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仲景血瘀学说形成初探

易亚乔;喻嵘;葛金文

关键词:张仲景, 血瘀学说, 形成, 学术探讨
摘要:张仲景是瘀血学说的奠基人,他在总结汉代以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了血瘀证辨证施治体系,所创制的治瘀经方,至今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本研究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对张仲景瘀血学说的形成进行探讨,认为《黄帝内经》是其理论来源,《神农本草经》是其用药之源头,并对张仲景血瘀学说从病因病机、症候、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带管患者院外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对在该院肿瘤科需行多次化疗的108例PICC带管住院患者院外维护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其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健康知识缺乏,认识不足;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对出院宣教内容未完全了解;经济原因或交通不便;对疾病和导管的相关性认识不足;及家属支持不足.解决对策包括: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详细介绍相关知识,使患者主动配合;动员家属关心患者,共同重视患者的导管护理;并随时关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彭娜;江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施灸方向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浆内皮素-1及前列环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施灸方向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的影响,探索艾灸获效的影响因素,完善艾灸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顺灸组和逆灸组,每组8只,制作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对顺灸组和逆灸组大鼠足太阳膀胱经分别行“自上至下”及“自下至上”单向艾灸治疗,股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浆ET-1、PGI2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ET-1浓度明显升高(P<0.05),PGI2浓度明显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顺灸组大鼠血浆ET-1浓度明显下降(P<0.05),PGI2浓度明显升高(P<0.05),逆灸组大鼠血浆ET-1浓度下降(P>0.05),PGI2浓度升高(P<0.05).结论:顺灸与逆灸足太阳膀胱经均能明显促进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浆PGI2的释放,且顺灸组优于逆灸组,顺灸能明显抑制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浆ET-1的释放.

    作者:王宽;罗典;田维航;李娟;曹新忠;张元;阮勤;冯玲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输液贴在婴幼儿脐疝护理中的应用

    报道使用自制脐疝贴治疗婴幼儿脐疝12例,均痊愈,愈后无并发症、无复发.

    作者:王琴;何金军;常青;刘瑶;陈慧;夏晓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泻心汤治疗兔慢性骨髓炎的生化、X线及HE染色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泻心汤对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兔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表皮葡萄球菌慢性骨髓炎感染模型,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0只并分别给药,A组给予泻心汤煎剂10ml灌胃,每日两次;B组给予无菌泻心汤2ml局部注射,每日两次,C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灌胃,每日两次.观察给药后2W、4W、8W各组大白兔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X线检测及HE染色等不同时相点的数据,比较泻心汤治疗兔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抗感染效果.结果:A组、B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泻心汤对表皮葡萄球菌所致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作者:敬戈;杨彦君;熊屹;程志刚;余莉君;彭长英;吕英;唐良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90例前列腺增生疾病的体会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的膀胱或前列腺痰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经尿道电切术组和开腹组,每组各90例.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IPSS、大残余尿和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颈梗阻具有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柱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制剂提取浸膏干燥工艺的改进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提取浓缩浸膏在干燥过程中的工艺.方法:采用食品安全级别耐温不透气防粘的耐温材料先垫在烘盘中,再将浓缩好的浸膏均匀摊入垫有耐温抗粘材质的烘盘内,将烘盘送入干燥设备中烘制.结果:浸膏易于从耐温抗粘材质上脱离,利于翻烘浸膏,不粘盘,成品疏松,水分均匀,省力且减少了物料的损耗.结论:利用耐温不透气抗粘材质烘制浸膏是一种防止物料损耗,方便省力,成品水分均匀的有效工艺.

    作者:袁荣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中医药大学生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方面的行为调查(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评价《食品营养、安全和保健食品》选修课的教育效果,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贵州某高校5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的KAP调查,其中400名学生为未参加《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选修课的学习,另外130名为参加该门选修课学习的学生.结果:在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方面的KAP,中医药大学生了解部分知识,认知程度较好,但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未选修该课程的男女生的营养知识无差异性,女生营养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男生(t =3.077,P=0.002);选修该课程后,态度和行为得分显著提高(t=5.647和2.802,P< 0.01).结论:中医药大学生掌握的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饮食行为不科学,开设《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选修课对其KAP的引导行之有效,应大力提倡.

    作者: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3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经验体会,37例中除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赵丽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张仲景血瘀学说形成初探

    张仲景是瘀血学说的奠基人,他在总结汉代以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了血瘀证辨证施治体系,所创制的治瘀经方,至今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本研究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对张仲景瘀血学说的形成进行探讨,认为《黄帝内经》是其理论来源,《神农本草经》是其用药之源头,并对张仲景血瘀学说从病因病机、症候、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易亚乔;喻嵘;葛金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俞募配穴灸法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IgE的影响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灸法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0只.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制造大鼠哮喘模型,治疗组从实验开始第3周起,取肺俞、中府两穴采用温和灸的方式进行艾灸30min,每天一次,连续十天,对照组及模型组均不作处理.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大鼠肺组织IgE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肺组织Ig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肺组织IgE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俞募配穴灸法能够通过下调大鼠肺组织IgE含量,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覃家春;李琴;罗俊刚;龚向坤;饶东海;陈盼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学英语分级A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实证研究

    利用Horwitz等人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对贵州某高校大学英语分级60名A级学生(优等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进行了问卷调查,实施了口语测试及访谈.就英语口语课堂焦虑与性别、组别、口语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63%的学生具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口语课堂焦虑;(2)口语课堂焦虑没有性别区分,但有城乡差异(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3)口语课堂焦虑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优等生的口语输出.

    作者:李慧;蒋亚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实验教学体会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一门研究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性能及应用的学科,融合了药剂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多学科内容,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是药学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但一直未开设实验课.实验课的开设能为学生更好地认识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及应用,熟悉和掌握高分子材料是如何解决药剂学生产工艺等实际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丰富理论教学是有积极影响的.

    作者:徐剑;刘文;张永萍;宋信莉;危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

    目的:为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加强国手术期护理管理,探讨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00例ASA Ⅰ或Ⅱ级、全麻下拟行耳鼻咽喉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组(A组)和单纯护理模式组(B组),每组50例.两组分别对患者实施常规麻醉后监护治疗.结果:与B组相比,A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A组意外事件处理及时率和并发症好转率提高(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麻醉后恢复室管理是可行的.

    作者:龙晓宏;徐迎阳;尚宇;高光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点穴松筋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急性疼痛57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经验手法对腰椎骨质增生症急性疼痛的疗效,探讨该病的佳治疗方法.方法:113例符合诊断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用组合新方法,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每周三次,一周后评定疗效.并根据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治疗三次后,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63%)显著高于对照组(43%),(P<0.05).结论:该新方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急性疼痛,既能缓解疼痛,又能提高活动幅度,有助于尽快恢复患者自理能力.

    作者:彭利群;彭联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肺心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54例临床对比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由于感染、理化因素等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咯脓性痰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对于AECOPD患者,除常规给予西医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经验组方“肺心方”治疗,取得较好效果.3年多来共诊治5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守贵;周珊珊;骆科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成二组,研究组30例,服用中药益气化瘀方,对照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痛经积分差值比较,研究组痛经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研究组(6.76±3.31)分,对照组(4.10±2.99)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虚血瘀证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沈萍;章丽娅;董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青风藤等17味苗药不同提取部位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筛选青风藤等39味苗药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强度,为探索其疗效机制和寻找天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奠定一定基础.方法:从牛晶状体中分离纯化AR,常规方法制备青风藤等39味苗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提取部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药物不同提取部位对AR的抑制作用.结果:本实验筛选的39味苗药中,有17味药物一定提取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AR抑制作用.结论:青风藤等苗药提取部位中含有AR抑制成分,这可能是其临床单独或配伍治疗糖尿病及其后遗症的重要机制.

    作者:潘定举;岳文鹏;张智伟;李燕;代芳;田维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社区康复指导及健康宣教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社区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指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社区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并进行总结归纳,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116例患者经过社区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随访7~12个月,11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02例,好转14例,无效0例,一年后复发3例.结论:正确的健康指导和社区康复训练能增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肌的功能,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全面康复,降低复发率.

    作者:蒋丽;鄢小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时焦虑情绪的影响

    分娩过程是妇女生命历程中为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生命体验,也是妇女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和必要的激素应激源,产生的这种应激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应激,更重要的是对于心理、精神层面的应激.由于分娩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加之近几年非自然分娩越来越多,导致很大一部分妇女对于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一系列应激反应.[1]

    作者:高秀英;张瑞芳;李宏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负压引流防治巨大斜疝术后阴囊积液11例体会

    本文报道11例巨大斜疝术后经阴囊的疝囊负压引流防治阴囊积液肿胀的经验,效果良好,均未发生阴囊积液.

    作者:刘卓志;艾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