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钟金宝

关键词:盐酸氯环利嗪乳膏, 过敏皮肤, 哈西奈德乳膏, 复发率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在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氯环利嗪乳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用药后皮疹消退时间、瘙瘁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记录并统计两组用药后烧灼感、刺痛、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皮疹消退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烧灼感、刺痛、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盐酸氯环利嗪乳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且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二氧化碳激光美容在不同皮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二氧化碳激光美容在不同皮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部及门诊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不同皮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美容治疗,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率为46.4%(26/56),显效率为50.0%(58/26),有效率为3.6%(2/56),无效率为0.0%(0/56);瘢痕形成率为5.4%(3/56);皮肤损伤深度达0.5mm时的恢复效果差,0.2mm时恢复效果佳.结论 二氧化碳激光美容进行不同皮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高月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治疗慢性湿疹瘙痒症状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治疗慢性湿疹瘙痒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皮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的对照组及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治疗的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积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瘁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均有降低,但治疗组患者的积分降低较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LQI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LQI积分均有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较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湿疹瘙痒症状采取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疗法效果明显,同时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的推广应用.

    作者:蒋祖玲;邓桂艳;王健辉;唐静;徐晶;梁凤珍;韦日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62例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腋臭患者实施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振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调Q激光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尖锐湿疣的研究

    目的 探讨调Q激光分别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或γ-干扰素(γ-IFN)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C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予以调Q激光+BCG-PSN治疗,对照组予以调Q激光+γ-IFN治疗.比较2组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生活质量[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ECA10)],并继续随访6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3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指标水平及CECA 1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Q激光分别联合BCG-PSN或γ-IFN均可有效治疗CA,但BCG-PSN疗效更佳.

    作者:陈洪强;赵敏;熊大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患者的CT与MR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病灶中5例位于头皮,12例位于四肢,13例躯干;病灶长径< 5cm的17例(56.67%),(5~10) cm的有10例(33.33%),>10cm的有3例(10.0%).肿瘤呈膨胀性生长,23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为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的有27例,不清晰的3例.CT检查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的均匀、稍不均匀密度,80%病灶均匀强化,20%病灶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93.33%的病灶明显强化,83.33%病灶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100%病灶的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各有其征象特征,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DFSP,值得推广.

    作者:郭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 总结分析对于儿童金黄色葡菌球菌烫伤样综合征(SSSS)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相关要点.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住院部36例SSSS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抗生素、激素及血浆等治疗,联合系统全面的护理路径.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3~5)天后皮损明显消退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对原发疾患或诱发因素进行巩固治疗后,平均(7.5±2.0)天均康复出院,无严重感染及不良临床事件发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 对于SSSS儿童患者,个体化选择抗生素早期治疗,适当联合激素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病情,并且诊疗过程中系统、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延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T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改良T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牟3月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保护颞浅动脉以及引流静脉,在骨膜的下方进行逆行分离颞肌,从而能够保障颞肌的张力.手术结束后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根据Mrs进行评分并判断预后:良好评分≤2,中残为3分,重残为(4~5)分,死亡为6分.结果 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后对患者的头颅出现的血肿彻底的清除.手术结束的(48~72)小时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头颅是否出现血肿以及肿胀的现象.手术结束后其切口愈合,无皮下积液,所有的患者在1周后进行拆线.10例患者中出现良好的有6例,出现中残的有3例,重残为1例.结论 经过改良T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以及神经,避免了颞肌血肿以及极度肿胀的现象,能够预防患者的切口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作者:殷建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探索荨麻疹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 在不同单位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按事先设计的治疗方法各自治疗50例患者,疗后随访3个月按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判定疗效.结果 治愈67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0%.结论 在抗组胺药物序贯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免疫调节药物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明显提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不失为一种确有成效的治疗新选择.

    作者:华颖坚;刘景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加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加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2次/d,外擦雷佛奴尔洗剂2次/d(限皮损糜烂、破溃、水疱者),或喷昔洛韦乳膏4次/d(限皮损无糜烂、破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1g/次肌肉注射,1次/d,腺苷钴胺0.5mg/次肌肉注射,1次/d,疗程10天.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泛昔洛韦分散片口服0.25g/次,3次/d;甲钴胺片口服0.5mg/次,3次/d,疗程10天.结果 治疗10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2%,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82.46%总有效率为80.7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及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疗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昆明市抗病毒治疗管理流程随时间规模的优化与效果分析

    艾滋病是一种需要终生服药的可控制的慢性传染病,为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04年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以来,来自全省各地的感染者入组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在治患者已达到5 570人,而从事抗病毒治疗的医务人员仅有9人,按照国家抗病毒治疗专业技术人员与病人的配备比例1∶150的标准,资源匹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更加不平衡.如何在提高治疗人数的基础上保证随访管理的质量和治疗的效果,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提出的治疗比例与治疗效果均达到90%的目标,这是摆在抗病毒治疗管理人员和一线医务人员面前的重大挑战.

    作者:杨吟;白劲松;李重熙;田波;郭映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疼痛评分(5.01±1.62)分,精神焦虑(6.43±1.42)分,躯体焦虑(9.35±1.9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总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改善其焦虑状态,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李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助产士分层授权管理对会阴侧切率和产房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助产士分层授权管理对会阴侧切率和产房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2例,分别给予常规助产护理、助产士分层授权管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会阴侧切率、会阴Ⅱ度撕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产房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助产士分层授权管理对提高产房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史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湿疹患儿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湿疹患儿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湿疹患儿8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抗菌功能性敷料治疗,且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皮损程度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皮损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皮损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 0.05).结论 以提高急性湿疹患儿治疗效果为目的,给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菌功能性敷料对其进行治疗,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可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方;武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婴幼儿湿疹护理中家属健康教育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究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104例婴幼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2例,常规护理十家属健康教育).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儿皮损改善情况、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护理前不同组别患儿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作者:梁晓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9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98)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疱消退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6%,P<0.05.观察组水疱消退、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9.45±1.89)天,(10.34±2.11)天,(11.26±2.9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辅助阿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水疱消退、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永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HPV感染与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HPV感染与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妇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例宫颈病变患者作实验对象,52例患者均行HPV感染、液基细胞学(TCT)及HPV感染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统计不同检测方式的HSIL阳性率和ASCUS阳性率.结果 联合检测HSIL阳性率明显高于HPV感染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检测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检测ASCUS阳性率明显高于HPV感染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检测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宫颈病变应用HPV感染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能明显提高确诊率,减少漏诊或误诊情况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斐佩;刘蓓媛;张德臣;王强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地奈德乳膏联合除湿止痒软膏在湿疹患儿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观察地奈德乳膏联合除湿止瘁软膏在湿疹患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湿疹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地奈德乳膏治疗组)对照组和(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组)观察组.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湿疹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湿疹症状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结果显示,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提高湿疹患儿治疗效果为目的,对其采用地奈德乳膏联合除湿止痒软膏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同时不会增加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庄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离子束射频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囊性痤疮瘢痕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离子束射频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囊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囊性痤疮瘢痕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仅使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温哥华瘢痕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5.56%,x2=5.414,P<0.05;治疗后7天、28天时温哥华瘢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囊性痤疮瘢痕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麦莉莉;黄捷;陈勇飞;肖子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性接触致幼女尖锐湿疣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岁,发现外阴赘生物2周.2周前患者母亲无意中发现患儿外阴出现数个米粒大小赘生物,无疼痛、破溃;未予重视,未作特殊处理,后感赘生物逐渐增多、增大延至肛周,既往无外伤史,无皮炎、湿疹史,无家族遗传史,否认内分泌疾病史.其父既往有冶游史,有梅毒及尖锐湿疣病史,其母否认患有此病;患儿姐姐及弟弟均未患有此病.患儿常与其父同睡,其父常帮助患儿大小便.

    作者:桑明;颜廷凯;揭丽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05-2016年玉溪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玉溪市梅毒、经性传播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三类疾病的关联.方法 对玉溪市(2005~2016)年梅毒、性传播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3.03/10万增长到2016年的32.76/10万(x2=1 322.23,P<0.01);性传播HIV/AIDS从2005年的4.56/10万,增长到2014年的16.76/10万(Z=426.39,P<0.01)之后下降;其他性病则由2005年的12.60/10万下降至2010年的5.38/10万之后又逐年上升.三类疾病集中报告于红塔区且(1~2)月报告病例数均较少.2011年后女性梅毒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0年后男性HIWAIDS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010年前男性其他性病报告发病率下降,但是2013年后又开始快速上升.2013年后梅毒和性传播HIV/AIDS报告发病率的高峰向大龄推移而其他性病历年报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梅毒和HIV/AIDS发现途径均以术前检测和就诊者检测为主而其他性病以性病门诊为主.2012年后,居住于农村人群三类疾病报告发病率均快速上升且高于居住于城市人群.梅毒和HIV/AIDS病例中流动人口的占比逐年下降但在其他性病中占比逐年上升.结论 玉溪市三类疾病疫情上升,但是2014年后性传播艾滋病下降,三类疾病中男性、老年人、居住农村人群有疫情加重趋势,需根据不同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李艳红;李世福;方梅;李福泽;陈黎跃;董文斌;李再友;蔡英;李顺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