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琳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我院住院部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小儿湿疹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使用盲选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西替利嗪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医治,对比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肠道菌落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通过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小儿湿疹患儿免疫力,调节肠道菌落,提升有效率,效果显著.
作者:孙先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我院收治的100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GCR表达水平加以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节段型白癜风患者GCR的表达情况和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与上述两者相比,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的GCR的表达情况明显下降,P< 0.05.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单核细胞GCR表达和病程呈现负相关,病程越长,GCR表达越低,R=-0.22,P<0.05.(P=0.021)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2).节段性白癜风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hGRβ和hGRα mRA可能在白癜风患者疾病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过低,会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导致炎症反应无法得到及时控制,引发疾病迁延不愈.
作者:高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氯环利嗪片在荨麻疹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瘙痒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荨麻疹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氯环利嗪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治疗完毕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瘙痒评分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4、IL-8、IL-17及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IL-8、IL-17及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风团、瘙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风团、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盐酸氯环利嗪片用于荨麻疹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瘙痒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联合冲击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以及皮肤的护理要点.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总计纳入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者增加剂量并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评价临床疗效与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vs76.77%,P=0.026<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甲泼尼龙与环磷酰胺的联合冲击治疗以及有效的皮肤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
作者:吕培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加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2次/d,外擦雷佛奴尔洗剂2次/d(限皮损糜烂、破溃、水疱者),或喷昔洛韦乳膏4次/d(限皮损无糜烂、破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1g/次肌肉注射,1次/d,腺苷钴胺0.5mg/次肌肉注射,1次/d,疗程10天.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泛昔洛韦分散片口服0.25g/次,3次/d;甲钴胺片口服0.5mg/次,3次/d,疗程10天.结果 治疗10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6.72%,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82.46%总有效率为80.7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及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疗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116例小儿湿疹患儿使用抽签方式分为西医组(58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联合组(58例,西医组+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皮损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 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宋淑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生菌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6例湿疹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倒.常规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IgE、IFN-γ、IL-10、IL-4及Th1/Th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益生菌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可更好的改善患儿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62例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腋臭患者实施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振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红皮病(erythroderma)又称剥脱性皮炎(exfoliative dermatitis),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及大量脱屑为特征,有90%以上皮肤面积受累.1 流行病学葡萄牙的Cesar等回顾该院10年的资料,报告红皮病占同期所有住院患者的1 1.9%,院发病率为9.4例/年[1].突尼斯的Khaled等回顾该院12年的资料,报告红皮病的患病率为0.44‰,发病率为44.3例/10万病人/年(6.3例/年)[2].赵万润等回顾该院10年的资料,报告红皮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75%[3].王强等回顾该院2年的资料,报道红皮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68%,占全科门诊患者的0.17‰ [4].
作者:周舟;郝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干葛洗剂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的疗效.方法 选取79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干葛洗剂浸泡或擦拭后,依次间隔外涂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及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2次/d,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痊愈69人,显效7人,好转2人,无效1人.治愈率87.34%;有效率为96.20%.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继发感染.结论 自制干葛洗剂联合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及银锌霜皮肤黏膜抗菌剂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推广.
作者:肖波;李鸿国;田喆;王长荣;徐用喜;秦忠泳;张绍凯;尚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住院及门诊诊治的11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64%.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无差异(P> 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效果突出,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贺俊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卡泊三醇乳膏联合高能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皮肤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白癜风患者94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能紫外线治疗,观察对比组间VIDA评分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治疗前组间VIDA评分和SF-36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IDA评分为(43.1±2.9)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89.1±10.3)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卡泊三醇乳膏联合高能紫外线治疗白癜风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续利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红皮病是一种累及全身或90%以上体表面积,以弥漫性红斑、不同程度脱屑为主要表现的严重皮肤病[1].由多种原因引起,常伴有全身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临床上诊断红皮病容易,但确定病因较为困难,需依靠临床评估.红皮病在婴幼儿和儿童患者中罕见,红皮病表现可能是一系列广泛的获得性和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特征,这些疾病包括感染、炎症性皮肤病、鱼鳞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2].本文仅讨论成人红皮病的诊断思路.
作者:江燕云;晋红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1],是常见的医源性疾病,麻疹发疹型药疹是常见的药疹类型,常泛发全身.氨溴特罗口服液具有抗感染、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抗生素疗效的作用,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2].笔者收治1例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在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后发生麻疹发疹型药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畅;白丽萍;刘思远;尚颖;庞迪;王欣明;张博;李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自血疗法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疗银屑病(牛皮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自血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辩证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42/44)与对照组79.55%(35/44)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 采用自血疗法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海新云;秦小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推广应用干预措施在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戒毒所内接收的1 203名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对这1 203名吸毒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对其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者的针具共用情况、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等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对其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等进行统计,再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知晓率,并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员的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特质应对方式评分.结果 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者清洁针具使用情况、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其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也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在特质应对方式评分方面,干预后,吸毒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其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展开艾滋病干预,可有效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认知,使其积极应对,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柯乙武;吴苏梅;吴俊秋;林宏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住院部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利巴韦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疱疹、退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 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有助于缩短患儿各类症状的消失时阃及治疗过程,从而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田瑞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醛-酮还原酶(Aldehyde-ketone reductase,AKRs)是可溶性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还原酶,其参与氧化应激产物(醛、酮)的代谢.AKR1C3是AKRs的一个亚型,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笔者从AKR1C3的表达在瘢痕疙瘩生物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麻艺群;崔倩;汤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放疗科住院治疗的54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饮食、情绪、交际、日常生活、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神经痛发生率高,临床需早发现、早治疗,重视对神经痛的治疗,以促进病情的早期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皮肤感染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产科行会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92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行会阴侧切术但未发生感染的产妇92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原因.结果 感染组原发感染16例(17.4%),术中出血量(65.8±6.2)ml,高血压10例(10.8%),糖尿病14例(15.2%),胎膜早破18例(19.6%).未感染组原发感染2例(2.2%),术中出血量(43.6±3.5)ml,高血压1例(1.1%),糖尿病3例(3.3%),胎膜早破5例(5.4%).两组原发感染、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感染、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是导致会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应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苏亚辉;崔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