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造成狭窄或阻塞,使心肌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及时地重建心脏血供,对于减轻心脏缺血性损伤,保持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缺血长达一定时间后恢复血液供血,反而可以加重心肌的损伤[1],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这主要表现为细胞内钙超载,细胞肿胀,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急剧溃变,心肌顿抑、细胞酶的释放,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损害.除经典的冠脉搭桥术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急性心梗溶栓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开展应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受到广大基础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探索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已成为当今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MIRI的关系已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主要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s Blockers ARBs)与MIRI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永曜;杨天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危重病,是重症肺炎的主要并发症.常规的抗心衰措施,如镇静、给氧、利尿和强心等,能使许多心力衰竭患儿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患儿效果并不满意,甚至成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72例危重患儿进行观察,初步探讨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作者:赵丽丽;杨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乙型肝炎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我州常见的传染病,近几年发病率为35/10万左右,居全州传染病发病率的第5~6位.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特对2001~2003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9 256名从业人员乙肝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卫芳;苏亚玲;杨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唇红整复在唇裂治疗中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唇裂的手术效果.长期以来,红唇的修复一直采用交差红唇三角瓣的方法[1],三角瓣的设计以医师经验为基础,初学者难掌握且治疗效果难于估计.Noordhoff氏修复法[2]在红唇整复中的量化设计使手术更为精确、更易于掌握,但患唇发育不够者修复效果不理想,同时对唇珠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吸收两者的优点,设计一种红唇修复方法.
作者:熊贵发;鲍海;杨丽;余小明;彭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65例,我们进行了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燕;唐建玲;袁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为临床常见的共同性内斜视,据统计约占共同性内斜视的46%.患者一般均为中高度远视,常伴有散光及屈光参差,并有较大读数的内斜视.配戴全矫正眼镜后,内斜度可以减轻但仍不能正位,残余内斜需手术矫正.我们通过配境和手术两种方法矫正治疗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49例,并进行长期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学森;屠翔;张红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是一种脑血管性肿瘤,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为成人后颅窝常见的原发性髓质内肿瘤之一,占后颅窝肿瘤的7%~12%[1].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3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作者:陈益民;董明昊;宋世宾;杨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血细胞自由沉降率(下称血沉)的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临床对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常用的非特异性的检测项日之一,以往对血沉检测的报告方式是以1小时血细胞自由沉降的毫米数(mm/h)报告[1,2,3],未曾见有对各种不同疾病的血沉测定结果的动态变化的报道,为此,笔者特对健康人、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病、胶原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贫血等多种常见病的血沉测定结果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树星;曾宇娟;张亮明;邱洁英;卢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黄芪当归合剂联用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及环磷酰胺(CTX)治疗,治疗组给予激素、CTX治疗的同时,另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黄芪当归剂治疗.在治疗第8,12周时分别检测各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尿蛋白,血肌酐(Scr)和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显著回升(P<0.05).结论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方面,低分子肝素与黄芪当归合剂联用比激素和CTX更能有效降低尿蛋白.血肌酐和胆固醇,增加血浆白蛋白水平.
作者:张萍;梁劲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血性粘液便、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结肠和直肠的慢性疾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和大肠镜检查的广泛开展,近年来国内报道例数明显增多,但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各医院报道不一.1999年2月至2004年5月,我院消化科采用电子肠镜下喷洒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群;许晴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消肿止痛软膏是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外治经验方,旨在活血行瘀、消肿止痛,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2001年以来,我们将该方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使其疗效更为可靠.现将消肿止痛软膏治疗13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陆曙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发病率高的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氯乙基亚硝脲类烷化剂(CNUs),以其高脂溶性和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特性,长期以来被看为治疗脑胶质的有效的化疗药物.但抗药性的产生使其临床有效率不足30%,而成为脑胶质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修复亚硝类药物所造成的DNA损伤,是肿瘤细胞对亚硝类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1].有研究表明,73%的脑肿瘤有MGMT的表达[2];且MGMT活性与抗药性呈正相关,降低细胞中MGMT的活性将会逆转细胞的耐药表型,增强亚硝类药物的抗肿瘤效果[3].因此,探索抑制细胞内的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脑胶质瘤的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金炳;刘健;杨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人工流产是中止妊娠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恐惧.于人工流产手术中联合芬太尼应用,不仅可以消除孕妇紧张恐惧心理,还减少了人流综合症的反应.
作者:周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伍用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浓度.方法100例同意接受硬膜外镇痛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腔持续输注镇痛药.RS组(研究组)所用镇痛药物配方为:0.1%罗哌卡因,内含0.000 2%舒芬太尼;R组(对比组)所用镇痛药物配方为单纯0.2%罗哌卡因.结果在第一产程中,RS组完全无疼痛者(58%)明显较R组多(32%)(P<0.01);RS组产妇中出现轻度运动阻滞者(74%)明显比R组(32%)多(P<0.01),而中度运动阻滞者(22%)明显少于R组(62%)(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第一、二产程于硬膜外腔持续输注0.1%罗哌卡因+0.000 2%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0.2%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发生率低于后者,阻滞程度也较轻,是一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黄剑锋;陈黔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妇女常见的疾病,据统计有1/3的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有关.目前治疗以局部为主,微波治疗较常用,但术后伤口渗液和脱痂时有少许出血,因此术后创面涂龙胆紫或采用微波治疗前后加阿希米,具有去腐生肌收敛的作用,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促进宫颈糜烂面的愈合,加快物理治疗后渗出液的吸收,收到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鲁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重复CT扫描或死亡后尸检而发现的血肿,包括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脑挫裂伤而再次CT检查发现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血肿者[1].我科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45例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由于细心观察及精心护理,使病人赢得抢救时机,预后较好.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刘慧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该病出血凶猛,为消化科急症.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军;许晴晴;吴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筛查先先天缺陷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微粒子发光酶免疫分析仪(Access)检测1 738例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AFP,β-HCG和uE3三项指标的筛查.结果:在1 738例孕妇中,按Access仪提供的中位数和本组孕妇的中位数计算,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DS)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35%,5.46%,18三体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5%,0.58%,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 NTD)筛查阳性率均为1.09%.共检出先天缺陷8例,检出率为0.46%.结论对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筛查是预防先天缺陷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静;王红霞;刘丽益;王燕英;刘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剖宫产率,既可以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期新生儿的病死率,又可以避免和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本文从我院近4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例等因素分析,探讨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的可行办法.
作者:朱莉君;邓婕;卢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非法行医是指没有取得行医执照而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非法行医时常在当事双方之间引起纠纷,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一直是我国公安机关及卫生行政部门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文收集我室近6年来涉及死亡的非法行医案件55例,旨在对其死亡原因及其与医疗的关系等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王磊;王杰;汪元河;黄映康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