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分析

陆治强;杨华;刘窗溪

关键词: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继发性颅脑损伤, 现报告如下, 生存质量, 临床医师, 临床特点, 处理原则, 病理改变, 致残率, 外伤史, 死亡率, 文献, 病人
摘要: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一个病理改变,往往被临床医师忽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为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我们分析了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外伤史,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进行讨论.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PTCA加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8例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了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改善了患者远期预后,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近期急诊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初步总结如下.

    作者:林新;王俊华;刘朝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后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时,由于脑缺血、缺氧,脑组织中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受损的脑组织释放出大量的蛋白酶,经受损的血脑屏障(BBB)进入血液循环中,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eific enolase.NSE)是主要的酶之一,通过测定NSE的活性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梗塞面积大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长中;唐金荣;丁新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9例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非常顽固,难治的痛症,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病人.我院疼痛门诊自1999年9月至2003年2月,共诊治PHN病人89例,采用定位神经节段阻滞疗法为主体的综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竹梅;胡丽华;岑汉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方法治疗小儿斜疝308例疗效观察

    1999~2002年,我院收治先天性斜疝患儿 308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杜君;吴璇昭;陈有望;彭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血清抗Hp IgG IgM和IL-8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冠心病;酒糟鼻的关系.方法以金标免疫斑点法(金标法)检测血清抗Hp抗体,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 Hp感染阳性慢性胃炎组86.3%,胃溃疡组87.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90.7%,冠心病组85.9%,酒糟鼻组91.3%;Hp感染阴性组血清IL-8浓度为0.52±0.04ng/ml,慢性胃炎抗Hp IgG(+)组为0.74± 0.23ng/ml、IgG(+)IgM(+)组0.86±0.15ng/ml、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抗Hp IgG(+)组1.11±0.32ng/ml、 IgG(+)IgM(+)组1.22±0.28ng/ml、冠心病抗Hp IgG(+)组0.85±0.22ng/ml、IgG(+)IgM(+)组1.12+0.22n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同时与一些胃肠道外疾病密切相关,Hp感染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在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金标法检测血清Hp抗体,明确Hp感染,若同时检测血清IL-8浓度,可协同诊断Hp感染并判断Hp根治情况.

    作者:戴自强;江映红;孙岚;杨敏贞;夏贤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杏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es,UAP)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时有效地治疗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否则可恶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发生心性猝死.银杏叶制剂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1].在心血管病方面的治疗研究主要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但在UAP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国产第四代银杏叶提取物EGB针剂-杏丁注射液治疗UAP的疗效.

    作者:霍永佳;陈丽;孙蓉蓉;陈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6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特有的全身性疾病,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或产后24小时内.病情加剧可发生子痫、抽搐、昏迷,严重威胁母婴生命.我科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106例重度妊高征病人实施的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方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并铸型42例治疗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之一,其中破入脑室并铸型者死亡率高,文献资料报告为60%~90%[1],笔者自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并铸型42例,采用骨窗开颅血肿及脑室内血块清除、对侧脑室外引流,引流管内灌注尿激酶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龚福科;黄洋;董明昊;隋健美;陈益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112例X线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分布广泛,感染方式和临床表现类型多样化,不仅使人患病,对家畜的危害也很大,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按流行病学可分为洪水型、雨水型及稻田型三类.临床上将其分为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肺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和流感伤寒型[1].

    作者:曾捍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贵州8个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研究

    国外学者对人群不对称行为特征(如利手、扣手、利足、叠臂等)的研究报道较多[1~3],而国内有关人体左右侧不对称行为特征的文献极少,仅见有郑连斌等[4~5]、郑明霞[6]、韩在柱等[7]对内蒙古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利手、扣手、利足、利眼、叠臂、叠腿、起步等调查.贵州水族[8]、仡佬族[9]、苗族[10]、毛南族[11]、瑶族[12]等少数民族体质特征研究见有报道,目前尚无贵州少数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为此,笔者于2001年8月对贵州8个民族6种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调查,为人类群体遗传学、民族学等研究积累资料.

    作者:余跃生;曹显明;王克松;戎聚全;罗载刚;李钟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七叶莲液对小鼠局部炎症的作用

    七叶莲根茎含多种甾体化合物,能抑制链球菌、绿脓杆菌及病毒[1];八角枫须根含生物硷及酚类,能散瘀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2];本文观察以七叶莲根茎、八角枫须根为主药的复方七叶莲液的抗炎效果.

    作者:万照宇;郭小平;韩烨;万功华;夏炳南;李淑芳;孙光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棘球蚴病11例CT诊断分析

    肝棘球蚴病(包虫病),为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也称包虫囊肿和泡型肝包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发达的畜牧业地区.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已有文献报告,泡型肝包虫病发病率低,约为1%~2%[1].本文主要报告资料完整的包虫囊肿病11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何职应;刘吉刚;杜明良;陈溶;田江林;林彬;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抢救毒物及药物中毒25例分析

    血液灌流可有效治疗地戈辛、有机磷农药、灭鼠药等药物中毒[1],本文总结我院1996~2003年8月间收治的25例毒物及药物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以进一步探讨对毒物及药物中毒的疗效及对出凝血机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斗全;刘加林;黄霞;程世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静脉复合全身麻醉40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我们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盐酸氯普鲁卡因组20例),B组(盐酸普鲁卡因组20例).观察到两组麻醉效果相似,术中及术后均无不良反应.而盐酸氯普鲁卡因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盐酸普鲁卡因组,故认为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平稳,苏醒快.

    作者:陈昕;李中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重症胰腺炎9例诊治体会

    小儿重症胰腺炎即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小儿严重的急腹症,其起病急骤,病程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断治疗,死亡率很高.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人共36例,其中重症胰腺炎9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1例.现将9例重症胰腺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璇昭;陈有望;杜君;彭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反复发热伴关节肌肉疼痛1例报告

    1临床资料刘某,女,50岁,贵阳市人,家庭妇女.因反复发热伴关节肌肉疼痛2月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

    作者:汤正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51例伤寒临床表现分析

    近年来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增多[1],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1995年1月至2003年10月来我科住院收治确诊的151例伤寒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报导.

    作者:胡亚平;徐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泌尿道感染致双下肢抽搐28例临床分析

    双下肢抽搐是指间歇发生的双下肢单侧或双侧强直性收缩[1],其发生机理极其复杂,据目前脑组织的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已知抽搐主要是由大脑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该异常放电主要是神经元膜电位的不稳定引起,可由代谢、营养、皮质病变等激发,并与遗传、免疫、精神因素及微量元素等有关,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泌感为其诱因之一,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34例临床观察

    本文收集2001年5月至200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住院34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后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黔丽;王正英;杨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7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类原因迄今不明的、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进一步可发展至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主要累及中年或老年妇女[1,2].现就本院自1981年诊为PBC的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原;王海波;方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