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药物喷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观察

李莉群;许晴晴

关键词:内镜下, 药物喷洒, 给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现报告如下, 大肠镜检查, 慢性疾病, 镜下喷洒, 粘液便, 消化科, 方法及, 直肠, 医院, 疗效, 国内, 腹泻, 腹痛, 电子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血性粘液便、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结肠和直肠的慢性疾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和大肠镜检查的广泛开展,近年来国内报道例数明显增多,但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各医院报道不一.1999年2月至2004年5月,我院消化科采用电子肠镜下喷洒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与黄芪当归合剂联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黄芪当归合剂联用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治疗组给予激素、CTX治疗的同时,另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黄芪当归剂治疗.在治疗第8,12周时分别检测各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和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显著回升(P<0.05).结论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方面,低分子肝素与黄芪当归合剂联用比激素和CTX更能有效降低尿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增加血浆白蛋白水平.

    作者:张萍;梁劲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国产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21例

    食道狭窄是引起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营养摄入.晚期食管癌患者,由于食管狭窄,而造成严重进食障碍,导致体质下降,不仅影响肿瘤的化疗和放疗,而且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治疗失去信心.肿瘤浸润生长还造成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等严重并发症,常导致死亡.传统的外科手术,由于具创伤大,病人难于承受,或存在手术禁忌症而丧失手术机会.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行之有效的姑息忭治疗方法.但如何提高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不适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从2001年开始应用国产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21例,改善了病人的进食情况,提高了生存质量,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古明高;康龙山;张毅;罗芙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有增高趋势[1],因此,深入探讨防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住我院治疗的OHS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逢春;刘兴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佳剂量及并发症探讨(附300例报告)

    硬膜外注射阿片类药物,可抑制伤害性感受器系统的变突触反射,包括心理上的影响,吗啡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不仅在脑部而且也在脊髓,药物穿过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阿片受体,可防止疼痛和伤害性刺激上传,达到镇痛的目的[1].作者近年来观察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吗啡的术后镇痛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春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CO2激光宫颈锥形切除术在预防宫颈癌中的作用(附5000例报告)

    我院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对宫颈糜烂的患者采用CO2激光宫颈锥形切除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经过对5000余例患者的门诊及住院治疗以及5~10年的临床观察、门诊随访,对预防宫颈癌及妇科疾患方面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朱正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牙科恐惧症患儿150例治疗体会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普知识的普及,家长对孩子们的口腔疾病越来越重视,就诊率越来越高.但大多数患儿在就诊时存在恐惧心理,怕钻牙、怕疼痛,甚至拒绝医师的检查和治疗.笔者自2000~2004年间对150例有恐惧症的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亚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49例治疗体会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为临床常见的共同性内斜视,据统计约占共同性内斜视的46%.患者一般均为中高度远视,常伴有散光及屈光参差,并有较大读数的内斜视.配戴全矫正眼镜后,内斜度可以减轻但仍不能正位,残余内斜需手术矫正.我们通过配境和手术两种方法矫正治疗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49例,并进行长期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学森;屠翔;张红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单侧唇裂修复术中三种红唇整复方法的效果比较(附90例报告)

    唇红整复在唇裂治疗中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唇裂的手术效果.长期以来,红唇的修复一直采用交差红唇三角瓣的方法[1],三角瓣的设计以医师经验为基础,初学者难掌握且治疗效果难于估计.Noordhoff氏修复法[2]在红唇整复中的量化设计使手术更为精确、更易于掌握,但患唇发育不够者修复效果不理想,同时对唇珠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吸收两者的优点,设计一种红唇修复方法.

    作者:熊贵发;鲍海;杨丽;余小明;彭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开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元林;杨秀书;孙兆林;刘军;石华;王延东;申奇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外伤性青光眼32例治疗体会

    由各种眼外伤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因复杂,治疗棘手,现将诊治32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军;沈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鼠吗啡精神依赖动物模型的建立

    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是研究阿片类药物依赖机制,评价药物脱毒和药物成瘾型治疗的必要手段.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是评价药物精神依赖、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的常用方法[1].但目前许多研究多采用剂量递增的方法诱导大鼠CPP,建立模型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我们采用连续6天等剂量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吗啡精神依赖模型,并对不同给药剂量进行了位置偏爱效应的比较,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作者:黄静;方琴;李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26例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也可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特发性胆总管囊肿和巨胆总管症等.本病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胰胆管先天性畸形,主要表现为胆总管呈囊状扩张,而扩张上方的肝管、胆囊管和胆囊可无异常改变[1].本文对26例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程天江;韩兴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在22例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多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严重影响了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近年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使用肝素作为辅助治疗可使尿蛋白排泄率减少,肾功能改善.普通肝素的应用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用药期间易引起出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且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故使用不便.低分子肝素(LMWH)以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少,逐渐被国外采用替代肝素抗凝治疗.本文对22例原发性NS患者在激素等药物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观察LMWH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田梅;任明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临床效果观察(附28例报告)

    人工流产是中止妊娠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恐惧.于人工流产手术中联合芬太尼应用,不仅可以消除孕妇紧张恐惧心理,还减少了人流综合症的反应.

    作者:周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青霉素稀释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观察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广泛应用于临床.20世纪后期临床上通常使用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减轻其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200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明显增加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发生的危险,卫生部已禁止使用苯甲醇作为青霉素注射溶媒.我院药剂科灭菌制剂室于1991年3月开始研制青霉素稀释液供临床使用.经临床应用观察反映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先坤;王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乳腺肿块高频声像图与病理对照分析

    乳腺肿块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危害着妇女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超声检查有迅速、方便、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高频图像特征作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高频声像图特征的鉴别规律,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与诊断符合率.

    作者:岑本莲;熊德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剂量维生素C、丹参治疗156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由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所致的多器官功能损害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窒息后心肌损害也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改善心肌代谢,清除氧自由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患儿联合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丹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MGMT基因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意义

    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发病率高的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氯乙基亚硝脲类烷化剂(CNUs),以其高脂溶性和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特性,长期以来被看为治疗脑胶质的有效的化疗药物.但抗药性的产生使其临床有效率不足30%,而成为脑胶质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修复亚硝类药物所造成的DNA损伤,是肿瘤细胞对亚硝类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1].有研究表明,73%的脑肿瘤有MGMT的表达[2];且MGMT活性与抗药性呈正相关,降低细胞中MGMT的活性将会逆转细胞的耐药表型,增强亚硝类药物的抗肿瘤效果[3].因此,探索抑制细胞内的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脑胶质瘤的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金炳;刘健;杨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炎症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炎症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对高血压病(EH)组患者(A组,68例)与非高血压(non-EH)组(B组,66例)进行外周血CRP、IL-6浓度的检测,比较两组间及不同血压水平组间CRP、IL-6浓度差异.结果在EH组CRP、IL-6均值明显高于non-EN组(P<0.05).结论血清CRP、IL-6浓度与高血压病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EN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吴猛;郭元园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作为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附100例报告)

    咪唑安定以其良好的镇静催眠及顺行性遗忘等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麻醉科医师的青睐.但作为术前用药其用量各家报道不一.本实验按照随机双盲法,观察鲁米那钠、和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的术前用药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烨;方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