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琼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过敏紫癜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儿施加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常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35%,常规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小儿过敏紫癜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袁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推广应用干预措施在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戒毒所内接收的1 203名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对这1 203名吸毒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对其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者的针具共用情况、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等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对其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等进行统计,再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知晓率,并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员的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特质应对方式评分.结果 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者清洁针具使用情况、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其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也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在特质应对方式评分方面,干预后,吸毒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其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展开艾滋病干预,可有效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认知,使其积极应对,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柯乙武;吴苏梅;吴俊秋;林宏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离子束射频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囊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囊性痤疮瘢痕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仅使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温哥华瘢痕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5.56%,x2=5.414,P<0.05;治疗后7天、28天时温哥华瘢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囊性痤疮瘢痕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麦莉莉;黄捷;陈勇飞;肖子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曲替酸在治疗银屑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所收治的银屑病患者46例,均选择维甲酸类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52%.结论 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银屑病有效的药物,用药前应对患者是否符合用药适应征进行严格把握,同时在用药过程,科学调整用药剂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陈玥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对于儿童金黄色葡菌球菌烫伤样综合征(SSSS)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相关要点.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住院部36例SSSS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抗生素、激素及血浆等治疗,联合系统全面的护理路径.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3~5)天后皮损明显消退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对原发疾患或诱发因素进行巩固治疗后,平均(7.5±2.0)天均康复出院,无严重感染及不良临床事件发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 对于SSSS儿童患者,个体化选择抗生素早期治疗,适当联合激素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病情,并且诊疗过程中系统、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延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调Q激光分别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或γ-干扰素(γ-IFN)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C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予以调Q激光+BCG-PSN治疗,对照组予以调Q激光+γ-IFN治疗.比较2组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生活质量[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ECA10)],并继续随访6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3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指标水平及CECA 1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Q激光分别联合BCG-PSN或γ-IFN均可有效治疗CA,但BCG-PSN疗效更佳.
作者:陈洪强;赵敏;熊大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云南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到2017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所有行组织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了420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其中单发皮肤恶性肿瘤395例,同一患者患多个皮肤恶性肿瘤25例,基底细胞癌(BCC)仍为云南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BCC、鳞状细胞癌(SCC)好发头面颈部;恶性黑色素瘤(CMM)好发于四肢末端;Bowen病发病部位可遍及全身;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好发于老年群体,就诊高峰年龄在(61~70)岁,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此次研究病例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普遍不高,需提高对可疑癌变皮损的认识,积极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论 云南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较国内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对深入进行皮肤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及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晓芳;蔡梅;熊臻;周晓鸿;李晓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儿童头面部皮肤创伤患者采用粘合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8月时间段内40例头面部皮肤创伤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氰基丙烯酸辛酯粘合剂(蓝灵组织胶水)治疗与护理,离院后1周对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事件及满意度进行随访记录.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局部无红肿热痛炎症表现,平均粘合剂薄膜脱落时间为(5.5±1.2)天;1例患者因第2天纱布脱落随访时仍存在少许红肿,1例外敷纱布存在少许渗出物,2例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整体满意度为95%.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对于儿童头面部皮肤创伤病例与传统局部麻醉缝针相比,使用皮肤粘合剂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愈合康复时间短,疗效可靠,同时诊疗过程中耐心仔细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和参考.
作者:徐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104例婴幼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2例,常规护理十家属健康教育).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儿皮损改善情况、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护理前不同组别患儿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作者:梁晓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褐色斑22年.患者自出生后1年始,先面颈部始出现多数褐色斑片,逐渐增多,部分相互融合,后手背、胸背部继而发生.伴皮肤粗糙、干燥.自幼畏光,少户外运动,身体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瘦弱.无智力缺陷、但反应稍迟钝.至青春期,发展速度增快,褐色斑扩展全身,颜色加深,以曝光部位更为显著.曾至多家医疗单位就诊,未予明确诊断,服用中西药物(具体不详),无效果.患者系独子,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皮肤科体查:全身皮肤干燥、萎缩、粗糙,皮下脂肪消失.面部褐色斑片,融合成网,双眼功能正常,耳廓、口唇累及、间有色素减退斑;躯干、四肢皮肤褐斑、散在黑色小斑块,稍隆起,无破溃,多数斑块色素不均匀,未见增生物(图1).四肢掌跖掌面正常,掌背褐斑、色减斑分布.指趾甲未受累.三大常规检查正常,血心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取左肩胛下区褐色小斑块病理组织镜下检查,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变薄,间棘层增厚、细胞排列相对紊乱,基底层色素细胞增多,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噬黑素细胞(图2).临床诊断:着色性干皮病.条件限制,未进一步作基因分型检查.
作者:潘健楷;许敏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红皮病是一种累及全身或90%以上体表面积,以弥漫性红斑、不同程度脱屑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皮肤病[1].由多种原因引起,常伴有全身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临床上诊断红皮病容易,但确定病因较为困难,需依靠临床评估.红皮病在婴幼儿和儿童患者中罕见,红皮病表现可能是一系列广泛的获得性和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特征,这些疾病包括感染、炎症性皮肤病、鱼鳞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2].本文仅讨论成人红皮病的诊断思路.
作者:江燕云;晋红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并发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2013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的23例脑外伤并发失禁性皮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出现脑外伤患者出现失禁症状而未发生失禁性皮炎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具体危险因素,从而找出降低危险因素的护理对策..结果 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与失禁性皮炎发病率无相关性,排便次数增多、水样便、血清清蛋白低、未应用皮肤黏膜保护剂是其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后,失禁性皮炎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未发生失禁性皮炎患者无继发情况发生.结论 为脑外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告知其家属保持会阴部干燥的重要性,及时更换卫生用品,加强营养供给,并给予预防性涂抹黏膜保护剂能够降低并发失禁性皮炎的风险.
作者:李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生菌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6例湿疹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倒.常规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IgE、IFN-γ、IL-10、IL-4及Th1/Th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益生菌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可更好的改善患儿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相关因素,为阻断艾滋病在夫妻间传播,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安全套使用率、配偶告知率、文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影响显著的相关因素在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的区别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这种高危人群,阻断夫妻间性传播艾滋病是疫情控制的重中之重,针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安全套使用率、配偶告知率、文化程度相关因素进行宣教教育、行为干预、随访、检测对减少配偶间艾滋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川芬;周平;杨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的近况.方法 自2015年~2017年,以每年的(4~6)月份为监测期,对监测期内性病门诊初次男性就诊者(共450例)采取连续采样方式登记调查表和取样行HIV抗体、TRUST、TPPA试验及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检查,统计分析人群特征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和检验结果.结果 450例调查者平均年龄(38.6±12.99),主要为本市户籍已婚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8.22%,在近3个月有与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者143例(31.8%),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者84例(18.7%).经检验检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下简称CT感染)45例(10.23%),淋病33例(7.5%),现症梅毒13例(2.89%),HIV抗体检测ELISA初筛、复检阳性4例(0.89%).比较各年度四种疾病检出率变化除CT感染具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四种疾病检出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汕头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偏低,针对这一人群有必要做好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宣教,应注意增加CT感染等疾病的监测,对于青少年或老年男性就诊者需要引起同等重视.
作者:马贵涛;蔡晓丹;林涛;许良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住院部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利巴韦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疱疹、退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 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有助于缩短患儿各类症状的消失时阃及治疗过程,从而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田瑞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放疗科住院治疗的54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饮食、情绪、交际、日常生活、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神经痛发生率高,临床需早发现、早治疗,重视对神经痛的治疗,以促进病情的早期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生殖器疱疹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祛疹方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5%,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7%,低于对照组的50%(P<0.05).结论 扶正解毒祛疹方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较好,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杨利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病灶中5例位于头皮,12例位于四肢,13例躯干;病灶长径< 5cm的17例(56.67%),(5~10) cm的有10例(33.33%),>10cm的有3例(10.0%).肿瘤呈膨胀性生长,23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为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的有27例,不清晰的3例.CT检查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的均匀、稍不均匀密度,80%病灶均匀强化,20%病灶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93.33%的病灶明显强化,83.33%病灶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100%病灶的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各有其征象特征,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DFSP,值得推广.
作者:郭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压力治疗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HS)的长期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4例烧伤后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瘢痕软膏等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8个月后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瘢痕厚度、生活质量[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B)].结果 治疗18个月后,两组VSS评分和瘢痕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领域BSHS-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压力治疗联合常规疗法可提高烧伤后HS患者疗效,对其预后有利.
作者:朱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