂代谢及WHR的关系.方法 将T2DM组(A、B组)的FBG、TC、TG、HDL、LDL、LDL/HDL及WHR、BMI与正常对照组及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组(A、B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BG、TC、TG、LDL、LDL/HDL及WHR有显著增高,HDL明显降低.特别是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TC、LDL、LDL/HDL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HDL也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同时WHR及BMI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是DM患者导致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而WHR及BMI增高是发生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WHR及BMI可作为自我了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丁慧萍;成金罗;韩云;胡继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分娩过程中,给新生儿及时进行呼吸道清理,可有效地减少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并发症的发生.一次性婴儿吸痰器(以下简称吸痰器)是目前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主要产品,具有彻底清理呼吸道的优点,但因其对新生儿呼吸道黏膜的损害较大.为此我院参考了一些资料,使用耳科医用洗耳球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选择我院2006年4月~6月出生的101例足月新生儿分别采用洗耳球,吸痰器清理呼吸道,对其效果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毅;马敏霞;顾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难治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出血性膀胱炎(HC)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移植后早期或数周后,国外发生率8%~68%,严重死亡率可高达30%~40%,可直接影响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现将我院2001年8月~2006年1月完成10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13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励;白献红;李莉;王瑞静;王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钙磷代谢紊乱及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透析病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高钙、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和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血管钙化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我院自2005年7月开始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选择个体化的钙浓度透析液,保证了有效安全的透析方式,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美素;杨筱敏;金领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把交通事故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以单日、双日收治分)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护理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办法.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结合制订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对病人进行早期五个感觉通路和肢体的功能锻炼.结果 两组病人在其治疗转归和住院日期等方面差异都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病人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方妙君;林卓华;林泽璇;陈漫玲;刘丽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自2003年1月开始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全程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琪琪;沈旭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腹部外科常常能见到因感染伤口敷料或引流口敷料渗出而污染患者被服的现象,特别是有腹水患者渗出更严重,需要勤更换被服,卧床及危重病人每次更换被服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还给护理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棉被湿透后难以清洗,为防止这一现象,我们将一次性换药盒做为伤口敷料保护罩,防止被服污染,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崔昌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上雾化吸入应用广泛,其效果快速、有效.但塑料口含嘴硬度高,婴幼儿不配合使用时容易伤及口腔黏膜,且婴幼儿不会主动吸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欠佳,本文介绍用橡胶奶嘴代替塑料口含嘴.
作者:崔连秀;戢运云;龚玉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位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MI病人不同体位的血压监测值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左臂测压: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97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1.55 kPa,(P<0.001),差别有显著意义;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385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低0.0147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右臂测压:左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74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降低1.95 kPa,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右侧卧位时,收缩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89 kPa,舒张压与平卧位相比平均高0.496 kPa,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测压时,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上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显著低于平卧位所测得的血压值,当测压手臂位于心脏同一水平线下方时所测得的血压值与平卧位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
作者:赵来春;金红妍;朱文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骨髓干细胞(marrow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心衰患者11例为实验组,于二尖瓣置换术中经左、右冠状动脉及心肌内注射干细胞悬液.2001~2003年收治的10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全心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单纯行瓣膜置换术.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EF及CO的改变,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前、术后的心理、生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2组患者均健康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干细胞移植后4周起EF及CO增加显著(EF:t=3.97,P<0.01;CO:t=3.61,P<0.01),尤以术后第8周为明显.结论 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娴熟紧密的医护配合、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作者:孙仁娟;蒋锡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降低骨科急诊病人行石膏固定术后的折断率.方法 将2000例急性骨伤行石膏固定的病人,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 000例.研究组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病人行石膏固定后的折断率.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在降低石膏固定术后折断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骨科急诊病人行石膏固定术后的折断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李冬梅;王琳;刘玉珍;张静玉;张志艳;宋春兰;安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采用氟罗氏尿管与传统硅橡胶肛管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灌肠的对比效果.方法 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26 #硅橡胶肛管进行灌肠,而试验组则采用18#氟罗氏双腔气囊尿管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液溢出时的灌入量、溢出总量及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在灌肠过程中从肛门溢出的灌肠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学意义.结论 使用氟罗氏尿管替代硅橡胶肛管灌肠可减轻肛管对肛门、直肠的机械性损伤,减少溢出量,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提高灌肠效果.
作者:曾利辉;田永明;宁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分娩球在孕产妇临产后使用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05年6月~2006年2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22例作为观察组,9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临产后,在子宫收缩间歇期,由助产士(师)负责指导孕产妇坐或半坐卧位在分娩球上.对照组在孕产妇临产后采取常规体位,即卧位(平卧位、交替左右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比对照组缩短,观察组孕产妇疼痛缓解的效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高、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分娩球可加速产程进展,缓解疼痛,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龙秀红;彭茹凤;谢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难免性褥疮在ICU时有发生,就其主要原因有病情不允许翻身、循环不良、全身缺氧、低蛋白水肿、腹泻等,针对ICU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运用客观的监测工具,即压力传感器(XSENSOR),动态监测病人皮肤受压部位和受压情况,研究交替性减压气垫床对重症病人减压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廖燕;叶磊;李水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精神科封闭病房是否设置陪护,是目前精神护理学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封闭病房陪护的存在确实给病区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陪护对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利少弊多[1].然而,陪护的存在能够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2].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作为陪护,可以获得规范家庭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为护士实施家庭干预创造了条件.为探讨系统管理模式对陪护的影响,我科2005年2~5月选取12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作为研究对象,经一年观察,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ICU危重患者发生严重误吸致吸入性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时,采用不同的气道内误吸物清除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5例发生严重误吸致吸入性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吸出误吸物(简称纤支镜直吸法)和直接行气道冲洗、吸痰管吸引清除误吸物(简称气道冲吸法),观察其对生理指标和氧合的影响.结果 采用二种不同的清除误吸物方法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均显著加快;经皮氧饱和度(SPO2)和氧合指数均显著降低.气道冲吸法结束后30 min,RR、HR和SPO2、氧合指数即有显著改善;而纤支镜直吸法上述指标的显著改善发生于结束后60 min;二者结束60 min后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两种不同的清除误吸物方法均可有效清除误吸物;其中,纤支镜直吸法对气道内误吸物的清除更直接和确切,但在紧急救治时或误吸物多而颗粒大亦可采用气道内冲吸法.
作者:胡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旧法接生,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死率较高.科学接生法普及后,本病的发病率迅速下降,但边远地区的农村仍时有发生.我科近年来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安定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同时注意临床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顺华;张贵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文化知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名称职的护理工作者,除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工作服务态度.2005年8月初,受院里委派,我有幸到日本高知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交流、学习.我在日本学习期间,他们医护人员热情亲切的服务态度,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赵雯;王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为预防、减轻手术病人术后创口感染及粘连,通常需要对病人进行创口冲洗,但此举很容易打湿创口周围的无菌敷料,从而增加手术污染机会.临床上常用无菌手术薄膜加以预防,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术中S拉钩的使用,可极大的减少由于冲洗创口带来的打湿敷料的机率,且操作方法简单可行.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章彩虹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