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赵颖
目的 分析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2013~2017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126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26例,其中基底细胞癌54例(42.86%)、鳞状细胞癌52例(41.27%)、黑素瘤13例(10.32%),位居前三.性别上以男性多见.②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好发部位以头面颈部多见(分别为81.48%和76.92%),而皮肤黑素瘤以四肢末端多见(69.23%).③皮肤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60~69)岁和(70~79)岁(分别为30.16%和34.92%).④皮肤恶性肿瘤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分析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皮肤恶性肿瘤的认识,为日后临床皮肤恶性肿瘤的研究和诊疗提供理论基础,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思路.
作者:林伟清;赵庆平;王娟;方杰;王宝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二氧化碳激光美容在不同皮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部及门诊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不同皮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美容治疗,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率为46.4%(26/56),显效率为50.0%(58/26),有效率为3.6%(2/56),无效率为0.0%(0/56);瘢痕形成率为5.4%(3/56);皮肤损伤深度达0.5mm时的恢复效果差,0.2mm时恢复效果佳.结论 二氧化碳激光美容进行不同皮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高月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认知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实验组接受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社交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感、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先天梅毒母亲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亚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予以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IgG、C3、γ球蛋白、尿蛋白定量以及SLEDA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李迪;厉洪江;田明;刘翠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妇科2016年3月~2017年7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以围术期所用护理方式分组:56例应用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6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推鉴.
作者:张金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抗体、致敏原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皮肤科47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总IgE阳性72.5%(345/476),血清总IgE水平(32~487) IU/ml,平均(284±91) IU/ml.总IgE阳性中sIgE阳性种数分别为1种38.3%(132/345)、2种34.8似120/345)、2种及以上27.0%(93/345).湿疹的蟑螂过敏率高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尘螨过敏率低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痛患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为过敏性皮肤病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相关因素,为阻断艾滋病在夫妻间传播,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安全套使用率、配偶告知率、文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影响显著的相关因素在单阳家庭和双阳家庭的区别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这种高危人群,阻断夫妻间性传播艾滋病是疫情控制的重中之重,针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安全套使用率、配偶告知率、文化程度相关因素进行宣教教育、行为干预、随访、检测对减少配偶间艾滋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川芬;周平;杨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联合冲击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以及皮肤的护理要点.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总计纳入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者增加剂量并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评价临床疗效与护理要点.结果 观察组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vs76.77%,P=0.026<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甲泼尼龙与环磷酰胺的联合冲击治疗以及有效的皮肤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
作者:吕培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护理.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部就诊的60例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两组同样给予全面的护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入院经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疗效更加显著,治疗48小时后两组的整体有效率分别为86.7%与96.7%(P=0.026);研究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能够显著提高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缩短康复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闫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推广应用干预措施在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戒毒所内接收的1 203名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对这1 203名吸毒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对其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者的针具共用情况、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等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对其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等进行统计,再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知晓率,并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员的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特质应对方式评分.结果 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者清洁针具使用情况、性传播疾病知识、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其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率也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在特质应对方式评分方面,干预后,吸毒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其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展开艾滋病干预,可有效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以及自愿咨询检测政策的认知,使其积极应对,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柯乙武;吴苏梅;吴俊秋;林宏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64例患者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28例(43.75%),色素型13例(20.31%),浅表型9例(14.06%),硬斑型14例(21.88%);各型BCC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均有各自特点.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以结节溃疡型为主,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但是也与一些皮肤肿瘤有相似的表现,临床医师需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早期确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恒;冯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放疗科住院治疗的54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饮食、情绪、交际、日常生活、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神经痛发生率高,临床需早发现、早治疗,重视对神经痛的治疗,以促进病情的早期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控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5 730例,采集其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我院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HIV感染率为1.17%(67/5 7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婚人群、教育程度低(文盲、小学)、娱乐服务人员、性伴数>1、提供过性服务者、静脉吸毒者、性伴吸毒者的HIV感染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婚、文化程度低、娱乐服务人员、静脉吸毒是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我地区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应对此类人群进行HIV监测,充分发挥性病诊疗机构的作用,加强防控,降低HIV感染率.
作者:冯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红皮病(erythroderma)又称剥脱性皮炎(exfoliative dermatitis),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及大量脱屑为特征,有90%以上皮肤面积受累.1 流行病学葡萄牙的Cesar等回顾该院10年的资料,报告红皮病占同期所有住院患者的1 1.9%,院发病率为9.4例/年[1].突尼斯的Khaled等回顾该院12年的资料,报告红皮病的患病率为0.44‰,发病率为44.3例/10万病人/年(6.3例/年)[2].赵万润等回顾该院10年的资料,报告红皮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75%[3].王强等回顾该院2年的资料,报道红皮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68%,占全科门诊患者的0.17‰ [4].
作者:周舟;郝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住院及门诊诊治的110例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64%.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无差异(P> 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效果突出,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贺俊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50例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50例皮肤感染患者除1例糖尿病足患者感染严重转至手足外科治疗外,其他49例治疗1个月左右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护理干预对皮肤感染患者进行创口护理、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控制血糖,规范饮食、运动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皮肤感染.
作者:赵亚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溃疡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伴有皮肤溃疡的患者120例,按照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的时间也有所缩短,同时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换药的次数,缩短患者换药的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献梅;李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合并性传播疾病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晚期合并性传播疾病孕产妇(观察组)和正常分娩孕产妇(对照组)各29例,检查性病孕产妇的宫颈分泌物,具体指标包括梅毒、HIV、尖锐湿疣、假丝酵母菌及解脲支原体.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率为24.14%,胎膜早破率为37.93%、褥疮感染27.59%、新生儿窒息20.69%、产后出血概率24.14%;对照组的早产率为3.45%,胎膜早破率为13.79%、压疮感染6.90%、新生儿窒息6.90%、产后出血概率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产妇极易感染性传播疾病,通常伴有混合感染,影响妊娠结局和胎儿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朱明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氯环利嗪片在荨麻疹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瘙痒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荨麻疹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氯环利嗪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治疗完毕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对瘙痒评分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4、IL-8、IL-17及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IL-8、IL-17及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风团、瘙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风团、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盐酸氯环利嗪片用于荨麻疹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瘙痒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醛-酮还原酶(Aldehyde-ketone reductase,AKRs)是可溶性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还原酶,其参与氧化应激产物(醛、酮)的代谢.AKR1C3是AKRs的一个亚型,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笔者从AKR1C3的表达在瘢痕疙瘩生物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麻艺群;崔倩;汤諹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