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遵义市县级居民慢性肾脏病知晓率调查分析

倪宇;杨垒;杨亦彬

关键词:遵义市, 市县级, 常住居民, 慢性肾脏病, 知晓率, 认知情况, 经济欠发达, 宣传教育, 卫生问题, 随机调查, 地区人群, 人类健康, 防治, 参考依据, 心血管, 危害性, 认知率, 疾病率, 患病率, 病死率
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ose ,CK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因其较高的患病率、伴发心血管疾病率和病死率,以及较低的CKD知晓率、防治率和危害性认知率而倍受医学界关注[1]。自2006年确立“世界肾脏病日”历经7年的大力宣传教育,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群对 CKD的认知已有较大的提高,为了解经济欠发达城镇人群对CKD的知晓率。为此,分别在遵义市三个县城随机调查280名常住居民对CKD的认知情况,旨在为本省CKD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巨型左房黏液瘤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脏黏液瘤是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占50%左右。其组织起源尚不明确。多发生于心房间隔的卵圆窝左房侧,以单发者多见,约占总数的85%,大多有蒂与心房间隔卵圆窝相连,起源于右心房的占10%,起源于心室的占5%。其发病年龄从15~80岁不等,女性患者约占75%,大多数为散发病例[1]。

    作者:邓盈;刘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的弥散加权像研究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为腹部外科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酶消化胰腺及周围组织所致的急性炎症,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肾旁前间隙内,胰酶可破坏肾筋膜累及肾周间隙甚至肾旁后间隙,有研究[1]证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范围成正相关,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胰腺炎胰腺的DWI表现及 ADC值与胰腺炎腹膜后间隙扩散范围的关系,了解胰腺炎的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表现及表现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neffi-cient ,ADC )值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国平;李德炯;钟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力损失94例临床观察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类型,其长期的病理变化可破坏中耳传音结构,并可引起内耳功能损害,造成不同类型及程度的听力损失。本文根据病人术前纯音测听结果,结合耳流脓持续时间及术中中耳骨质破坏程度,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力损失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作者:饶澄;黄兴玉;王世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贵州医药》开通网上投稿、审稿、查询的通知

    为了提高办刊效率,《贵州医药》开通了网上投稿、审稿、稿件处理查询系统。欢迎各位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登录使用。本系统中,作者可以网上投稿、查询稿件处理进度,专家可以网上审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敏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包括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其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心电不稳定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ACS 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1]。近年我院应用超敏肌钙蛋白(hs-cTn)检测,提高了对ACS的诊断能力。

    作者:赵国兵;张霞;李贵超;马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细胞肝癌 CT 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形式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通过CT动态增强影像学的表现形式评估肝细胞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通过手术切除证实为肝细胞肝癌的54例患者的病理学和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三期动态增强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不同表现形式,将肝细胞肝癌影像学表现形式被分成三类。将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与三类影像学特点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细胞肝癌影像学表现形式分为三类,Ⅰ类(26例):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为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Ⅱ类(17例):肝动脉期和延迟期为低密度、门静脉期为高密度;Ⅲ类(11例)。三期均为低密度。54例患者中高分化组22例,中分化组17例,低分化15例。所有低分化的肝细胞肝癌影像表现形式为Ⅰ类;影像表现形式为Ⅲ类的病理分化程度均为高分化。CT 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形式与肝细胞肝癌分化程度之间有相关性(P<0.001)。结论 CT 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形式可以有效预测肝细胞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

    作者:宋朝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SAP)与单纯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S A P组用72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及餐前追加大剂量调整血糖,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 -CGMS)监测血糖;单纯CSII组用71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及餐前追加大剂量调整血糖,应用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均有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单纯CSII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3.7±0.4)VS(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血糖发生频次(0.25±0.44) VS .(0.6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CSII更快、更安全,在显著降低血糖的同时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作者:王明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贵州省2008~2012年流动人口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际交流日益频繁,流动人口的迁移对各国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带来重要的影响,也是造成全球结核病疫情上升的四大因素之一[1],流动人口的增加被认为结核病流行的“加速剂”[2]。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流动人口普遍经济收入较低、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差、文化程度较低、健康观念差,容易受到歧视,基本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比本地户籍居民更多、更复杂的健康风险[3]。

    作者:闵红艳;雷世光;宋沈超;陈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DNA 细胞定量分析在口腔癌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近几年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 ,FCM )是对细胞进行自动分析和分选的装置,能对细胞周期和DN A 倍体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分析,取材方便,且具有无创性,目前多利用于妇科宫颈癌的筛查,临床利用价值较高,若流式细胞仪能对颌面部肿瘤的良、恶性情况作出较准确的早期诊断,从而可为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提供了有利的临床指导。本课题通过口腔刷取材,进行DN A倍体细胞定量分析检测,将检测结果与病理报告结果作比较,探讨DN A 倍体细胞定量分析系统在口腔癌临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韦敬;冯红超;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36例胆结石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分析

    胆结石手术为污染性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感染、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但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过度,会增加院内微生态压力,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引起耐药菌株在院内的传播和流行[1]。为了解我院胆结石手术住院病人用药,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作者对肝胆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兵;林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丙泊酚长链脂肪乳和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LCT )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MCT/LCT )短时间恒速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为18~50岁,术前 ASA分级Ⅰ~Ⅱ级的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分别行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 kg-1· h-1维持麻醉(L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 kg-1· h-1维持麻醉(M组)。在气管插管后(T1)、维持输注丙泊酚麻醉2 h后(T 2),各取静脉血检测乙酰乙酸、β-羟丁酸值,计算血酮体比率(乙酰乙酸/β-羟丁酸)。结果 T1、T2时点两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血酮体比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安丽;高鸿;欧炜;杨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妊娠超声误诊1例报告

    近年来,异位妊娠越来越多。根据受精卵着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手术切口妊娠、子宫残角妊娠及阔韧带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常见。腹腔妊娠是指妊娠位于输卵管,卵巢及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腹腔早、中期妊娠报导相对较多,而晚期妊娠较少,发生率约为1:(15000~30000)次正常妊娠,病死率数倍于其他的异位妊娠,与内出血发病率高有关[1]。腹腔妊娠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指受精卵直接种植于腹膜、肠系膜、大网膜等处,极少见[1];继发性是异位妊娠发生在输卵管,以后由于输卵管妊娠破裂或妊娠囊从输卵管伞端排出,再种植于腹腔。也可继发于卵巢妊娠或子宫内妊娠,继发性腹腔妊娠占大多数。许多腹腔妊娠病例的胎儿在妊娠早期即死亡,存活到中期妊娠甚至晚期妊娠很罕见。在早期妊娠的前、中期,超声难以区分腹腔妊娠和其他的异位妊娠。术中如发现盆腔器官有破口可确诊为继发性腹腔妊娠,若未发现有破口,但孕早期曾发生剧烈腹痛,或人工流产术和(或)药物流产失败均提示继发性腹腔妊娠可能[2]。

    作者:邱先发;范光明;刘昌铭;张永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用药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用药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肺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18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90例,化疗方案:实验组以莫西沙星和卷曲霉素为主,联合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联用药物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4个月。结果共有171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85例,痰菌阴转率81.2%(69/85);对照组86例,痰菌阴转率56.9%(49/86),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病灶吸收有效率为91.7%(78/85),对照组为80.2%(69/8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空洞闭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洞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5%(71/85),对照组总有效率59.3%(51/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显效率为52.9%(45/85),对照组为27.9%(24/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西莫沙星和卷曲霉素的方案治疗MDR-PTB ,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结直肠损伤28例诊治分析

    结直肠损伤是腹外伤中较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结肠内含有大量细菌,结肠壁薄,血运差。所以结肠损伤后极易感染,组织愈合能力差,临床处理比较困难,严重时危及伤者生命。本文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结直肠损伤作一临床总结,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正子;郑文静;颜登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此做好恶性肿瘤的早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时,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已经为中晚期,而肿瘤标志物检测则成为肿瘤早期诊断为重要的一种方式[2],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我院针对接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 A 125、C A 15-3、C A 242及联合检测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常利;孙琰荣;雷慧珠;孙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直肠癌患者的应用(附40例报告)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是由丹麦的外科医生 H Kehlet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限期的结直肠癌手术领域中提出[1]。它通过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性治疗,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快速康复能促进围手术期患者更好的护理及减少患者术中的心理障碍,缩短住院天数及费用,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结直肠患者手术中[2]。它是被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一种方法,可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不良反应。现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玮;张汝一;姬清华;颜登国;甄运寰;史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儿童消化性溃疡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为11.46%[1]。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是一门跨学科综合的新的整体护理模式,以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每天的成效护理为标准值,运用图表向患者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针对疾病的多方面进行多元化预见性护理;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作用,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我科采用全新的 C N P对90例消化性溃疡患儿实施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勤辉;朱莉;石维娜;全小丽;饶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80例小儿癫痫疗效观察

    癫痫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主要原因为大脑的异常放电所致[1],大多数患儿需长期服药,且常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影响认知功能,故小儿癫痫的用药一直是儿科研究的重点。近10年来,国际公认的新型抗癫痫药物不断涌现,其中部分药物不仅控制癫痫效果良好,且对大脑认知功能影响也小,比如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药物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Lev ),自2007年3月在中国上市以来,其在治疗难治性部分发作及继发性全面发作的癫痫患儿疗效优于其他抗癫痫药物。本研究对应用L ev的80例癫痫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对比用药前后患儿癫痫发作次数及脑电图表现,为评价L ev对癫痫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廖钊;王建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 )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120例经过症状及胃镜检查确诊为R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观察组:兰索拉唑30mg,2次/d、胃苏颗粒5g,3次/d。对照组:兰索拉唑30m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观察临床症状、内镜下变化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症状及内镜下黏膜修复状况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8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 RE均有好疗效,但对照组出现莫沙必利导致的腹泻、腹痛及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而观察组未出现药物副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尔博;聂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纱布瘤的 CT 表现

    纱布瘤(gossypiboma)为医源性少见病,是手术过程中误留在人体中的医用纱布团所形成的假性肿瘤样病变。腹部是常见的外科手术部位,故纱布瘤多常见于腹腔,胸腔、乳腺亦有报道[1,2],与良性肿瘤性病变鉴别有一定困难,术前易误诊。作者现将工作中遇到的3例腹腔纱布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CT 表现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廖欣;焦俊;陈佳妮;童娟;高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