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
目的 观察依曲替酸在治疗银屑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所收治的银屑病患者46例,均选择维甲酸类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52%.结论 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银屑病有效的药物,用药前应对患者是否符合用药适应征进行严格把握,同时在用药过程,科学调整用药剂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陈玥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联合冲击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以及皮肤的护理要点.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总计纳入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者增加剂量并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评价临床疗效与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vs76.77%,P=0.026<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甲泼尼龙与环磷酰胺的联合冲击治疗以及有效的皮肤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
作者:吕培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皮肤感染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产科行会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92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行会阴侧切术但未发生感染的产妇92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原因.结果 感染组原发感染16例(17.4%),术中出血量(65.8±6.2)ml,高血压10例(10.8%),糖尿病14例(15.2%),胎膜早破18例(19.6%).未感染组原发感染2例(2.2%),术中出血量(43.6±3.5)ml,高血压1例(1.1%),糖尿病3例(3.3%),胎膜早破5例(5.4%).两组原发感染、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感染、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是导致会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应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苏亚辉;崔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果酸换肤联合42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联合应用果酸换肤和420nm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420nm强冲光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6.7%,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果酸换肤联合420nm强脉冲光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单独使用420nm强脉冲光治疗.
作者:任祥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右手拇指肿痛、脓疱、结痂2年余,2015年6月来诊.2年前,患者右手拇指外侧缘出现条状发黑,有轻微不适,在外院用手术剪剪除治疗,不愈且创面逐步扩大累及指甲,伴发小脓疱、结痂、疼痛,经反复治疗无好转来诊.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查体:右手拇指末节肿胀,指甲缺失,其上有厚层黄痂,可挤出少量稀薄脓液(图1),其他部位皮肤、黏膜未见皮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6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6%;一次脓液培养检出铅黄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万古霉素、四环素敏感;另两次脓液培养:无细菌、真菌生长;传染病4项检测正常;病损处甲板组织病理报告:符合化脓性炎症,部分鳞状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请结合临床).
作者:刘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因全身皮肤红丘疹、丘疱疹、结痂20余天于2017年12月来诊.患者20余天前因面颈部、四肢皮肤丘疹、丘疱疹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水痘”,予以“阿昔洛韦针”等抗病毒对症治疗,皮疹无好转,且逐渐增多来诊.病程中伴低热、乏力,无头痛及关节痛,偶感瘙痒.查体:面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密集大小不等红色丘疹,大部分丘疹顶端见水疱,部分水疱破溃,表面结痂,无渗血(图1).血常规正常.病理报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血管及周围可见以单核细胞炎性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有红细胞外渗.诊断: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匹多莫德等对症治疗半年后病情痊愈,遗留色素沉着斑(图2).随访1年后无复发.
作者:石娜;刘瑞;姚经伟;王锐;陈梦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推广应用干预措施在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戒毒所内接收的1 203名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对这1 203名吸毒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对其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者的针具共用情况、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等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对其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等进行统计,再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知晓率,并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员的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特质应对方式评分.结果 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者清洁针具使用情况、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其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也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在特质应对方式评分方面,干预后,吸毒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其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展开艾滋病干预,可有效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认知,使其积极应对,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柯乙武;吴苏梅;吴俊秋;林宏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加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2次/d,外擦雷佛奴尔洗剂2次/d(限皮损糜烂、破溃、水疱者),或喷昔洛韦乳膏4次/d(限皮损无糜烂、破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1g/次肌肉注射,1次/d,腺苷钴胺0.5mg/次肌肉注射,1次/d,疗程10天.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泛昔洛韦分散片口服0.25g/次,3次/d;甲钴胺片口服0.5mg/次,3次/d,疗程10天.结果 治疗10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2%,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82.46%总有效率为80.7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及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疗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64例患者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28例(43.75%),色素型13例(20.31%),浅表型9例(14.06%),硬斑型14例(21.88%);各型BCC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均有各自特点.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以结节溃疡型为主,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但是也与一些皮肤肿瘤有相似的表现,临床医师需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确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恒;冯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过敏紫癜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儿施加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常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35%,常规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小儿过敏紫癜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袁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褐色斑22年.患者自出生后1年始,先面颈部始出现多数褐色斑片,逐渐增多,部分相互融合,后手背、胸背部继而发生.伴皮肤粗糙、干燥.自幼畏光,少户外运动,身体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瘦弱.无智力缺陷、但反应稍迟钝.至青春期,发展速度增快,褐色斑扩展全身,颜色加深,以曝光部位更为显著.曾至多家医疗单位就诊,未予明确诊断,服用中西药物(具体不详),无效果.患者系独子,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皮肤科体查:全身皮肤干燥、萎缩、粗糙,皮下脂肪消失.面部褐色斑片,融合成网,双眼功能正常,耳廓、口唇累及、间有色素减退斑;躯干、四肢皮肤褐斑、散在黑色小斑块,稍隆起,无破溃,多数斑块色素不均匀,未见增生物(图1).四肢掌跖掌面正常,掌背褐斑、色减斑分布.指趾甲未受累.三大常规检查正常,血心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取左肩胛下区褐色小斑块病理组织镜下检查,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变薄,间棘层增厚、细胞排列相对紊乱,基底层色素细胞增多,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噬黑素细胞(图2).临床诊断:着色性干皮病.条件限制,未进一步作基因分型检查.
作者:潘健楷;许敏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红皮病也叫做剥脱性皮炎,表现为皮肤泛发的潮红和脱屑,受累面积超过90%体表面积.红皮病是症状性诊断,其病因复杂,可继发于其他皮肤病、药物反应和恶性肿瘤等,原因不明的属于特发性红皮病.炎症性皮肤病相关的红皮病常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占所有红皮病的68.5%~73.3%,其中常见为银屑病和各种皮炎湿疹诱发的红皮病.
作者:窦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颜面部丘疹2月余,2016年7月20日至门诊就诊.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粟粒样丘疹,无自觉症状,后丘疹逐渐增多,尤面部中央为甚.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否认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脏、肺均正常.专科检查:面部散在粟粒性丘疹,色降红,高出皮面,质柔软,以眼下及鼻旁为甚,部分丘疹融合.玻片压丘疹成苹果酱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组织病理显示(2016年07月2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送检组织符合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改变.患者曾至多家医院就诊,口服雷公藤、外用曲咪新乳膏等,效果不佳,遂至本院门诊就诊.2016年7月21日自拟消毒饮加减(组成: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黄芩9g、黄柏9g、栀子9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丹参15g、紫草15g、皂角刺9g、白芷9g等)水煎服,1剂/d.配合外用复方黄柏液、老鹳草乳膏,均2次/d,治疗4个月,效果不佳.2016年12月1日停中药汤剂,给予火针治疗,1次/周,配合外用复方黄柏液,2次/d.火针施针方法:首先局部皮肤75%乙醇消毒,医者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将针尖端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点刺结节、丘疹,每烧1次刺人1次,点刺的深度达表皮深层,针刺完毕,挤出结节内容物,多为血性.嘱咐患者治疗24h内保持创面干燥,饮食清淡,调畅情志.经治疗14次以后,丘疹基本全部消退,留有凹陷性瘢痕.
作者:葛晓;赵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氯环利嗪片在荨麻疹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瘙痒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荨麻疹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氯环利嗪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治疗完毕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瘙痒评分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4、IL-8、IL-17及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IL-8、IL-17及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风团、瘙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风团、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盐酸氯环利嗪片用于荨麻疹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瘙痒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50例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50例皮肤感染患者除1例糖尿病足患者感染严重转至手足外科治疗外,其他49例治疗1个月左右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护理干预对皮肤感染患者进行创口护理、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控制血糖,规范饮食、运动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皮肤感染.
作者:赵亚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病灶中5例位于头皮,12例位于四肢,13例躯干;病灶长径< 5cm的17例(56.67%),(5~10) cm的有10例(33.33%),>10cm的有3例(10.0%).肿瘤呈膨胀性生长,23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为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的有27例,不清晰的3例.CT检查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的均匀、稍不均匀密度,80%病灶均匀强化,20%病灶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93.33%的病灶明显强化,83.33%病灶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100%病灶的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各有其征象特征,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DFSP,值得推广.
作者:郭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探索荨麻疹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 在不同单位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按事先设计的治疗方法各自治疗50例患者,疗后随访3个月按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判定疗效.结果 治愈67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0%.结论 在抗组胺药物序贯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免疫调节药物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明显提高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不失为一种确有成效的治疗新选择.
作者:华颖坚;刘景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超声诊断在毛母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55例毛母质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明确诊断的46例,误诊9例,漏诊0例,诊断准确率为83.6%,病理诊断为明确诊断的55例,诊断率100.0%,无误诊、漏诊病例,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8.71,P< 0.01).55例患者中9例误诊病例,其中误诊为炎性结节者3例、皮脂腺囊肿者2例、慢性淋巴结炎3例、纤维瘤1例.结论 超声诊断可以应用在毛母质瘤的诊断中,但需要明确鉴别诊断.
作者:李金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住院部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口腔溃疡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时照组给予单一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雷尼替丁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溃疡完全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口腔链球菌水平、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口腔溃疡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链球菌水平、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雷尼替丁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口腔溃疡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炎症水平,加速溃疡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彦来;徐新宇;钟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改良T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牟3月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保护颞浅动脉以及引流静脉,在骨膜的下方进行逆行分离颞肌,从而能够保障颞肌的张力.手术结束后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根据Mrs进行评分并判断预后:良好评分≤2,中残为3分,重残为(4~5)分,死亡为6分.结果 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后对患者的头颅出现的血肿彻底的清除.手术结束的(48~72)小时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头颅是否出现血肿以及肿胀的现象.手术结束后其切口愈合,无皮下积液,所有的患者在1周后进行拆线.10例患者中出现良好的有6例,出现中残的有3例,重残为1例.结论 经过改良T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以及神经,避免了颞肌血肿以及极度肿胀的现象,能够预防患者的切口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作者:殷建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