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年间我院感染病原菌群的动态分析及药敏试验

袁子程;陈巍琳

关键词:院感染, 病原学, 菌群, 动态分析, 动态变化, 现报告如下, 阳性标本, 敏感性, 抗生素, 调查
摘要:为了解各种病原菌群及动态变化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笔者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6年间1 000例阳性标本作病原学调查,并对其动态变化和药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法检测血小板的准确性探讨

    血小板是血栓与止血的重要物质基础,准确计数血小板的数量及血小板平均体积,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骨髓移植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仪器法计数血小板,目前主要采用阻抗法和激光散射法,由于检测原理不同,其影响因素和准确性也不同.本文采用激光散射法、阻抗法和手工法检测血小板,观察激光散射法与阻抗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小红细胞对计数血小板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玉坤;胡松元;吴昌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稳定L型的katG基因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缺陷形成异烟肼耐药性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非高渗培养基体外药敏试验,检测自发形成及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异烟肼敏感性;用异烟肼耐药性相关结构基因KatG的特异性引物,对自发形成及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及其亲代细菌型的染色体DNA进行PCR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不论对异烟肼敏感还是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自发或诱导形成稳定L型后,都能够在含0.2μg/ml异烟肼的非高渗液体培养基内生长和传代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katG基因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形成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DNA条带.PCR-DS分析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katG基因扩增产物具有与其细菌型相同的核苷酸序列.结论无论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异烟肼诱导形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都可形成异烟肼耐药性,但其kat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提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异烟肼耐药性与katG基因突变无关,细胞壁缺失也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异烟肼耐药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徐艳;王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对临床诊断肝病的意义

    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是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为54kD,其半寿期约为12小时[1].由于PA半寿期很短,可灵敏地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状况.随着免疫化学测定技术的发展,PA测定已成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一个常规项目,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PA水平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免疫比浊法测定PA在临床诊断肝病的价值进行评价.

    作者:欧阳旭红;鄢仁晴;向加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保妇康泡沫剂的抗念珠菌作用观察

    保妇康泡沫剂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莪术油.文献报道[1,2],莪术油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肌等功效,临床广泛用于念珠菌、细菌、滴虫引起的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疾病的治疗.为探讨不同剂型对莪术油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的影响,本文对保妇康泡沫剂与保妇康栓剂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及其作用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峥宏;吴晓娟;王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sP-选择素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25例正常人和39例EHF患者四期(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血清sP-选择素水平.结果(1)EHF患者血清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2)少尿期及多尿期血清sP-选择素与血尿素和血肌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sP-选择素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sP-选择素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参与HFRS的发病过程,动态检测HFRS患者血清s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HFRS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为HFRS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罗军敏;孙万邦;宋明英;张忆雄;汤贤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147例海洛因依赖者HIV、TB、Syphilis感染调查分析

    我们对147例海洛因依赖者和80例健康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病毒、结核、梅毒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调查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卢光祥;罗建强;陈红;刘小龙;谢淼;肖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六盘水市健康无偿献血者180例血小板值的调查

    血小板计数对于血液病、出血性疾病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我市健康成人血小板值无疑对于开展成份献血,血小板采集极具现实意义,我们于2002年9~11月对本站献血经体检合格,HBsAg初筛合格的180名无偿献血者做了血小板计数,同时也做了53例不同血滴计数结果的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凤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结核菌L型的形成及其分离与鉴定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形成规律及其检测与鉴定方法.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接种于苏通液体培养基以及含低抑菌浓度(MIC)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苏通液体培养基内培养,L型自发形成或被诱导形成后过滤和传代培养获得L型纯培养物.观察L型纯培养物的形态与生长特性以及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引物对L型进行菌种的PCR检测与鉴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培养3天后可自发形成L型,低抑菌浓度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能够迅速诱导结核分枝杆菌大量形成L型.培养物经0.22μm孔径滤菌器过滤后传代培养可获得L型纯培养物,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PCR反应能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L型并且对L型进行菌种的快速鉴定.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自发形成和在抗结核药物的诱导下形成L型,从而导致病原学检查的漏诊或误诊以及影响治疗效果.采用非高渗培养法能够有效检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PCR反应能够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进行菌种快速鉴定.

    作者:王和;梁菁苹;徐艳;罗振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清总胆汁酸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胆汁酸是胆汁中存在的一类胆烷酸的总称,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终产物[1].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场所,胆道是胆汁酸排泄主要的途径.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2,3].本文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监测各型肝炎病人的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分析TBA在慢性肝炎中的诊断作用.

    作者:鄢仁晴;欧阳旭红;杨瑞宾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诊断与治疗选择(附16例报告)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指病理上以纤维组织及衍生的钙化组织取代正常骨组织的一种良性骨病变[1].笔者收集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和手术效果,以探讨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治疗选择.

    作者:黄光磊;罗洪;赵科;陈昊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全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7年结果分析

    室间质量评价是检验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实验室工作水平的综合判断和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效果的检验[1].通过全国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成绩分析作为外部机构对常规实验室工件质量的评价,了解在全国统一质量监测标准下,本实验室的质量核心为准确性和精确性与其它实验室之间存在的误差差距,扩展眼界、启发思路,不断提高、改进,以保证检测结果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李俐佳;石凤兰;张静;王晓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血清胱蛋白抑制剂C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检测中的应用

    肾脏病变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1],寻找及时有效检测轻度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方法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的发展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中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的浓度并与临床常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作比较,旨在寻找简便、灵敏并能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指标.

    作者:费樱;王豫萍;杨红;雷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贵阳地区汉族人群海洛因依赖者肝脏损伤与HCV、HBV感染分析

    为探讨海洛因的吸入方式、海洛因依赖人群(年龄、职业等)、吸食时间长短等因素与肝脏损伤、嗜肝病毒感染关系,现将362例血清肝功能和HCV、HBV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相新;杨运霞;何军;龙正元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的效果观察

    我国卫生部2004年4月份报告,狂犬病在我国传染病中死亡率及病死率均排名第一[1],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我省2004年狂犬病的发病率22.23/10万,2005年1~6月发病率为33.81/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55.29%,狂犬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大限度地防止暴露人群狂犬病的发生,我们于2005年4月起,对1 78例暴露人群进行单独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的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曾凤秀;李俊;张荣勇;石建方;雷世光;罗振元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联合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假胆碱酯酶和前清蛋白对临床诊断肝病的意义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和多种酶类合成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将造成肝细胞的损害和影响肝脏的合成功能,引起血液中多种蛋白质浓度和酶类活性的变化.近年被认为判断肝实质性损害的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假胆碱酯酶(PChE)、前清蛋白(PA)、总胆汁酸(TBA)等,为评价联合测定ALT、PChE和PA对临床诊断肝病的价值,我们对609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幸建英;王凤学;尹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肾病综合征及尿毒症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测定值变化的意义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肾脏病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但同时,这类患者的心血管合并症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及预防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合并症,已成为临床工作中颇受关注的问题[1].许多研究表明,高血脂症(HLP)不仅是肾病综合征(NS)的标志,而且与其进行性肾脏损害、动脉粥样硬化(AS)及冠心病(CHD)密切相关[2].我们对肾病综合征及尿毒症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水平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树辉;李贵芳;杨永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评价

    通过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2 667份手工血培养标本(手工组)和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的3 510份(Bact/Alert 3D组)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标本进行分析,拟对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作者:罗湘蓉;李红凌;武红权;何平;潘岚;黄维锦;李红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为了解我院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收集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对分离的129株病原菌及其对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姚毅;杨文才;田华;但仕红;吕荣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临床人为过失误差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与对策

    随着实验室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大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入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明显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使分析的批内和批间变异明显下降,由于方法学的改进和标准品质量的提高,测定的准确度越来越高,由实验室自身造成的误差越来越少,相反,由于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产生的误差就越显突出.有人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80%的报告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1].下面就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来自临床的人为过失造成的检验误差及其在实验室的异常表现作一简介,并提出可以预防这些误差的对策或措施,供同行参考.

    作者:胡永林;鄢仁晴;闵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电针及药物治疗后载脂蛋白的变化

    载脂蛋白测定已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脑卒中等脂类危险因素评估的指标之一.本文观察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载脂蛋白的ApoA-Ⅰ、ApoB及ApoA-Ⅰ/ApoB比值的变化.

    作者:邹阳;刘广宣;周晓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