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避免ELISA法测HBSAg弱阳性漏检

贾晓伟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 弱阳性结果, 防止漏检
摘要:本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处于灰带区(高值阴性),酶标仪判读吸光度CD值0.095-0.11之间20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50%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弱阳性.15%三个月后复检转为阳性.35%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因此,认为ELISA方法应严格操作,防止阳性漏检.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与素质教育现状

    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我国未来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如何做好在校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护理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回顾,分析高职护生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改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期待借此呼吁加强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护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洪梅;戴付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羌活中紫花前胡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羌活中紫花前胡苷含量的方法.方法:HPLC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5μ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32:6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35nm,柱温为35℃.结果紫花前胡苷范围为4.00μg·ml-1~ 100.0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为1.50%.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羌活中紫花前胡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育生;袁贤琳;钟瑜;王汝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护理及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40例肝性脑病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40例肝性脑病患者中,昏迷前期7例,昏睡期10例,昏迷23例,临床治愈15例,死亡25例.结论:加强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何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65例疝修补术心得体会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聚丙烯疝环充填物及补片修补的66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4 min (34 ~84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d(5~16d);阴囊血肿发生率0.45% (3/665);伤口感染率0.15% (1/665);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0.75% (5/665);获得随访632例,随访率95.0%,随访时问平均78个月(3 ~ 127个月),复发率为0.3%(2/665);无手术.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明确,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少的理想术式.

    作者:张国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观察与护理

    如何找到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的观察及临床护理的好方法,根据这些年妇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前、手术期间、以及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状况,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许多手术患者手术时花费的时间一般为2.7h,手术无一例失败,但在护理过程中,调查五十多例患者中,出现刀口感染的一例,刀口发生脂肪液化的两例.但这几位患者,在手术以后4~ 12d,被认真清理后全部恢复正常出院.妇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住医院一般在4~ 23d,大部分在8.6d.经过医院护士的尽心护理,包括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指导,为患者尽快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廖慧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推拿抓痧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抓痧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56例,随机分为抓痧疗法治疗组和口服药物对照组,分别采用抓痧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治疗.结果:抓痧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抓痧疗法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口服药物对照组(P <0.05,P<0.001);抓痧疗法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临床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口服药物对照组(P<0.05),在改善腰背肌肌电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抓痧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而且操作简便,疗程短,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山;吴萌;李亚;尚坤;张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30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15例.对观察组进行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对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12个月后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24.1±15.6min,对照组为91.3±6.3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100、2±16.3ml,对照组为172.0±31.3ml;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7.40±2.52d,对照组为11.10±2.18d,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6.67%,两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有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近年本院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13例,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采取针对性手术方式.结果:在全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矫正率达到82.6%.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有着明显的效果.

    作者:王正祥;杨子斌;阮安培;吕乔;潘绍松;赵伟;董锡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80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对180例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以≥61岁的老年人发生几率高,占28.33%,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高,为21.67%;其次是栀子黄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结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过程,必须注意配伍、适应症、滴速及个体差异,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作者:谭泳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精神专科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

    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督体制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背景下,医疗机构的药学人员已逐步转向为病人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本文主要探索精神专科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方式和方法,结果表明只有不断转变药学服务观念,牢固掌握药学知识,加强药师培训才能更好地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

    作者:姚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面部烧伤植皮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面部烧伤整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面部烧伤整形植皮中分别采用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28例和同期常规治疗组112例作对照分析.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常规治疗面部烧伤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和经济状况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组在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费用上明显小于常规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面部烧伤植皮的效果上具有恢复快、美观、感染率低、疗效好等诸多优势,值得烧伤整形科大夫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唐晓旭;魏永鸽;徐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诊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组合型人工肾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各项指标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及β2微球蛋白下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组合型人工肾对慢性肾衰竭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作者:刘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68例肺性脑病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除12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其余56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对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雀啄刺法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雀啄刺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采用雀啄刺法和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雀啄刺法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雀啄刺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针灸手法.

    作者:邓星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衍宗育子方治疗肾阳虚衰不育症208例

    目的:观察衍宗育子方治疗肾阳虚衰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补肾壮阳,益气生精、标本兼顾之原则.采用衍宗育子方治疗209例肾阳虚衰不育症,30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率为26.9%,总有效率为92.8%.结论:衍宗育子方治疗肾阳虚衰不育症疗效肯定.

    作者:陈小刚;农青;张顺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醋瑞因联合青鹏膏外用治疗骨性关节炎90例疗效观察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影响人类健康常见的关节病之一,呈全世界分布,有种族差异,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是以关节软骨的变形、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病.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缺乏治愈的方法,治疗都以改善症状为主,目的在于控制疼痛,改善功能,减少残疾和提高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笔者于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采用口服双醋瑞因联合藏药青鹏膏外敷温热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9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高坤;马周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瑶药金线风薄层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瑶药金线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三氯甲烷提取后,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5:0.6:0.05)为展开剂,对瑶药金线风进行薄层鉴别.结果: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可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

    作者:刘元;文志云;宋志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特利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6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特利加压素组)32例,对照组(生长抑素组)32例,观察组应用特利加压素,对照组应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通过胃管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止血情况,并记录患者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1.88%,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显效率43.75%,总有效率75.00%,观察组止血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止血时间分别为(26.23±2.42)h、(30.18±2.39)h,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20.5%,对照组1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

    作者:吕丰斌;王文杰;王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制炒制滚动床内物料颗粒传热因素考察及对中药炮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滚动床结构对其内部颗粒传热特性,探讨其对中药炮制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径向截面多点测温法对滚筒内物料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优化滚筒结构;以水红花子爆花率及槲皮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滚动床佳结构条件为转速为rpm=50,内置8个135°“L”型挡板,此时其内物料颗粒传热为均匀,且此条件机械化炮制水红花子爆花率达50%以上,槲皮素含量为0.69mg·g-1,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炒制的水红花子槲皮素的含量.结论:滚动式炒制机内物料设计合理,传热迅速、均匀、使用方便,能够保障和提高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此研究对药材炒制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汪岩;翟延君;吕国军;马小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味葛根汤配合火针治疗落枕1例

    1 病例资料李某,女,37岁,家庭主妇,于2013年1月25日初诊,以颈后部酸痛伴活动受限3天余为主诉.患者3天前晨起发现颈部僵硬疼痛,头向左侧倾斜,无法动弹,遇冷或活动则加剧,用热毛巾敷住患处稍有缓解,片刻如初.平素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查体:颈部左侧胸锁乳突肌压痛明显,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左侧斜方肌紧张,X线检查示轻度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余未见异常.诊断为落枕,属中医痹证范畴,证属风寒侵袭,气血凝滞.治宜祛风散寒,舒筋止痛,投以加味葛根汤:葛根40g,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6g,熟附子10g(先煎),杜仲10g,柴胡15g,桑枝6g,每日1剂,复煎1次,5剂为1个疗程.火针选穴:风池(左侧)、后溪(左侧),常规消毒,涂擦少量万花油,以右手拇食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注视穴位的同时将针于灯上烧灼至红亮,迅速将针刺入穴内0.3寸,并立即而敏捷的出针,每穴位相同操作3~5次,直至皮肤略微起泡为佳,随后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并拭干残余万花油.初诊当日治疗1次,隔3日治疗第2次,第5日复诊,患者左侧颈部疼痛缓解,其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压痛大为减轻,活动受限消失.守方继续服用,随访3日后,告愈.

    作者:吴栩;韦伟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