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唐海燕;唐建玲;袁萍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现报告如下, 急性脑卒中, 住院患者
摘要: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65例,我们进行了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非法行医死亡案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行医执照而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非法行医时常在当事双方之间引起纠纷,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一直是我国公安机关及卫生行政部门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文收集我室近6年来涉及死亡的非法行医案件55例,旨在对其死亡原因及其与医疗的关系等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王磊;王杰;汪元河;黄映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危重患儿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关系探讨(附72例报告)

    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危重病,是重症肺炎的主要并发症.常规的抗心衰措施,如镇静、给氧、利尿和强心等,能使许多心力衰竭患儿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患儿效果并不满意,甚至成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72例危重患儿进行观察,初步探讨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作者:赵丽丽;杨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有增高趋势[1],因此,深入探讨防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住我院治疗的OHS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逢春;刘兴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AB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把246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的结果分为ABPP≥60 mHg和ABPP<60 mmHg两组,将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肌酐、颅脑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ABPP<60mmHg组比较,ABPP≥60 mmHg组心肌肥厚、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减退、心电图异常、肾功能损害、脑血管意外病例明显增多.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随着脉压增大,增加了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中积极控制脉压将有效减轻靶器官损害.

    作者:曾力群;李芝峰;袁正强;陈隆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佳剂量及并发症探讨(附300例报告)

    硬膜外注射阿片类药物,可抑制伤害性感受器系统的变突触反射,包括心理上的影响,吗啡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不仅在脑部而且也在脊髓,药物穿过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阿片受体,可防止疼痛和伤害性刺激上传,达到镇痛的目的[1].作者近年来观察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吗啡的术后镇痛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春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作为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附100例报告)

    咪唑安定以其良好的镇静催眠及顺行性遗忘等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麻醉科医师的青睐.但作为术前用药其用量各家报道不一.本实验按照随机双盲法,观察鲁米那钠、和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的术前用药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烨;方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镜下射频治疗8例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该病出血凶猛,为消化科急症.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军;许晴晴;吴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49例治疗体会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为临床常见的共同性内斜视,据统计约占共同性内斜视的46%.患者一般均为中高度远视,常伴有散光及屈光参差,并有较大读数的内斜视.配戴全矫正眼镜后,内斜度可以减轻但仍不能正位,残余内斜需手术矫正.我们通过配境和手术两种方法矫正治疗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49例,并进行长期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学森;屠翔;张红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35例的显微外科治疗

    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是一种脑血管性肿瘤,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为成人后颅窝常见的原发性髓质内肿瘤之一,占后颅窝肿瘤的7%~12%[1].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3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作者:陈益民;董明昊;宋世宾;杨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开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元林;杨秀书;孙兆林;刘军;石华;王延东;申奇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脑出血24h内首次空腹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出血常表现为意识障碍,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其发病早期常伴有血糖增高,此可能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和病死率.通过观察脑出血急性期(<24h)的血糖水平变化,了解其与脑出血意识障碍及预后的关系,为脑出血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樊霞;王福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在22例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多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严重影响了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近年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使用肝素作为辅助治疗可使尿蛋白排泄率减少,肾功能改善.普通肝素的应用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用药期间易引起出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且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故使用不便.低分子肝素(LMWH)以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少,逐渐被国外采用替代肝素抗凝治疗.本文对22例原发性NS患者在激素等药物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观察LMWH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田梅;任明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CO2激光宫颈锥形切除术在预防宫颈癌中的作用(附5000例报告)

    我院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对宫颈糜烂的患者采用CO2激光宫颈锥形切除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经过对5000余例患者的门诊及住院治疗以及5~10年的临床观察、门诊随访,对预防宫颈癌及妇科疾患方面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正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鼠吗啡精神依赖动物模型的建立

    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是研究阿片类药物依赖机制,评价药物脱毒和药物成瘾型治疗的必要手段.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是评价药物精神依赖、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的常用方法[1].但目前许多研究多采用剂量递增的方法诱导大鼠CPP,建立模型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我们采用连续6天等剂量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模型,并对不同给药剂量进行了位置偏爱效应的比较,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作者:黄静;方琴;李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26例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也可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特发性胆总管囊肿和巨胆总管症等.本病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胰胆管先天性畸形,主要表现为胆总管呈囊状扩张,而扩张上方的肝管、胆囊管和胆囊可无异常改变[1].本文对26例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程天江;韩兴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镜下药物喷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血性粘液便、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结肠和直肠的慢性疾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和大肠镜检查的广泛开展,近年来国内报道例数明显增多,但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各医院报道不一.1999年2月至2004年5月,我院消化科采用电子肠镜下喷洒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群;许晴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外伤性青光眼32例治疗体会

    由各种眼外伤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因复杂,治疗棘手,现将诊治32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军;沈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消肿止痛软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30例

    消肿止痛软膏是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外治经验方,旨在活血行瘀、消肿止痛,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2001年以来,我们将该方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使其疗效更为可靠.现将消肿止痛软膏治疗13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陆曙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乙肝核心抗体IgM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相关作用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IgM)及其它伴随因素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取21例癫痫持续状态与32例非持续状态癫痫病人的血液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及电解质检测,同时头颅CT、脑电图辅助定位、定性检查,并行病史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癫痫持续状态组病人乙肝两对半检测HBcIgM大于5 U者较癫痫非持续状态组显著增高(P<0.05),血清钾增高,年龄偏小也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BcIgM的大量复制及高血钾与低龄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可能有关.

    作者:田亚莉;潘剑罡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探讨(附2例报告)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国内外有关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报道陆续增多.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分支解剖学变异,绝大多数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近年国内外均有报道冠状动脉肌桥重时可致猝死[1]、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引起临床工作者广泛重视.而其发生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不清,治疗亦有不同意见.我院于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伴随临床症状的冠脉肌桥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晶晶;文美;毛华;李羚;刘廷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