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干预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的研究

王好;赵义萍;朱晓晨;卢会玲;戴欣钰

关键词:品管圈, 呼叫器, 使用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在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QCC干预程序对普一科呼叫器使用次数频繁的现状问题进行原因解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从平均每小时171.5次降低到53次.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使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明显降低,工作流程得到改进,科室成员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高,使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增强,增加了个人成就感和工作满足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留置输液贴在婴幼儿脐疝护理中的应用

    报道使用自制脐疝贴治疗婴幼儿脐疝12例,均痊愈,愈后无并发症、无复发.

    作者:王琴;何金军;常青;刘瑶;陈慧;夏晓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论治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论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予缬沙坦口服治疗,共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左心室质量指数,颈总动脉IMT,及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中药及缬沙坦治疗后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收缩压及平均脉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β2-MG、左心室质量指数、颈总动脉IM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尿β2-MG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及缬沙坦治疗对控制患者血压、改善高血压病的早期心血管损害均有一定疗效;中医辨证治疗对患者肾脏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在控制血压及保护心血管方面疗效优于缬沙坦.

    作者:秦大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董湘玉老中医小柴胡汤加减临证经验

    名老中医董湘玉精通医理,博学诸家思想,精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善于运用经方,本文举董师小柴胡汤加减临证经验,分析辨证之要,学习董师经方辨证之法.

    作者:姜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文关怀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负面情绪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与探讨人文关怀主动服务模式对癌症化疗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癌症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化疗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主动服务模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主动服务模式对于癌症化疗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艳;王晓京;李红霞;王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点穴松筋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急性疼痛57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经验手法对腰椎骨质增生症急性疼痛的疗效,探讨该病的佳治疗方法.方法:113例符合诊断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用组合新方法,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每周三次,一周后评定疗效.并根据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治疗三次后,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63%)显著高于对照组(43%),(P<0.05).结论:该新方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急性疼痛,既能缓解疼痛,又能提高活动幅度,有助于尽快恢复患者自理能力.

    作者:彭利群;彭联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针介入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在不同介入时间点对大鼠脑缺血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电针在对脑缺血治疗中的佳介入时间窗.方法:采用SD大鼠不开颅可逆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钎组(按缺血后开始电针治疗的时间分6h、24h、72h、7d四个电针亚组).治疗至第14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并检测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数.结果:电针能够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胞凋亡数量,总体以6h电针亚组差异为显著(P<0.05),24h电针亚组次之.结论: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对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降低细胞凋亡数量,从而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在脑缺血不同时期开展电针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急性期开展治疗效果尤佳.

    作者:寇云芳;蔡恩丽;张祎;武煜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0例在医疗全程中实施整体护理的小儿腹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家长护理满意度为(116.3±2.7)分,干预后家长知识掌握率与干预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儿在用药、行为、饮食、运动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小儿腹泻的整体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护理质量,改善患儿健康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的护理认知现状与整体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护理认知现状与整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00例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与针对护理认知现状,行相应整体护理(观察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宣教认知评分相对较高,死亡教育评分相对较低,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无明显差异.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心理状况,为获得良好预后提供保障.

    作者:王晓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药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估,采用改良Jadad质量评分表对文献进行评价,用RevMan 5.2.5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RCTs共计1080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对于不同干预方式总有效率OR=9.66,95% CI(6.01,15.54);Z=9.35(P<0.00001);对于治疗前后ESR改善的比较,MD=18.63,95% CI(16.01,21.25);Z=13.94(P <0.00001),且在纳入研究的7篇文献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中药酒剂相对于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中药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但系统评价纳入的RCT均属低质量文献,其疗效须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

    作者:杨亮;张岩;朴春梅;周训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直肠癌N分期相关影像学因素CT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CT表现,探讨与N分期相关的影像学规律.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盆腔CT检查,确诊为直肠癌的病例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2例.对切除标本进行淋巴结切片检查,以病理学诊断转移淋巴结阳性数为标准,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N分期定义分为pN0、pN1、pN2组.对所有病人图像进行复阅,观察盆腔淋巴结数目、大小.结果:所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在CT均有淋巴结显示,pN0、pN1及pN2组CT检出的大淋巴结径线随转移程度进展逐渐增大,分别为(4.28±2.68)mm、(7.56±2.24)mm和(10.49±2.3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1);pN0、pN1及pN2组CT检出淋巴结数目随转移程度进展逐渐增多,平均数目分别为(3.15±2.68)枚、(5.44±3.19)枚、(8.72±3.25)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淋巴结有无转移及转移程度不仅与淋巴结大小有关,还与通过CT检出的淋巴结数目有关.对淋巴结大小、数量的综合分析对CT直肠癌N分期的准确性有很高的借鉴.

    作者:邓玉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健脾温胃胶囊的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建立健脾温胃胶囊质量标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TLC法对健脾温胃胶囊中的党参、白术、茯苓、延胡索、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党参、白术、茯苓、延胡索、丹参的薄层图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限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建立的定性鉴别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健脾温胃胶囊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冯果;张石宇;宦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校大学生的中医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的大学生,调查了解大学生中医健康状况量表(TCM-HSS)得分、人口学和行为特征,用多重线性回归探索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801名学生,多因素结果发现TCM-HSS总分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运动、吸烟、饮水量和社团参与.结论:针对高校学生开展健康管理时,应加强对女生,高年级学生,缺乏运动、吸烟、饮水量和社团参与较少学生的健康干预,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京萍;林雪芳;吴成林;陈新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对巨噬细胞源TNF-α干预作用的研究概述

    中药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机制刺激巨噬细胞而发挥免疫调节等药理效应.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等产生,是介导多向性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反应等生物作用的关键介质之一.研究资料显示,许多中药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源TNF-α的水平而发挥复杂的药理效应.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中药对巨噬细胞源TNF-α干预作用的研究概况.

    作者:于红红;张智伟;冷泠;田维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芍药甘草汤对家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对家兔不完全梗阻所致不稳定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行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芍药甘草汤灌胃,对比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尿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芍药甘草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大膀胱容量无明显差异(P>0.05),膀胱大逼尿肌压力和膀胱大顺应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能够降低家兔不完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的膀胱大逼尿肌压,同时能够改善膀胱顺应性,而大膀胱容量无明显变化.

    作者:常青;孟永会;刘红勤;廖倩;何金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氧疗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道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脱机后给予氧疗机支持治疗对气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集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险组采用新西兰费雪派克医疗保健公司生产的氧疗机进行气道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给氧.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内环境指标、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氧疗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道内环境的湿化和维持作用较传统人工鼻要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魏迎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品管圈干预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的研究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在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QCC干预程序对普一科呼叫器使用次数频繁的现状问题进行原因解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从平均每小时171.5次降低到53次.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使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明显降低,工作流程得到改进,科室成员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高,使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增强,增加了个人成就感和工作满足感.

    作者:王好;赵义萍;朱晓晨;卢会玲;戴欣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制剂提取浸膏干燥工艺的改进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提取浓缩浸膏在干燥过程中的工艺.方法:采用食品安全级别耐温不透气防粘的耐温材料先垫在烘盘中,再将浓缩好的浸膏均匀摊入垫有耐温抗粘材质的烘盘内,将烘盘送入干燥设备中烘制.结果:浸膏易于从耐温抗粘材质上脱离,利于翻烘浸膏,不粘盘,成品疏松,水分均匀,省力且减少了物料的损耗.结论:利用耐温不透气抗粘材质烘制浸膏是一种防止物料损耗,方便省力,成品水分均匀的有效工艺.

    作者:袁荣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了解本科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tamsulosin)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直径均小于0.8 cm)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本科自拟排石1号方+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2周后观察并对比: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2周内结石排出率,治疗组为12例(66.7%),对照组为11例(6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3)d、(10±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肾绞痛发作而需应用镇痛药物,治疗组为4例(22.2%),对照组为9例(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以有效增加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并减少肾绞痛的发生.

    作者:申军;常青;吴栖岸;刘红勤;葛平玉;孟永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方远枣宁神薄膜包衣片中有效成分丹皮酚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远枣宁神薄膜包衣片中有效成分丹皮酚含量测定的方法学,拟对该品种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丹皮酚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于波长为274 nm处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丹皮酚在0.05936 μg~0.2968 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0.6%(n=9),符合要求,所得数据准确性较高.结论:通过对丹皮酚多个环节的考察,建立了复方远枣宁神薄膜包衣片中有效成分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性好,对丹皮酚的提取率较高.

    作者:杜洪志;骆莉莉;农亨;何席呈;董立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脑病(UE)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尿毒症脑病患者62名,将其分为HD组31例和HD+ HP组3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HD+ HP组的UE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相关指标如血BUN、Scr、K+、Na+、CI-、CO2 CP和β2微球蛋白、PTH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 HP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程晓娟;李正胜;谢娟;卢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