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道术后“T”管引流50例护理体会

李丛林;蔡秀华;陈惠兰

关键词:“T”管引流, 护理不当, 胆道术后, 肝胆外科, 胆道手术, 临床资料, 引流管, 手术中
摘要: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引流管的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T”管引流管是胆道手术的重要手段,“T”管护理又是此治疗的重要环节,护理不当常引起严重生并发症。本文对我院2008—12~2009—12胆道术后“T”管引流的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卧床地震伤员便秘的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其核心是强调证据,在科学证据基础上制订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四川“5·12”大地震导致的伤病员尤其是骨科卧床伤员由于创伤、疼痛、环境改变、饮食差异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作者:李婷婷;杨才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超声在6例胎儿全前脑畸形中的诊断及应用

    全前脑畸形是极其少见胎儿神经系统畸形中的一种,预后极差,全称是前脑无裂畸形(holoprosen—cephaly,HPE),是胎儿前脑未完全分开形成左右两叶而导致的一系列脑畸形,其病理特点为侧脑室分离不全而呈单脑室,无大脑镰、胼胝体、透明隔及半球间裂等结构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其他器官畸形,

    作者:方彦鹏;朱鸿;岳馨;高崇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意外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床意外出血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误伤胆囊床后方粗大血管是其主要原因,术中一旦发生,将增加LC术中的风险及难度,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我院2006-10—2008—12施行460例LC手术中发现胆囊床后方粗大血管9例,其中误伤5例,本文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探讨其解剖特点,总结处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伟;胡茂渊;王嘉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母仔代连续砷暴露对仔代大鼠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从胚胎期至生长期连续砷暴露对仔代鼠脑神经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ATP合成量的影响,探讨砷对胎幼鼠中枢神经的毒性损伤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低砷组、高砷组),染砷组自由饮用含砷(As2O3)水(高砷组10 mg/(kg.d),低砷组0.4 mg/(kg.d)),6周后,各组分别雄雌2∶1合笼产仔,仔鼠继续本组剂量染砷到断奶后6和16周,测定仔鼠脑神经细胞线粒体的呼吸活性和ATP合成量,同时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断奶后继续染砷6和16周的高、低砷组的仔鼠,脑细胞线粒体Ⅲ态呼吸(R3)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以高砷组仔鼠为显著(P〈0.01);呼吸控制率(RCR)在各染砷组都有所降低,但以16周高砷组仔鼠降低更显著(P〈0.05)。染砷组的ATP合成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高砷组仔鼠组减少更显著(P〈0.01);电镜下线粒体有基质肿胀,部分脊减少甚至断裂,在高砷组仔鼠还见线粒体外膜断裂,部分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有的甚至溶解。结论从妊娠到生长发育期持续砷暴露可引起仔鼠脑神经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能量代谢功能明显损伤,损伤程度有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

    作者:朱筑霞;吴泽江;胡晓霞;王旭东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Bentall、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治疗马凡综合征1例护理体会

    马凡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多有家族史,以骨关节、眼、心肌受累为特征,并常因升主动脉瘤或升主动脉夹层瘤破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致死。马凡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式有很多,其中Bentall+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是治疗的方法之一,这种手术难度大、

    作者:罗明先;刘达兴;闫廷容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铁蛋白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铁蛋白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相对危险度。方法搜集绝经后女性CHD患者32例(CHD组),绝经后女性无CHD对照22例(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铁蛋白、血脂各组分、血糖及动脉血压。结果 CUD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铁蛋白分别为(19.12±5.99)μmol/L和(358.16±170.171)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8±1.65)μmol/L,(111.97±73.70)μg/L],(P〈0.01)。同型半胱氨酸及铁蛋白的相对危险度(OR值)大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及高血清铁蛋白均可能是绝经后女性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铁蛋白对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大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

    作者:严瑞;吴伦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PTTCS在穿透性胸外伤中预后评价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城市,胸部损伤约占全部外伤患者的10%,其中30%~50%属于交通事故,刀刺伤几乎占全部胸穿透伤的3/4。近10年,急诊技术有很大改善,但胸部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25%~50%。因此,如何提高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早期生存率,是当代创伤救治中面临的严重挑战。

    作者:李剑;梁贵友;徐刚;宋永祥;姜应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治疗药物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临床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医院临床药学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用于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在TDM工作中,血药浓度测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体化给药是工作的核心。

    作者:龚磊;何勇;孔晶;田应彪;王承建;黎俊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儿童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方式选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手术条件的发展,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越来越普遍。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痛苦小、手术风险低、勿需开胸及体外循环、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机体和器官稳态影响较小,

    作者:张筑华;章建平;冯亚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附167例报告)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我院2006—01—2010—03行甲状腺手术共167例,无一例喉返神经损伤,现结合文献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作者:马超;胡茂渊;敖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中枢白细胞介素-1β介导针刺中髎穴对大鼠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抑制效应

    目的探讨中枢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针刺大鼠"中髎"穴对大脑皮层兴奋性抑制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乌拉坦麻醉大鼠,采用立体定位法,在额骨和顶骨上植入皮层电极进行脑电图(EEG)记录;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NS),IL-1β及IL-1β的受体拮抗剂IL1-ra;以直径为0.3 mm毫针手针刺激大鼠相当于"中"穴2 min,深度3-4 mm。结果针刺大鼠"中髎"穴后EEG高幅低频慢波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由针刺前(40.9%±27.7%)显著增加到(71.2%±20.5%)(P〈0.05),侧脑室注射IL-1β后,针刺大鼠"中髎"穴,EEG高幅低频慢波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由(41.9%±20.9%)显著增加到(78.3%±16.6%)(P〈0.05),这些效应可被脑室注射IL1-ra所阻断。结论 IL-1β参与针刺"中髎"穴所致的大脑皮层抑制性效应,它的作用是通过其受体来介导的。

    作者:王慧;陈天琪;赵云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Diasys R/S2003尿成渣工作站与Uritest-300尿液分析仪检测尿红、白细胞的对比分析

    尿液分析又称尿液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监测及健康普查。工作中我们发现,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与尿沉渣工作站镜检中的红细胞、

    作者:周冰;杨春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贵阳地区接种狂犬病疫苗人群免疫效果的动态观察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目前预防狂犬病有效的措施就是注射狂犬病疫苗。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确定血清中和抗体达到0.5IU/mL能够产生保护作用。因此机体是否产生足够抗体是判断狂犬病疫苗免疫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对2009年在本中心门诊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被犬等伤及的部分人员进行了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余俊;王晓昱;石建方;宋婷婷;张秋娥;雷世光;王洪飚;王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23例护理体会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它的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等。膝骨关节炎的常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初始时表现为钝性痛,以后逐步加重。尤其多见于负重或上下楼梯时疼痛。骨关节炎还可以出现关节肿胀、伸屈活动受限、关节畸形、行走时膝关节摇摆不稳,关节肿胀,关节腔内可以有积液,按压髌骨时可有挤压痛。

    作者:许琴妹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利巴韦林与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传染性很强,小儿发病以发热、咽痛、流诞、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2006—04—2009—06本院儿科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80例,分别采用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萍;张建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双歧杆菌制剂加654-2治疗秋季腹泻43例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及护理不当常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循环衰竭,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我科2008—09—2009-09收治的84例住院患儿中,其中43例采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加654—2治疗,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古声凌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猴头菌颗粒、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HP感染是人类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50%以上的成人Hp相关疾病患者是在儿童期获得的。近年来,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并随着年龄递增,因此,对儿童Hp感染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由于胃酸分泌少,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对Hp普遍易感。

    作者:王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趋化因子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研究进展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也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分子的表达。寻找相关的分子,以其作为治疗靶点,便于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发现趋化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转移,本文就目前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趋化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友权;于燕妮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年会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由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安顺市贵航302医院承办,定于2010年10月中旬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贵州省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年会学术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专题讲座(主题为“癫痫”)和论文交流。欢迎积极投稿并参会交流。会议联系人: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毛诗贤(联系电话:13984354897)、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王传森(联系电话:13678502166)。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86例报告

    Lichtenstein于1986年开始运用聚丙烯网片修补腹股沟疝,由于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疝环充填物设计合理、无张力和术后复发率低而引起重视,正在被广泛接受。我院自2003—05—2008—12,运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86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谢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