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宏;徐迎阳;尚宇;高光洁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抑制心室重塑药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味.7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后测定左室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钟心排出量(C0)等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改善,治疗组LVEF、LVEDd、SV以及CO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ET含量均明显降低、CGR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味能显著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活动耐量、降低ET、升高CGRP,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广富;卞震炯;陈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利用Horwitz等人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对贵州某高校大学英语分级60名A级学生(优等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进行了问卷调查,实施了口语测试及访谈.就英语口语课堂焦虑与性别、组别、口语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63%的学生具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口语课堂焦虑;(2)口语课堂焦虑没有性别区分,但有城乡差异(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3)口语课堂焦虑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优等生的口语输出.
作者:李慧;蒋亚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张仲景是瘀血学说的奠基人,他在总结汉代以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了血瘀证辨证施治体系,所创制的治瘀经方,至今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本研究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对张仲景瘀血学说的形成进行探讨,认为《黄帝内经》是其理论来源,《神农本草经》是其用药之源头,并对张仲景血瘀学说从病因病机、症候、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易亚乔;喻嵘;葛金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木脂素类化合物是五味子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药理作用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各个方面.本文对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伦青;沙飞;崔国祯;李铭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药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机制刺激巨噬细胞而发挥免疫调节等药理效应.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等产生,是介导多向性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反应等生物作用的关键介质之一.研究资料显示,许多中药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源TNF-α的水平而发挥复杂的药理效应.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中药对巨噬细胞源TNF-α干预作用的研究概况.
作者:于红红;张智伟;冷泠;田维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科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tamsulosin)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直径均小于0.8 cm)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给予本科自拟排石1号方+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2周后观察并对比: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2周内结石排出率,治疗组为12例(66.7%),对照组为11例(6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3)d、(10±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肾绞痛发作而需应用镇痛药物,治疗组为4例(22.2%),对照组为9例(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排石1号方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以有效增加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并减少肾绞痛的发生.
作者:申军;常青;吴栖岸;刘红勤;葛平玉;孟永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健脾温胃胶囊质量标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TLC法对健脾温胃胶囊中的党参、白术、茯苓、延胡索、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党参、白术、茯苓、延胡索、丹参的薄层图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限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建立的定性鉴别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健脾温胃胶囊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冯果;张石宇;宦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293例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心理及社会支持,总结KOA患者有效、可行的整体护理模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293例KOA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93例中有60.41%的KO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中国正常人常模比较,各临床症状均值均大于常模(P<0.05).社会支持与SCL-90各因子均呈负相关.结论:KOA患者存在一定影响心身健康的危险因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给于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丽娜;王延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固本舒喘颗粒对实验小鼠的急性毒性,初步探索其毒性靶器官.方法:以大剂量药液灌胃,24h内给药3次,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详细记录小鼠体重、基本状态、活动、饮食、大便、小便、毛色、分泌物及死亡等情况.结果:所有动物无死亡,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固本舒喘颗粒大试验药物剂量为206.4g·kg-1,为成人患者拟用量的206.4倍.结论:固本舒喘颗粒对实验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王文佳;石玉城;欧江琴;张国伦;冯果;田维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脑病(UE)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尿毒症脑病患者62名,将其分为HD组31例和HD+ HP组3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HD+ HP组的UE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相关指标如血BUN、Scr、K+、Na+、CI-、CO2 CP和β2微球蛋白、PTH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 HP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程晓娟;李正胜;谢娟;卢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对17例复发性老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运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梨状肌阻滞加手法二联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4.11%.
作者:李路;杨翔宇;郭礼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论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予缬沙坦口服治疗,共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左心室质量指数,颈总动脉IMT,及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中药及缬沙坦治疗后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收缩压及平均脉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β2-MG、左心室质量指数、颈总动脉IM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尿β2-MG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及缬沙坦治疗对控制患者血压、改善高血压病的早期心血管损害均有一定疗效;中医辨证治疗对患者肾脏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在控制血压及保护心血管方面疗效优于缬沙坦.
作者:秦大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与万托林联合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入院的支气管哮喘的患儿164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研究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疗法,对照组使用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情况及副作用产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2%,研究组产生副作用率13.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在缩短痛程,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疗效优势更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儿科治疗中广泛运用.
作者:周素香;齐红梅;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早在1952年,PaulZoll首先在两例心室停搏病人中,通过两个电极连接埋在胸壁皮下[1]的穿刺针,用脉冲电流成功地进行了临时心脏起搏,此后拉开了对心脏临时起搏研究和实践的序幕.现在,临时起搏器因其操作方便、快速、安全而得到广泛应用,为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各类手术提供了一道安全保障措施[2].本文总结了我科行20例临时起搏器植入的体会和经验.
作者:朱张国;刘廷筑;周文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0例在医疗全程中实施整体护理的小儿腹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家长护理满意度为(116.3±2.7)分,干预后家长知识掌握率与干预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儿在用药、行为、饮食、运动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小儿腹泻的整体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护理质量,改善患儿健康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生理学实验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教研室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教学形式、实验内容、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实验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史琴;彭芳;陈天琪;王嫣;纪刚;赵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总结3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经验体会,37例中除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赵丽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医药大学生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方面的行为调查(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评价《食品营养、安全和保健食品》选修课的教育效果,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贵州某高校5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的KAP调查,其中400名学生为未参加《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选修课的学习,另外130名为参加该门选修课学习的学生.结果:在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方面的KAP,中医药大学生了解部分知识,认知程度较好,但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未选修该课程的男女生的营养知识无差异性,女生营养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男生(t =3.077,P=0.002);选修该课程后,态度和行为得分显著提高(t=5.647和2.802,P< 0.01).结论:中医药大学生掌握的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饮食行为不科学,开设《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选修课对其KAP的引导行之有效,应大力提倡.
作者: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在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QCC干预程序对普一科呼叫器使用次数频繁的现状问题进行原因解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从平均每小时171.5次降低到53次.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使病房呼叫器使用次数明显降低,工作流程得到改进,科室成员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高,使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增强,增加了个人成就感和工作满足感.
作者:王好;赵义萍;朱晓晨;卢会玲;戴欣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针在不同介入时间点对大鼠脑缺血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电针在对脑缺血治疗中的佳介入时间窗.方法:采用SD大鼠不开颅可逆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钎组(按缺血后开始电针治疗的时间分6h、24h、72h、7d四个电针亚组).治疗至第14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并检测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数.结果:电针能够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胞凋亡数量,总体以6h电针亚组差异为显著(P<0.05),24h电针亚组次之.结论: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对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降低细胞凋亡数量,从而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在脑缺血不同时期开展电针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急性期开展治疗效果尤佳.
作者:寇云芳;蔡恩丽;张祎;武煜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