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帅
目的 对比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与高频微针电灼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分别采用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和高频微针电灼治疗的腋臭患者各24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的20.8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从整体的治疗情况来看,高频微针电灼更值得用于治疗腋臭,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戴大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抗体、致敏原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皮肤科47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总IgE阳性72.5%(345/476),血清总IgE水平(32~487) IU/ml,平均(284±91) IU/ml.总IgE阳性中sIgE阳性种数分别为1种38.3%(132/345)、2种34.8似120/345)、2种及以上27.0%(93/345).湿疹的蟑螂过敏率高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尘螨过敏率低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痛患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为过敏性皮肤病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以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压疮发生的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及满意率.结果 经预防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压疮总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8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对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牛萌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压力治疗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HS)的长期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4例烧伤后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瘢痕软膏等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8个月后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瘢痕厚度、生活质量[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B)].结果 治疗18个月后,两组VSS评分和瘢痕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领域BSHS-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压力治疗联合常规疗法可提高烧伤后HS患者疗效,对其预后有利.
作者:朱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9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98)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疱消退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6%,P<0.05.观察组水疱消退、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9.45±1.89)天,(10.34±2.11)天,(11.26±2.9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辅助阿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水疱消退、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永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予以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IgG、C3、γ球蛋白、尿蛋白定量以及SLEDA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李迪;厉洪江;田明;刘翠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在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氯环利嗪乳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用药后皮疹消退时间、瘙瘁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记录并统计两组用药后烧灼感、刺痛、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皮疹消退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烧灼感、刺痛、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盐酸氯环利嗪乳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且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金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116例小儿湿疹患儿使用抽签方式分为西医组(58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联合组(58例,西医组+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皮损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 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宋淑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的近况.方法 自2015年~2017年,以每年的(4~6)月份为监测期,对监测期内性病门诊初次男性就诊者(共450例)采取连续采样方式登记调查表和取样行HIV抗体、TRUST、TPPA试验及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检查,统计分析人群特征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和检验结果.结果 450例调查者平均年龄(38.6±12.99),主要为本市户籍已婚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8.22%,在近3个月有与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者143例(31.8%),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者84例(18.7%).经检验检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下简称CT感染)45例(10.23%),淋病33例(7.5%),现症梅毒13例(2.89%),HIV抗体检测ELISA初筛、复检阳性4例(0.89%).比较各年度四种疾病检出率变化除CT感染具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四种疾病检出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汕头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偏低,针对这一人群有必要做好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宣教,应注意增加CT感染等疾病的监测,对于青少年或老年男性就诊者需要引起同等重视.
作者:马贵涛;蔡晓丹;林涛;许良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红皮病是皮肤科一个重症,可威胁生命,及时合理的处理十分重要.所有类型的红皮病的治疗都需要包括保湿、避免搔抓和诱发加重因素、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失衡、纠正低蛋白血症、防止和纠正低体温、针对病因治疗和防治继发感染和其他合并症.
作者:刘彤云;何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程序化护理在呼吸内科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以本医院收治的呼吸内科存在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88例为样本,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压疮程序化护理方法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对于呼吸内科压疮高危因素患者,在皮肤护理中采取压疮程序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静;张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认知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实验组接受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社交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感、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亚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病灶中5例位于头皮,12例位于四肢,13例躯干;病灶长径< 5cm的17例(56.67%),(5~10) cm的有10例(33.33%),>10cm的有3例(10.0%).肿瘤呈膨胀性生长,23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为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的有27例,不清晰的3例.CT检查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的均匀、稍不均匀密度,80%病灶均匀强化,20%病灶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93.33%的病灶明显强化,83.33%病灶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100%病灶的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各有其征象特征,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DFSP,值得推广.
作者:郭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离子束射频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囊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囊性痤疮瘢痕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仅使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温哥华瘢痕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5.56%,x2=5.414,P<0.05;治疗后7天、28天时温哥华瘢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囊性痤疮瘢痕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麦莉莉;黄捷;陈勇飞;肖子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用两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对182份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工作遇到特殊情况灵活应用.方法 对2017年1至2017年12月大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采集的182份血清分别采用胶体硒法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HIV抗体检测,计算阳性数、阳性率及假阳性,然后统计分析.结果 初次检测中胶体硒法的阳性率1.64%(3/182),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的阳性率1.10%(2/182),复检试验后胶体硒法的阳性率1.10%(2/182),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的阳性率1.10%(2/182),胶体硒法假阳性率高于酶联免疫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的182份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过程中发现,采用胶体硒法的假阳性高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这两种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尤其在突发事件或急诊患者应以快速度检测HIV抗体且大限度的提高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蔡益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疼痛评分(5.01±1.62)分,精神焦虑(6.43±1.42)分,躯体焦虑(9.35±1.9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总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改善其焦虑状态,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李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颜面部丘疹2月余,2016年7月20日至门诊就诊.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粟粒样丘疹,无自觉症状,后丘疹逐渐增多,尤面部中央为甚.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否认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脏、肺均正常.专科检查:面部散在粟粒性丘疹,色降红,高出皮面,质柔软,以眼下及鼻旁为甚,部分丘疹融合.玻片压丘疹成苹果酱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组织病理显示(2016年07月2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送检组织符合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改变.患者曾至多家医院就诊,口服雷公藤、外用曲咪新乳膏等,效果不佳,遂至本院门诊就诊.2016年7月21日自拟消毒饮加减(组成: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黄芩9g、黄柏9g、栀子9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丹参15g、紫草15g、皂角刺9g、白芷9g等)水煎服,1剂/d.配合外用复方黄柏液、老鹳草乳膏,均2次/d,治疗4个月,效果不佳.2016年12月1日停中药汤剂,给予火针治疗,1次/周,配合外用复方黄柏液,2次/d.火针施针方法:首先局部皮肤75%乙醇消毒,医者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将针尖端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点刺结节、丘疹,每烧1次刺人1次,点刺的深度达表皮深层,针刺完毕,挤出结节内容物,多为血性.嘱咐患者治疗24h内保持创面干燥,饮食清淡,调畅情志.经治疗14次以后,丘疹基本全部消退,留有凹陷性瘢痕.
作者:葛晓;赵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皮肤浆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例皮肤浆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8例患者的常规血尿便检验、细菌培养、肿瘤标记物检验、梅毒抗体检验、风湿三项检验等均正常.8例患者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成熟浆细胞浸润,未见核丝分裂象,有2例患者可见真皮血管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验显示7例患者的浆细胞表达CD138、CD38、CD79a阳性,CD20阴性.6例患者的κ与λ轻链表达比例近似1∶1,IgG强阳性.8例患者骨髓穿刺检查显示成熟浆细胞存在中度增生,无恶变.结论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病理形态学以浆细胞浸润为主,应尽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确诊治疗.
作者:冯盼盼;王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Q开关激光1 064大光斑低能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HDD患者94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湿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Q开关激光1 064大光斑低能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及随访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5%)高于对照组(78.72%)(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红斑、丘疹、脱屑、紧绷感和灼热积分降低(观察组:t=-28.349 1、23.845 1、23.424 8、21.827 4、18.218 6、21.706 5,对照组:t=16.439 5、14.067 4、12.074 9、15.423 5、13.111 6、12.123 3,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红斑、丘疹、脱屑、紧绷感和灼热积分低于对照组(t=15.211 3、17.552 2、11.438 8、19.132 6、14.9170、15.670 4,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4.26%)低于对照组(23.40%)(P<0.05).结论 Q开关激光1 064大光斑低能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且复发率低,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作者:沈宝贤;李志坚;余剑兰;王佳;叶雪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64例患者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28例(43.75%),色素型13例(20.31%),浅表型9例(14.06%),硬斑型14例(21.88%);各型BCC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均有各自特点.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以结节溃疡型为主,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但是也与一些皮肤肿瘤有相似的表现,临床医师需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确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恒;冯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