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烨;方开云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D)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约占50%以上,疾病晚期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无特效治疗方法.作者对我科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22例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与同期22例DPND常规治疗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唇红整复在唇裂治疗中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唇裂的手术效果.长期以来,红唇的修复一直采用交差红唇三角瓣的方法[1],三角瓣的设计以医师经验为基础,初学者难掌握且治疗效果难于估计.Noordhoff氏修复法[2]在红唇整复中的量化设计使手术更为精确、更易于掌握,但患唇发育不够者修复效果不理想,同时对唇珠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吸收两者的优点,设计一种红唇修复方法.
作者:熊贵发;鲍海;杨丽;余小明;彭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开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元林;杨秀书;孙兆林;刘军;石华;王延东;申奇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炎症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对高血压病(EH)组患者(A组,68例)与非高血压(non-EH)组(B组,66例)进行外周血CRP、IL-6浓度的检测,比较两组间及不同血压水平组间CRP、IL-6浓度差异.结果在EH组CRP、IL-6均值明显高于non-EN组(P<0.05).结论血清CRP、IL-6浓度与高血压病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EN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吴猛;郭元园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IgM)及其它伴随因素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取21例癫痫持续状态与32例非持续状态癫痫病人的血液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及电解质检测,同时头颅CT、脑电图辅助定位、定性检查,并行病史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癫痫持续状态组病人乙肝两对半检测HBcIgM大于5 U者较癫痫非持续状态组显著增高(P<0.05),血清钾增高,年龄偏小也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BcIgM的大量复制及高血钾与低龄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可能有关.
作者:田亚莉;潘剑罡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是研究阿片类药物依赖机制,评价药物脱毒和药物成瘾型治疗的必要手段.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是评价药物精神依赖、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的常用方法[1].但目前许多研究多采用剂量递增的方法诱导大鼠CPP,建立模型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我们采用连续6天等剂量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模型,并对不同给药剂量进行了位置偏爱效应的比较,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作者:黄静;方琴;李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有增高趋势[1],因此,深入探讨防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住我院治疗的OHS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逢春;刘兴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因其创伤性小、并发症低,同时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而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目前常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本文对18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通讨PVA颗粒栓塞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明放;顾福嘉;唐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重复CT扫描或死亡后尸检而发现的血肿,包括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脑挫裂伤而再次CT检查发现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血肿者[1].我科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45例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由于细心观察及精心护理,使病人赢得抢救时机,预后较好.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刘慧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该病出血凶猛,为消化科急症.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军;许晴晴;吴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剖宫产率,既可以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期新生儿的病死率,又可以避免和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本文从我院近4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例等因素分析,探讨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的可行办法.
作者:朱莉君;邓婕;卢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普知识的普及,家长对孩子们的口腔疾病越来越重视,就诊率越来越高.但大多数患儿在就诊时存在恐惧心理,怕钻牙、怕疼痛,甚至拒绝医师的检查和治疗.笔者自2000~2004年间对150例有恐惧症的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亚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AB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把246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的结果分为ABPP≥60 mHg和ABPP<60 mmHg两组,将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肌酐、颅脑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ABPP<60mmHg组比较,ABPP≥60 mmHg组心肌肥厚、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减退、心电图异常、肾功能损害、脑血管意外病例明显增多.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随着脉压增大,增加了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中积极控制脉压将有效减轻靶器官损害.
作者:曾力群;李芝峰;袁正强;陈隆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65例,我们进行了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燕;唐建玲;袁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检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患者取卵日卵泡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探讨其与卵母细胞成熟度及甾体激素水平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1例IVF-ET患者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中的LI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卵泡液中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记录每份卵泡液中的卵母细胞成熟度.结果(1)卵泡液中的LIF水平为(403.45±128.15)pg/ml,显著高于血清中LIF水平[(3.52±1.54)pg/ml)](P<0.001).(2)成熟卵细胞卵泡液中LIF水平为(529.5±218.17)pg/ml,显著高于不成熟组[(194.70±92.65)pg/ml](P<0.001)及过熟组[(321.42±131.35)pg/ml](P<0.05).(3)卵泡液中LIF水平与P成正相关(γ=0.343,P=0.007),与E2、T无相关性.结论卵泡液中高水平的LIF可能为卵巢源性,其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并且与卵泡液中的甾体激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吕俊;周从容;李荣荣;赵淑云;罗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为临床常见的共同性内斜视,据统计约占共同性内斜视的46%.患者一般均为中高度远视,常伴有散光及屈光参差,并有较大读数的内斜视.配戴全矫正眼镜后,内斜度可以减轻但仍不能正位,残余内斜需手术矫正.我们通过配境和手术两种方法矫正治疗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49例,并进行长期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学森;屠翔;张红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行医执照而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非法行医时常在当事双方之间引起纠纷,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一直是我国公安机关及卫生行政部门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文收集我室近6年来涉及死亡的非法行医案件55例,旨在对其死亡原因及其与医疗的关系等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王磊;王杰;汪元河;黄映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国内外有关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报道陆续增多.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分支解剖学变异,绝大多数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近年国内外均有报道冠状动脉肌桥重时可致猝死[1]、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引起临床工作者广泛重视.而其发生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不清,治疗亦有不同意见.我院于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伴随临床症状的冠脉肌桥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晶晶;文美;毛华;李羚;刘廷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妊娠的患者明显增多.现分析我院138例妊娠合并先心病的临床资料,探讨先心病对母儿的影响和围生期处理原则.
作者:徐烨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伍用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浓度.方法100例同意接受硬膜外镇痛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腔持续输注镇痛药.RS组(研究组)所用镇痛药物配方为:0.1%罗哌卡因,内含0.000 2%舒芬太尼;R组(对比组)所用镇痛药物配方为单纯0.2%罗哌卡因.结果在第一产程中,RS组完全无疼痛者(58%)明显较R组多(32%)(P<0.01);RS组产妇中出现轻度运动阻滞者(74%)明显比R组(32%)多(P<0.01),而中度运动阻滞者(22%)明显少于R组(62%)(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第一、二产程于硬膜外腔持续输注0.1%罗哌卡因+0.000 2%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0.2%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发生率低于后者,阻滞程度也较轻,是一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黄剑锋;陈黔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