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文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综合征.内脏恶性肿瘤皮肤可出现多种表现,称为副肿瘤性皮肤病,包括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尽管恶性肿瘤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恶性肿瘤相关性红皮病临床诊治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作者:钱悦;陶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控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5 730例,采集其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我院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HIV感染率为1.17%(67/5 7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婚人群、教育程度低(文盲、小学)、娱乐服务人员、性伴数>1、提供过性服务者、静脉吸毒者、性伴吸毒者的HIV感染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婚、文化程度低、娱乐服务人员、静脉吸毒是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我地区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应对此类人群进行HIV监测,充分发挥性病诊疗机构的作用,加强防控,降低HIV感染率.
作者:冯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伴有皮肤溃疡的患者120例,按照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的时间也有所缩短,同时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换药的次数,缩短患者换药的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献梅;李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病灶中5例位于头皮,12例位于四肢,13例躯干;病灶长径< 5cm的17例(56.67%),(5~10) cm的有10例(33.33%),>10cm的有3例(10.0%).肿瘤呈膨胀性生长,23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为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的有27例,不清晰的3例.CT检查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的均匀、稍不均匀密度,80%病灶均匀强化,20%病灶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93.33%的病灶明显强化,83.33%病灶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100%病灶的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各有其征象特征,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DFSP,值得推广.
作者:郭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我院住院部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小儿湿疹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盲选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西替利嗪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医治,对比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肠道菌落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通过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小儿湿疹患儿免疫力,调节肠道菌落,提升有效率,效果显著.
作者:孙先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红皮病是皮肤科一个重症,可威胁生命,及时合理的处理十分重要.所有类型的红皮病的治疗都需要包括保湿、避免搔抓和诱发加重因素、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失衡、纠正低蛋白血症、防止和纠正低体温、针对病因治疗和防治继发感染和其他合并症.
作者:刘彤云;何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湿疹患儿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湿疹患儿8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抗菌功能性敷料治疗,且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皮损程度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皮损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皮损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 0.05).结论 以提高急性湿疹患儿治疗效果为目的,给予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菌功能性敷料对其进行治疗,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可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方;武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皮肤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外科手术中应用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促使患者尽早痊愈出院,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张小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对比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TD)联合CO2激光治疗及单纯CO2激光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及复发率,以寻求一种疗效好且复发率低的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方法.方法 将入选的60例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B组采用ALA-PTD联合CO2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 A组治愈19例(63.33%),复发11例(36.67%);B组治愈26例(86.67%)复发4例(13.33%);AB两组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 0.05).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TD)联合CO2激光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是一种疗效好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洪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64例患者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28例(43.75%),色素型13例(20.31%),浅表型9例(14.06%),硬斑型14例(21.88%);各型BCC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均有各自特点.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以结节溃疡型为主,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但是也与一些皮肤肿瘤有相似的表现,临床医师需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确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恒;冯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104例婴幼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2例,常规护理十家属健康教育).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儿皮损改善情况、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护理前不同组别患儿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作者:梁晓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褐色斑22年.患者自出生后1年始,先面颈部始出现多数褐色斑片,逐渐增多,部分相互融合,后手背、胸背部继而发生.伴皮肤粗糙、干燥.自幼畏光,少户外运动,身体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瘦弱.无智力缺陷、但反应稍迟钝.至青春期,发展速度增快,褐色斑扩展全身,颜色加深,以曝光部位更为显著.曾至多家医疗单位就诊,未予明确诊断,服用中西药物(具体不详),无效果.患者系独子,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皮肤科体查:全身皮肤干燥、萎缩、粗糙,皮下脂肪消失.面部褐色斑片,融合成网,双眼功能正常,耳廓、口唇累及、间有色素减退斑;躯干、四肢皮肤褐斑、散在黑色小斑块,稍隆起,无破溃,多数斑块色素不均匀,未见增生物(图1).四肢掌跖掌面正常,掌背褐斑、色减斑分布.指趾甲未受累.三大常规检查正常,血心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取左肩胛下区褐色小斑块病理组织镜下检查,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变薄,间棘层增厚、细胞排列相对紊乱,基底层色素细胞增多,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噬黑素细胞(图2).临床诊断:着色性干皮病.条件限制,未进一步作基因分型检查.
作者:潘健楷;许敏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在校大学生.因“全身泛发棕褐色斑疹14年”于2016年1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全身皮肤未见明显异常.3岁时左侧眉弓出现芝麻大小3块棕褐色斑疹,随着年龄增长,棕褐色斑疹数量明显增多,逐渐波及整个面部及全身皮肤.与季节无明显关系,无自觉症状.患者出生时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面部正中密集分布芝麻至黄豆大棕褐色斑疹,全身皮肤见芝麻至黄豆大棕褐色斑疹,表面光滑,境界清楚,以面部为重密集分布,其余部位散在褐色斑疹(图1,2).因患者经济原因,拒绝进行相关检查及特殊治疗.
作者:刘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及耐药性.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442例疑似阴道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统计442例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检测及耐药性.结果 442例阴道炎患者检测阴道分泌物,正常135例(30.54%),检测出真菌170例(38.46%)、细菌性阴道炎130例(29.41%)、滴虫5例(1.13%)、革兰阴性双球菌2例(0.45%);病原体检出前三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及大肠埃希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更为敏感,耐药率低于10%;解脲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低,对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大肠埃希菌则对氨苄西林、3代头孢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 阴道炎患者主要感染病原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临床加强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按照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为患者临床治疗合理选择药物,可以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116例小儿湿疹患儿使用抽签方式分为西医组(58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联合组(58例,西医组+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皮损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 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宋淑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红皮病是一种累及全身或90%以上体表面积,以弥漫性红斑、不同程度脱屑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皮肤病[1].由多种原因引起,常伴有全身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临床上诊断红皮病容易,但确定病因较为困难,需依靠临床评估.红皮病在婴幼儿和儿童患者中罕见,红皮病表现可能是一系列广泛的获得性和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特征,这些疾病包括感染、炎症性皮肤病、鱼鳞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2].本文仅讨论成人红皮病的诊断思路.
作者:江燕云;晋红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云南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到2017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所有行组织病理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了420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其中单发皮肤恶性肿瘤395例,同一患者患多个皮肤恶性肿瘤25例,基底细胞癌(BCC)仍为云南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BCC、鳞状细胞癌(SCC)好发头面颈部;恶性黑色素瘤(CMM)好发于四肢末端;Bowen病发病部位可遍及全身;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好发于老年群体,就诊高峰年龄在(61~70)岁,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此次研究病例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普遍不高,需提高对可疑癌变皮损的认识,积极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论 云南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较国内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对深入进行皮肤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及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晓芳;蔡梅;熊臻;周晓鸿;李晓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其对术后疼痛及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48例.传统手术组采取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结果 改良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美容总满意率为95.83%,传统手术组为22.92%,美容总满意率为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美容满意度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申秋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平阳霉素联合放疗治疗晚期皮肤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109例皮肤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取平阳霉素和放疗实施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放疗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完全缓解率51.52%(34/66)高于对照组34.88%(15/43) (P<0.05);不良反应中脱发、口腔炎、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情况对照组相对研究组多,但两组数据比对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平阳霉素与放疗对晚期皮肤癌实施联合治疗疗效高,安全性高.
作者:陈品佳;师鑫鹏;罗晓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离子束射频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囊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囊性痤疮瘢痕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仅使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温哥华瘢痕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5.56%,x2=5.414,P<0.05;治疗后7天、28天时温哥华瘢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囊性痤疮瘢痕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离子束射频技术+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麦莉莉;黄捷;陈勇飞;肖子娥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