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容
手术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医学的发展,在维护好病人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如何有效地满足以上两方面的要求,我们设计并使用一种新的手术护士记录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霞;党玉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报告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早期结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6例(12.1%),主要死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与肾功能衰竭.再次与多次瓣膜置换术的危险因素与急诊手术、再换瓣次数、术前心功能状态、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有关.116例患者康复出院,术后半年心功能达Ⅰ~Ⅱ级者占92.2%.结论重视心律失常和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作好健康宣教和随访,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死亡率.
作者:侯明君;蔡芸菲;周万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现将我院ICU 1999~2001年收治的16例因严重创伤、感染、休克、误吸、继发ARDS患者的监测及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白冰;张静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治疗性沟通是指护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围绕患者的治疗问题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它是与病人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护理专家BottorffJ.L[1]认为,护士能否与病人有效沟通,关键在于能否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目前,相关研究愈来愈成为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实践环节的关注焦点.
作者:岳树锦;成翼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社区50例围绝经期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必要的行为干预,实施综合非药物治疗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围绝经期妇女临界高血压,缓解绝经期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系统疾病,目前西医无特效疗法,因此探索中、西医药治疗和护理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2003年1~4月在本科留观的确诊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现将其中医证候特点和辨证施护介绍如下.
作者:邓秋迎;陈惠超;陈淑珍;肖菊芳;黄丽;梁彬;邓惠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胸、腹部大手术后常出现肺不张、肺炎等肺部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吸烟和患有急、慢性支气管炎者更易发生,亦可因乙醚或其他对支气管粘膜有刺激的吸入麻醉或术后病人伤口疼痛;腹带过紧,限制了病人咳嗽和深呼吸运动,使分泌物在肺底、肺泡、支气管内积聚,不能排出,堵塞支气管,造成肺不张.为进一步研究间断雾化吸入加翻身拍背是否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 60例全麻行腹部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前瞻性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爱珍;李霄;李瑞;王晓;牛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临床上主要是指有不可逆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患病后肺功能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常并发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如何改善COPD的预后,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长期家庭氧疗(long term domiciliary oxygen therapy简称LTDOT)对于COPD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能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是COPD治疗的一场革命[1].为此,我们对70例COPD患者家庭长期氧疗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岚;梁平;袁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缺氧状态、监测吸氧疗效.方法测量160例AMI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监测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将SaO2和SPO2与病人病情比较.根据SPO2选择吸氧流量并做好相应护理.结果 (1)AMI病人入院时PaO2和SaO2下降占55%(88/160);(2)病人病情与缺氧有关,SPO2≥0.92病情较轻;(3)吸氧能增加SPO2者预后较好.结论根据病人缺氧具体情况选择吸氧流量使SPO2≥92%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沈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导致Allo-BMT后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严重影响移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因此对cGVHD的观察与护理的研究对提高Allo-BMT的成功率及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36例白血病患者Allo-BMT治疗后发生cGVHD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成英;胡晓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正确判断休克并及时救治是抢救创伤病人的关键措施之一.临床工作中,一些干扰因素可影响对休克的正确判断,从而影响休克治疗或使治疗失误.我们对234例创伤休克进行救治过程中,探讨影响休克病情或疗效判断的相关干扰因素,总结于下.
作者:王凌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前肝脏移植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已日渐成熟.然而,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作为继排异反应后常见的并发症,常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终末期肝病及肝移植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使无数学者试图减少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
作者:张霁;段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婴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并发脑组织大片低密度区,以致发生小脑幕切迹疝.临床上对于发生脑疝的婴儿仍无有效的措施.颅内出血婴儿颅高压与脑水肿之间常形成恶性循环.及时、彻底的降颅压是阻止脑水肿、逆转脑疝的关键.应用小剂量、短间隔甘露醇降颅压既无过度通气引起脑缺血副作用,也无侧脑室引流术损伤脑组织危险.小剂量短间隔应用甘露醇抢救婴儿脑疝疗效及护理尚无报道,本文探讨如下.
作者:张丽萍;陈娟弟;何时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在SARS病房工作的人员,由于着装要求及工作劳累,使体力消耗大,采取综合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增强工作人员体质,科学合理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预防SARS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富玉;于红;耿志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连台手术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方法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连台手术中以及第一台手术结束后经过通风、湿式清洁消毒后的连台手术中(实验组),随机抽取236份样本做监测对比.结果每天第一台手术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5.74%,连台手术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为78.57%,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29,P<0.05);实验组的连台手术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为93.75%,与没有进行通风、湿式清洁消毒的连台手术中微生物含量平均合格率相比较(χ2=3.87,P<0.05)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连台手术前,必须对手术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或通风、湿式清洁消毒处理后再进行下一台手术.
作者:王云芳;张煜敏;郭波月 刊期: 2003年第10期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常见急症之一,心电图上重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常有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1].该征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如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我科2000年3月~2002年12月共收治10例,经及时处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倪艳;陈慧仙;蔡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Askin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肺部恶性小圆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见于胸壁、软组织、肋骨骨膜、肺,症状为进行性增大的胸壁肿块;多有胸痛,累及胸膜者可出现咳嗽及胸闷、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体检时胸壁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较硬,无痛.关于Askin瘤的报道较少,尚无佳治疗方案,多主张综合治疗,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1,2].我院于2002年9月收治了一例胸腹联合Askin瘤患者,在全麻下手术,恢复过程顺利,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胡玲;魏革;林华;吴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伤后高代谢、负氮平衡、体液丢失过多,尤其是体液渗出期,胃肠功能紊乱,休克感染治疗中需要立即静脉补液.因病人体表静脉大多被破坏,穿刺条件差,所以利用阴茎静脉穿刺输液在危重烧伤病人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子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直视下内镜旁球囊逐级扩张术难度大、成功率低.我院1998年10月~2002年9月共行直视下内镜旁球囊逐级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2例,全部成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使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医疗事故发生,成为摆在护理人员面前又一重要课题.
作者:孙元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