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炎症相关性红皮病

窦侠

关键词:
摘要:红皮病也叫做剥脱性皮炎,表现为皮肤泛发的潮红和脱屑,受累面积超过90%体表面积.红皮病是症状性诊断,其病因复杂,可继发于其他皮肤病、药物反应和恶性肿瘤等,原因不明的属于特发性红皮病.炎症性皮肤病相关的红皮病常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占所有红皮病的68.5%~73.3%,其中常见为银屑病和各种皮炎湿疹诱发的红皮病.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和改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银屑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69例)和优质组(6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优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理状态.结果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优质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护理前,两组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较前降低(P<0.05),其中优质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阴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我院住院部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小儿湿疹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盲选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西替利嗪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医治,对比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肠道菌落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通过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小儿湿疹患儿免疫力,调节肠道菌落,提升有效率,效果显著.

    作者:孙先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妇科2016年3月~2017年7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以围术期所用护理方式分组:56例应用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6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推鉴.

    作者:张金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05-2016年玉溪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玉溪市梅毒、经性传播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三类疾病的关联.方法 对玉溪市(2005~2016)年梅毒、性传播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3.03/10万增长到2016年的32.76/10万(x2=1 322.23,P<0.01);性传播HIV/AIDS从2005年的4.56/10万,增长到2014年的16.76/10万(Z=426.39,P<0.01)之后下降;其他性病则由2005年的12.60/10万下降至2010年的5.38/10万之后又逐年上升.三类疾病集中报告于红塔区且(1~2)月报告病例数均较少.2011年后女性梅毒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0年后男性HIWAIDS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010年前男性其他性病报告发病率下降,但是2013年后又开始快速上升.2013年后梅毒和性传播HIV/AIDS报告发病率的高峰向大龄推移而其他性病历年报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梅毒和HIV/AIDS发现途径均以术前检测和就诊者检测为主而其他性病以性病门诊为主.2012年后,居住于农村人群三类疾病报告发病率均快速上升且高于居住于城市人群.梅毒和HIV/AIDS病例中流动人口的占比逐年下降但在其他性病中占比逐年上升.结论 玉溪市三类疾病疫情上升,但是2014年后性传播艾滋病下降,三类疾病中男性、老年人、居住农村人群有疫情加重趋势,需根据不同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李艳红;李世福;方梅;李福泽;陈黎跃;董文斌;李再友;蔡英;李顺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442例疑似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442例疑似阴道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统计442例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检测及耐药性.结果 442例阴道炎患者检测阴道分泌物,正常135例(30.54%),检测出真菌170例(38.46%)、细菌性阴道炎130例(29.41%)、滴虫5例(1.13%)、革兰阴性双球菌2例(0.45%);病原体检出前三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及大肠埃希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更为敏感,耐药率低于10%;解脲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低,对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大肠埃希菌则对氨苄西林、3代头孢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 阴道炎患者主要感染病原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临床加强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按照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为患者临床治疗合理选择药物,可以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116例小儿湿疹患儿使用抽签方式分为西医组(58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联合组(58例,西医组+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皮损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 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宋淑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治疗慢性湿疹瘙痒症状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治疗慢性湿疹瘙痒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皮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的对照组及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治疗的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积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瘁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均有降低,但治疗组患者的积分降低较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LQI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LQI积分均有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较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湿疹瘙痒症状采取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疗法效果明显,同时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的推广应用.

    作者:蒋祖玲;邓桂艳;王健辉;唐静;徐晶;梁凤珍;韦日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认知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认知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实验组接受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社交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感、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亚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86例梅毒孕妇的孕期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梅毒孕妇的孕期护理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梅毒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将86例产妇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生长情况.结果 实验组反馈的总满意度(93.02%)显著超过了常规组反馈的总满意度(76.74%),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新生儿护理之后的呼吸暂停、体重增长、出暖箱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新生儿,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行之有效的孕期护理管理方法能够更早的发现妊娠期梅毒,采取系统性的抗梅毒治疗,强化孕期监护可以有效的提高新生儿健康性,降低梅毒危害性,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王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昆明市抗病毒治疗管理流程随时间规模的优化与效果分析

    艾滋病是一种需要终生服药的可控制的慢性传染病,为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04年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以来,来自全省各地的感染者入组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在治患者已达到5 570人,而从事抗病毒治疗的医务人员仅有9人,按照国家抗病毒治疗专业技术人员与病人的配备比例1∶150的标准,资源匹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更加不平衡.如何在提高治疗人数的基础上保证随访管理的质量和治疗的效果,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第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提出的治疗比例与治疗效果均达到90%的目标,这是摆在抗病毒治疗管理人员和一线医务人员面前的重大挑战.

    作者:杨吟;白劲松;李重熙;田波;郭映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疼痛及美容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其对术后疼痛及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48例.传统手术组采取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结果 改良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美容总满意率为95.83%,传统手术组为22.92%,美容总满意率为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美容满意度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申秋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性接触致幼女尖锐湿疣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岁,发现外阴赘生物2周.2周前患者母亲无意中发现患儿外阴出现数个米粒大小赘生物,无疼痛、破溃;未予重视,未作特殊处理,后感赘生物逐渐增多、增大延至肛周,既往无外伤史,无皮炎、湿疹史,无家族遗传史,否认内分泌疾病史.其父既往有冶游史,有梅毒及尖锐湿疣病史,其母否认患有此病;患儿姐姐及弟弟均未患有此病.患儿常与其父同睡,其父常帮助患儿大小便.

    作者:桑明;颜廷凯;揭丽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6年~2018年郑州市性病门诊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控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5 730例,采集其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我院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HIV感染率为1.17%(67/5 7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婚人群、教育程度低(文盲、小学)、娱乐服务人员、性伴数>1、提供过性服务者、静脉吸毒者、性伴吸毒者的HIV感染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婚、文化程度低、娱乐服务人员、静脉吸毒是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我地区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应对此类人群进行HIV监测,充分发挥性病诊疗机构的作用,加强防控,降低HIV感染率.

    作者:冯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会阴侧切术后皮肤感染原因和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皮肤感染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产科行会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92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行会阴侧切术但未发生感染的产妇92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原因.结果 感染组原发感染16例(17.4%),术中出血量(65.8±6.2)ml,高血压10例(10.8%),糖尿病14例(15.2%),胎膜早破18例(19.6%).未感染组原发感染2例(2.2%),术中出血量(43.6±3.5)ml,高血压1例(1.1%),糖尿病3例(3.3%),胎膜早破5例(5.4%).两组原发感染、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感染、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是导致会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应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苏亚辉;崔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62例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腋臭患者实施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振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HPV感染与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HPV感染与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妇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例宫颈病变患者作实验对象,52例患者均行HPV感染、液基细胞学(TCT)及HPV感染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统计不同检测方式的HSIL阳性率和ASCUS阳性率.结果 联合检测HSIL阳性率明显高于HPV感染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检测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检测ASCUS阳性率明显高于HPV感染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检测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宫颈病变应用HPV感染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能明显提高确诊率,减少漏诊或误诊情况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斐佩;刘蓓媛;张德臣;王强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压力治疗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的长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压力治疗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HS)的长期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4例烧伤后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瘢痕软膏等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8个月后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瘢痕厚度、生活质量[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B)].结果 治疗18个月后,两组VSS评分和瘢痕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领域BSHS-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压力治疗联合常规疗法可提高烧伤后HS患者疗效,对其预后有利.

    作者:朱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发疹性黑子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在校大学生.因“全身泛发棕褐色斑疹14年”于2016年1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全身皮肤未见明显异常.3岁时左侧眉弓出现芝麻大小3块棕褐色斑疹,随着年龄增长,棕褐色斑疹数量明显增多,逐渐波及整个面部及全身皮肤.与季节无明显关系,无自觉症状.患者出生时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面部正中密集分布芝麻至黄豆大棕褐色斑疹,全身皮肤见芝麻至黄豆大棕褐色斑疹,表面光滑,境界清楚,以面部为重密集分布,其余部位散在褐色斑疹(图1,2).因患者经济原因,拒绝进行相关检查及特殊治疗.

    作者:刘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科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皮肤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外科手术中应用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促使患者尽早痊愈出院,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张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病毒药物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与护理研究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护理.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部就诊的60例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两组同样给予全面的护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入院经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疗效更加显著,治疗48小时后两组的整体有效率分别为86.7%与96.7%(P=0.026);研究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能够显著提高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缩短康复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闫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主管: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