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红;袁爱玲
目的:探析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等药物体外配伍的稳定性。方法:用数字随机表法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G +E、G +H、E +H、糖+盐、G +E +H)配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对照组(G、E、H)为单独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观察配伍后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室温下配伍后微粒、pH 值以及物理外观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溶液多药或者两药配伍后,pH 值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变化,且外观澄明,试验组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以及射用头孢唑林钠和双黄连注射液在配伍后,0.5h 与对照组相比发生少量絮状悬浮物,且悬浮物直径≥25μm,微粒数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等可以和双黄连注射液进行二连应用,但不适合多联应用。
作者:曾云生;曾燕;姚冬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黄芪汤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及治疗前后患者肠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将89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汤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肠神经递质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70.4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汤可通过改善血液供应,调节胃肠运动达到治疗效果,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燕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以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咳嗽、胸痹验案三则,说明温胆汤可用于治疗多种内科杂病属痰热互结者,且疗效确切,在扩大温胆汤的应用范围的同时,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
作者:王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 HPLC 法测定复方双花颗粒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 Welch -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2∶48),流速为1.0ml /min,检测波长:穿心莲内酯为225nm,脱水穿心莲内酯为254nm。结果:穿心莲内酯在2.55~51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脱水穿心莲内酯在2.662~53.24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穿心莲内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RSD =1.16%;脱水穿心莲内酯平均回收率100.13%、RSD =1.86%。结论:此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作为该复方双花颗粒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何远景;廖雪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磨盘草石油醚部位的成分。方法:通过95%乙醇回流提取磨盘草粗粉,再用石油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石油醚部位成分。结果:共分离出14种成分,鉴定了其中8种,含量占总峰面积的67.62%。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Z)-9-十八烯酸酰胺首次从磨盘草中发现。
作者:马家宝;韦丽富;周婷婷;梁建丽;陈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药物疗法与器械疗法在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于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行药物疗法治疗;观察组行器械疗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药物疗法相比,器械疗法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思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临床效果,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痛苦轻、操作简便等优点。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莫宗权;何兴鹏;汪悦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困难早期康复护理。方法:选取80例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吞咽困难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雅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理疗、药物治疗、颈椎牵引等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 SF -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理疗、药物治疗、颈椎牵引的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效果突出,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筧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两种干燥方法中麝香的麝香酮含量,比较方法的合理、实用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麝香中的麝香酮含量。结果:干燥失重项下取样和直接取样,按干燥品计算麝香酮的含量,两种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麝香中麝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直接取样,按干燥品计算其含量。
作者:次仁旺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医生的生存现状。方法:以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主要调研点,通过走访当地民间医生及居民了解其生存现状。结果:民间医药人员面临行医难,用药难,从业人员逐年锐减,民间医药文化的土壤遭到根本性破化。结论:民间医药物美价廉,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当地居民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对现代医疗体系起着很好的补充作用,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来更好传承民间医药文化。
作者:黄妮;彭小欢;程畅;梁玉;刘艳莲;张紫威;黄先菊;程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结核性心包炎进行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2例疑似肺结核并发结核性心包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2例无肺结核原病灶的心包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 T 细胞斑点试验的诊断结果。结果:①检验结果:64例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44例、阴性22例;结核抗体检测:阳性29例、阴性35例;腺苷脱氨酶试验:阳性28例、阴性36例;T 细胞斑点试验:阳性31例、阴性33例。②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阴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T 细胞斑点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T 细胞斑点试验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0.91%、93.55%、93.75%、90.63%,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 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肺结核并发结核性心包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盛艳华;孙秀才;孟娟;施韦;陈心春;杨倩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配合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常规手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 JOA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JO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 JO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 JOA 改善率为(68.76%±11.81%),高于对照组的(56.03%±7.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滑胎,用四君汤补后天之精,用寿胎丸补先天之精,加活血化瘀解郁之药,谨守病机,病证结合,疗效显著。
作者:李蕊利;王癱如;苗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加强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抑郁量表(SDS)评分、焦虑量表(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际状况,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文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丹参水溶性物质 SA -B 对 TGF -β1活化细胞内 Smad 与 p38MAPK 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的药物,诱导组加入20μg/ml 的马兜铃酸进行诱导;实验 A1、A2、A3组,在诱导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5、10、20μg/ml 的丹参水溶性物质 SA -B;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细胞培养24、48、72h 后检测各组的 TGF -β1-mRND 水平、培养液中 TGF -β1的含量、Smad 以及 p38MAPK 的表达进行,记录检测结果。结果:诱导组的 TGF -β1-mRND 水平、TGF -β1蛋白含量分泌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的同期诱导组相比,水平显著下降(P <0.05)。诱导组的 Smad 与 p38MAPK 合成趋势明显,而实验组 Smad 与 p38MAPK 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丹参的水溶性物质-SA -B 对 TGF -β1活化细胞内 Smad 与 p38MAPK 信号传导通路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展城;蔡大可;舒友平;千永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刘素荣教授根据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情志不畅为该病的始动因素,临床可分为肝郁脾虚、心肝火旺、脾肾阳虚、痰凝血瘀四大证型,并分别给予逍遥散、丹栀逍遥散、肾气丸、消瘰丸加减辨证论治,辅以消瘿片、清热抗甲片、散结片、扶正抗甲片、右归胶囊、桂附地黄丸等中成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抗体水平,为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了临床参考。
作者:张瑞荣;刘素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天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方法及棉球植入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考察对羟基苯甲醛的抗炎作用,采用足跖注射花生四烯酸或角叉菜胶致大鼠足爪肿胀模型探讨对羟基苯甲醛的抗炎作用特点。结果:对羟基苯甲醛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及棉球植入导致的小鼠肉芽肿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足跖注射花生四烯酸所致大鼠足爪肿胀模型有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可达到31.7%,但对注射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爪肿胀无明显作用。结论:天麻酚性成分对羟基苯甲醛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炎症急性时相及慢性增殖时相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机制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的5-脂氧合酶途径有关。
作者:刘珊珊;向彬;郭营营;蒋石;泽溥;李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药食两用植物刺梨中刺梨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刺梨以75%乙醇水浴回流提取,采用 Pntulips TM BP -C18(4.6 mm ×250mm,5μm)色谱柱,乙腈-0.05%三氟醋酸溶液(27∶73)为流动相,流速1 ml /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刺梨苷在0.23~2.3μg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2%,RSD 为2.44%(n =6)。结论:利用HPLC 建立了药食两用植物刺梨中刺梨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法简便、准确、稳定,为药食两用植物刺梨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作者:李齐激;南莹;杨艳;王道平;杨小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蒙医用整体观、辨证法诊治胃病有独特的认识及优势。笔者从蒙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胃病蒙医古典记载、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辨证分型论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关丽炜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