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泊三醇乳膏联合高能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续利霞

关键词:卡泊三醇乳膏, 高能紫外线, 白癜风, 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卡泊三醇乳膏联合高能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皮肤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白癜风患者94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能紫外线治疗,观察对比组间VIDA评分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治疗前组间VIDA评分和SF-36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IDA评分为(43.1±2.9)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89.1±10.3)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卡泊三醇乳膏联合高能紫外线治疗白癜风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地区420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云南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到2017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所有行组织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了420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其中单发皮肤恶性肿瘤395例,同一患者患多个皮肤恶性肿瘤25例,基底细胞癌(BCC)仍为云南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BCC、鳞状细胞癌(SCC)好发头面颈部;恶性黑色素瘤(CMM)好发于四肢末端;Bowen病发病部位可遍及全身;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好发于老年群体,就诊高峰年龄在(61~70)岁,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此次研究病例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普遍不高,需提高对可疑癌变皮损的认识,积极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论 云南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较国内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对深入进行皮肤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及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晓芳;蔡梅;熊臻;周晓鸿;李晓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皮肤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64例患者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28例(43.75%),色素型13例(20.31%),浅表型9例(14.06%),硬斑型14例(21.88%);各型BCC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均有各自特点.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以结节溃疡型为主,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但是也与一些皮肤肿瘤有相似的表现,临床医师需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确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恒;冯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妇科2016年3月~2017年7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以围术期所用护理方式分组:56例应用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6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推鉴.

    作者:张金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在毛母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超声诊断在毛母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55例毛母质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明确诊断的46例,误诊9例,漏诊0例,诊断准确率为83.6%,病理诊断为明确诊断的55例,诊断率100.0%,无误诊、漏诊病例,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8.71,P< 0.01).55例患者中9例误诊病例,其中误诊为炎性结节者3例、皮脂腺囊肿者2例、慢性淋巴结炎3例、纤维瘤1例.结论 超声诊断可以应用在毛母质瘤的诊断中,但需要明确鉴别诊断.

    作者:李金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维生素E联合烟酰胺治疗着色性干皮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褐色斑22年.患者自出生后1年始,先面颈部始出现多数褐色斑片,逐渐增多,部分相互融合,后手背、胸背部继而发生.伴皮肤粗糙、干燥.自幼畏光,少户外运动,身体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瘦弱.无智力缺陷、但反应稍迟钝.至青春期,发展速度增快,褐色斑扩展全身,颜色加深,以曝光部位更为显著.曾至多家医疗单位就诊,未予明确诊断,服用中西药物(具体不详),无效果.患者系独子,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皮肤科体查:全身皮肤干燥、萎缩、粗糙,皮下脂肪消失.面部褐色斑片,融合成网,双眼功能正常,耳廓、口唇累及、间有色素减退斑;躯干、四肢皮肤褐斑、散在黑色小斑块,稍隆起,无破溃,多数斑块色素不均匀,未见增生物(图1).四肢掌跖掌面正常,掌背褐斑、色减斑分布.指趾甲未受累.三大常规检查正常,血心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取左肩胛下区褐色小斑块病理组织镜下检查,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变薄,间棘层增厚、细胞排列相对紊乱,基底层色素细胞增多,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噬黑素细胞(图2).临床诊断:着色性干皮病.条件限制,未进一步作基因分型检查.

    作者:潘健楷;许敏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在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氯环利嗪乳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用药后皮疹消退时间、瘙瘁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记录并统计两组用药后烧灼感、刺痛、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皮疹消退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烧灼感、刺痛、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盐酸氯环利嗪乳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且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金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116例小儿湿疹患儿使用抽签方式分为西医组(58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联合组(58例,西医组+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皮损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 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宋淑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活血祛瘀中药溻渍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编号进行排序后,以随机数袁抽取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联合组(n=43),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组活血祛瘀中药溻渍治疗,持续治疗60天后,对两组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联合组ESR、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活血祛瘀中药溻渍联合西药治疗强制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张涛;李博;庞浩;王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26例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2013~2017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126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26例,其中基底细胞癌54例(42.86%)、鳞状细胞癌52例(41.27%)、黑素瘤13例(10.32%),位居前三.性别上以男性多见.②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好发部位以头面颈部多见(分别为81.48%和76.92%),而皮肤黑素瘤以四肢末端多见(69.23%).③皮肤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60~69)岁和(70~79)岁(分别为30.16%和34.92%).④皮肤恶性肿瘤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分析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皮肤恶性肿瘤的认识,为日后临床皮肤恶性肿瘤的研究和诊疗提供理论基础,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思路.

    作者:林伟清;赵庆平;王娟;方杰;王宝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调Q激光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尖锐湿疣的研究

    目的 探讨调Q激光分别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或γ-干扰素(γ-IFN)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C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予以调Q激光+BCG-PSN治疗,对照组予以调Q激光+γ-IFN治疗.比较2组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生活质量[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ECA10)],并继续随访6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3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指标水平及CECA 1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Q激光分别联合BCG-PSN或γ-IFN均可有效治疗CA,但BCG-PSN疗效更佳.

    作者:陈洪强;赵敏;熊大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科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皮肤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外科手术中应用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促使患者尽早痊愈出院,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张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方法与中医辨证施治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住院部治疗,并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医汤剂,比较两周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事件及满意度评价.结果 连续治疗2周后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内患者的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5%与85.0%(P<0.012);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计发生率分别为27.5%与20.0%;治疗结束时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对于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蔡璐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驻海岛部队皮肤病的防治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对驻海岛部队官兵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以预防皮肤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管辖范围内的驻海岛部队官兵156名,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78名.对照组实施常规被动式健康卫生干预;观察纽在常规干预方案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终罹患皮肤病例数、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对健康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有4例终罹患皮肤病,少于对照组的16例;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健康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驻海岛部队官兵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皮肤病的出现,保证驻岛官兵的身体健康,提高其对健康卫生保健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杨道秋;李振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干葛洗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干葛洗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的疗效.方法 选取79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干葛洗剂浸泡或擦拭后,依次间隔外涂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及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2次/d,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痊愈69人,显效7人,好转2人,无效1人.治愈率87.34%;有效率为96.20%.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继发感染.结论 自制干葛洗剂联合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及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作者:肖波;李鸿国;田喆;王长荣;徐用喜;秦忠泳;张绍凯;尚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探索荨麻疹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 在不同单位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按事先设计的治疗方法各自治疗50例患者,疗后随访3个月按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判定疗效.结果 治愈67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0%.结论 在抗组胺药物序贯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免疫调节药物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明显提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不失为一种确有成效的治疗新选择.

    作者:华颖坚;刘景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湿疹患儿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湿疹患儿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湿疹患儿8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抗菌功能性敷料治疗,且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皮损程度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皮损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皮损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 0.05).结论 以提高急性湿疹患儿治疗效果为目的,给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菌功能性敷料对其进行治疗,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可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方;武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例氨溴特罗口服液致小儿麻疹样药疹护理体会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1],是常见的医源性疾病,麻疹发疹型药疹是常见的药疹类型,常泛发全身.氨溴特罗口服液具有抗感染、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抗生素疗效的作用,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2].笔者收治1例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在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后发生麻疹发疹型药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畅;白丽萍;刘思远;尚颖;庞迪;王欣明;张博;李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86例梅毒孕妇的孕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梅毒孕妇的孕期护理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梅毒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将86例产妇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生长情况.结果 实验组反馈的总满意度(93.02%)显著超过了常规组反馈的总满意度(76.74%),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新生儿护理之后的呼吸暂停、体重增长、出暖箱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新生儿,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行之有效的孕期护理管理方法能够更早的发现妊娠期梅毒,采取系统性的抗梅毒治疗,强化孕期监护可以有效的提高新生儿健康性,降低梅毒危害性,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王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和改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银屑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69例)和优质组(6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优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理状态.结果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优质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护理前,两组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较前降低(P<0.05),其中优质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阴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综合征.内脏恶性肿瘤皮肤可出现多种表现,称为副肿瘤性皮肤病,包括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尽管恶性肿瘤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临床诊治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作者:钱悦;陶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