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在22例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田梅;任明强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原发性肾病综合, 治疗和预后, 生物利用度高, 凝血酶原时间, 尿蛋白排泄率, 临床观察, 疗效和安全性, 用药期间, 推广应用, 血栓形成, 实验研究, 普通肝素, 抗凝治疗, 功能改善, 高凝状态, 肝素治疗, 辅助治疗, 出血, 血小板
摘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多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严重影响了该病的治疗和预后.近年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实,使用肝素作为辅助治疗可使尿蛋白排泄率减少,肾功能改善.普通肝素的应用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用药期间易引起出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且须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故使用不便.低分子肝素(LMWH)以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少,逐渐被国外采用替代肝素抗凝治疗.本文对22例原发性NS患者在激素等药物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观察LMWH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136例报告)

    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我科用气压弹道碎石术(pneumatic lithotripsy,PL)和钬激光碎石术(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HLL)共治疗输尿管结石1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述雄;冯梅;何坚;刘军;孙兆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青霉素稀释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观察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广泛应用于临床.20世纪后期临床上通常使用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减轻其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200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明显增加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发生的危险,卫生部已禁止使用苯甲醇作为青霉素注射溶媒.我院药剂科灭菌制剂室于1991年3月开始研制青霉素稀释液供临床使用.经临床应用观察反映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先坤;王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612例指征分析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剖宫产率,既可以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期新生儿的病死率,又可以避免和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本文从我院近4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例等因素分析,探讨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的可行办法.

    作者:朱莉君;邓婕;卢琼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肉瘤[1,2],1963年由Ozzello等[3]首次报道.由于其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使术前诊断相当困难.本文收集15例手术后病理确诊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和MRI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点.

    作者:李小宝;段庆红;王学建;赵震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包腔内置入上腔静脉导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23例

    恶性心包积液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并发症,多由恶性肿瘤并发心包转移造成;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和体征.我们自2002年3月至~2004年9月,采用上腔静脉留置导管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持续引流并腔内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23例,疗效较好.

    作者:陈南江;郑亚西;李杭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临床效果观察(附28例报告)

    人工流产是中止妊娠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恐惧.于人工流产手术中联合芬太尼应用,不仅可以消除孕妇紧张恐惧心理,还减少了人流综合症的反应.

    作者:周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35例的显微外科治疗

    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是一种脑血管性肿瘤,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为成人后颅窝常见的原发性髓质内肿瘤之一,占后颅窝肿瘤的7%~12%[1].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3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作者:陈益民;董明昊;宋世宾;杨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开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元林;杨秀书;孙兆林;刘军;石华;王延东;申奇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65例,我们进行了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燕;唐建玲;袁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镜下射频治疗8例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该病出血凶猛,为消化科急症.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军;许晴晴;吴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26例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也可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特发性胆总管囊肿和巨胆总管症等.本病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胰胆管先天性畸形,主要表现为胆总管呈囊状扩张,而扩张上方的肝管、胆囊管和胆囊可无异常改变[1].本文对26例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程天江;韩兴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右室双部位起搏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右室双部位(RV-Bi)起搏、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QRS宽度(QRSd)、QRS电轴(QRSa)及心功能.方法8例患者于起搏器植入术中一次性完成研究,其中5例进行了永久性RV-Bi起搏并于术后3月重复术中研究.结果RV-Bi与RVOT起搏的QRSa相似,但与RVA起搏的QRSa明显不同;RV-Bi起搏的平均QRSd(148 ms)窄,比RVA(191 ms)缩短43 ms(22.5%),比RVOT(174 ms)缩短26 ms(14.9%).RV-Bi起搏时心功能佳,其平均射血分数、每搏量及心输出量比RVA起搏分别提高20%、22%及24%,比RVOT起搏分别提高10%、11%和10%.RVOT起搏采用普通心房J型电极,经3月随访,无一例脱位.结论RV-Bi起搏可改善心室的激动顺序及同步性,提高心功能,并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及价格便宜的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启旸;俞杉;陈欣;夏旻;张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显微外科技术建造前臂动静脉内瘘33例分析

    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为血液透析建立了通畅的血液通路,并能达到一定的血流量,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有效.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5年2月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内瘘33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王亚平;曾召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凯里市2001~2003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我州常见的传染病,近几年发病率为35/10万左右,居全州传染病发病率的第5~6位.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特对2001~2003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9 256名从业人员乙肝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卫芳;苏亚玲;杨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佳剂量及并发症探讨(附300例报告)

    硬膜外注射阿片类药物,可抑制伤害性感受器系统的变突触反射,包括心理上的影响,吗啡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不仅在脑部而且也在脊髓,药物穿过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阿片受体,可防止疼痛和伤害性刺激上传,达到镇痛的目的[1].作者近年来观察硬膜外注射不同剂量吗啡的术后镇痛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春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重复CT扫描或死亡后尸检而发现的血肿,包括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脑挫裂伤而再次CT检查发现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血肿者[1].我科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45例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由于细心观察及精心护理,使病人赢得抢救时机,预后较好.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刘慧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单侧唇裂修复术中三种红唇整复方法的效果比较(附90例报告)

    唇红整复在唇裂治疗中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唇裂的手术效果.长期以来,红唇的修复一直采用交差红唇三角瓣的方法[1],三角瓣的设计以医师经验为基础,初学者难掌握且治疗效果难于估计.Noordhoff氏修复法[2]在红唇整复中的量化设计使手术更为精确、更易于掌握,但患唇发育不够者修复效果不理想,同时对唇珠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吸收两者的优点,设计一种红唇修复方法.

    作者:熊贵发;鲍海;杨丽;余小明;彭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探讨(附2例报告)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国内外有关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报道陆续增多.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分支解剖学变异,绝大多数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近年国内外均有报道冠状动脉肌桥重时可致猝死[1]、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引起临床工作者广泛重视.而其发生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不清,治疗亦有不同意见.我院于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伴随临床症状的冠脉肌桥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晶晶;文美;毛华;李羚;刘廷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作为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附100例报告)

    咪唑安定以其良好的镇静催眠及顺行性遗忘等作用,受到越来越多麻醉科医师的青睐.但作为术前用药其用量各家报道不一.本实验按照随机双盲法,观察鲁米那钠、和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的术前用药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烨;方开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17例防治探讨

    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leakage 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椎管内感染,甚至颅内感染,后果严重.充分认识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周详制定防治对策,非常重要.我院自1999~2003年脊柱手术464例,术后表现脑脊液漏17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尚显文;王庚启;邢维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