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PTCA加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8例疗效观察

林新;王俊华;刘朝中

关键词:急诊, 支架植入, 术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内支架置入, 择期介入治疗, 冠心病治疗, 心血管内科, 手术安全性, 置入治疗, 远期预后, 总医院, 再狭窄, 发生率, 空军, 患者, 病例
摘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了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改善了患者远期预后,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近期急诊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初步总结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112例X线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分布广泛,感染方式和临床表现类型多样化,不仅使人患病,对家畜的危害也很大,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按流行病学可分为洪水型、雨水型及稻田型三类.临床上将其分为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肺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和流感伤寒型[1].

    作者:曾捍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26例临床治疗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essels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严重并发症之一,因脑缺血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SAH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2000~2003年我科收治了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病人,现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健;刘窗溪;杨华;高方友;隋建美;孙业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静脉复合全身麻醉40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我们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盐酸氯普鲁卡因组20例),B组(盐酸普鲁卡因组20例).观察到两组麻醉效果相似,术中及术后均无不良反应.而盐酸氯普鲁卡因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盐酸普鲁卡因组,故认为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平稳,苏醒快.

    作者:陈昕;李中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贵州8个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研究

    国外学者对人群不对称行为特征(如利手、扣手、利足、叠臂等)的研究报道较多[1~3],而国内有关人体左右侧不对称行为特征的文献极少,仅见有郑连斌等[4~5]、郑明霞[6]、韩在柱等[7]对内蒙古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利手、扣手、利足、利眼、叠臂、叠腿、起步等调查.贵州水族[8]、仡佬族[9]、苗族[10]、毛南族[11]、瑶族[12]等少数民族体质特征研究见有报道,目前尚无贵州少数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为此,笔者于2001年8月对贵州8个民族6种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调查,为人类群体遗传学、民族学等研究积累资料.

    作者:余跃生;曹显明;王克松;戎聚全;罗载刚;李钟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泌尿道感染致双下肢抽搐28例临床分析

    双下肢抽搐是指间歇发生的双下肢单侧或双侧强直性收缩[1],其发生机理极其复杂,据目前脑组织的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已知抽搐主要是由大脑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该异常放电主要是神经元膜电位的不稳定引起,可由代谢、营养、皮质病变等激发,并与遗传、免疫、精神因素及微量元素等有关,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泌感为其诱因之一,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次性完成根管充填在前牙烤瓷修复中的应用(附72例报告)

    近年来,由于烤瓷修复的广泛普及应用,特别是对于前牙外伤、牙位不正的患者要求美观修复时,常常会遇到穿髓情况,需要先作根管治疗,以往在进行根管治疗时,须常规地进行根管扩挫,行3~5天的根管封药,有的甚至反复封药数次才能进行根管充填[1].这样既增加临床医师的工作量,也使病员反复多次复诊,延误了修复时间,而且也增加了病员的医疗费用.笔者4年多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一次性完成根管充填,达到满意效果[2].现将临床治疗的87颗患牙,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杏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es,UAP)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时有效地治疗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否则可恶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发生心性猝死.银杏叶制剂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1].在心血管病方面的治疗研究主要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但在UAP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国产第四代银杏叶提取物EGB针剂-杏丁注射液治疗UAP的疗效.

    作者:霍永佳;陈丽;孙蓉蓉;陈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金双歧治疗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102例疗效观察

    自发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失代偿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超过15%,起病凶险.以往该病的病死率高达48%~95%[1]. 近年来,我们应用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口服,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何鲜平;宋世雄;赵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7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类原因迄今不明的、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进一步可发展至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主要累及中年或老年妇女[1,2].现就本院自1981年诊为PBC的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原;王海波;方兴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反复发热伴关节肌肉疼痛1例报告

    1临床资料刘某,女,50岁,贵阳市人,家庭妇女.因反复发热伴关节肌肉疼痛2月于2002年11月25日入院.

    作者:汤正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七叶莲液对小鼠局部炎症的作用

    七叶莲根茎含多种甾体化合物,能抑制链球菌、绿脓杆菌及病毒[1];八角枫须根含生物硷及酚类,能散瘀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2];本文观察以七叶莲根茎、八角枫须根为主药的复方七叶莲液的抗炎效果.

    作者:万照宇;郭小平;韩烨;万功华;夏炳南;李淑芳;孙光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重症胰腺炎9例诊治体会

    小儿重症胰腺炎即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小儿严重的急腹症,其起病急骤,病程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断治疗,死亡率很高.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人共36例,其中重症胰腺炎9例,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1例.现将9例重症胰腺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璇昭;陈有望;杜君;彭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方法治疗小儿斜疝308例疗效观察

    1999~2002年,我院收治先天性斜疝患儿 308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杜君;吴璇昭;陈有望;彭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液滤过治疗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血清学指标的动态变化

    多数急性胰腺炎可经内科药物治愈,但约15%~20%的病人恶化并出现多器官衰竭或局部并发症,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1]. SAP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目前采用手术等治疗并不能阻止胰腺的自身消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也不能防止术后残余胰腺的继续坏死和继发感染.内科治疗上应用阿托品、H2受体阻断剂、胰高血糖素、降钙素和奥曲肽等虽然能抑制胰腺的分泌,但它们并不能降低SAP病人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用血液滤过的方式不仅可直接滤出血清中淀粉酶、尿素氮,还可通过滤出大量炎症介质以降低SAP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提高SAP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反复短时静-静脉血滤(repeat short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RSVVH)疗法,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查艳;周力;刘琦;张祖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棘球蚴病11例CT诊断分析

    肝棘球蚴病(包虫病),为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也称包虫囊肿和泡型肝包虫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发达的畜牧业地区.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已有文献报告,泡型肝包虫病发病率低,约为1%~2%[1].本文主要报告资料完整的包虫囊肿病11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何职应;刘吉刚;杜明良;陈溶;田江林;林彬;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氟对体外培养软骨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SOD对氟的拮抗作用

    目的研究氟对体外培养软骨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以及SOD对氟的拮抗作用.方法取兔肋软骨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F, 以及NaF+SOD, 采用图像分析仪检测软骨细胞生长的情况;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NaF 20 μmol /L、NaF320 μmol /L使软骨细胞柱明显增长,面积、周长增加,直径减少;NaF 320 μmol /L 可使肥大软骨细胞显著凋亡;NaF320μmol /L+SOD则使软骨细胞柱长度明显减少,面积、周长减少;与不加SOD的同浓度NaF组相比,NaF20 μmol /L+SOD、NaF320 μmol /L+SOD组肥大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 (1)中、低剂量的氟可引起软骨佝偻病样损害,即肥大软骨细胞明显增多,肥大软骨细胞发生大量凋亡.SOD可以阻断上述改变.(2)中、低剂量的氟引起软骨的病变可能与刺激软骨细胞产生多量自由基,从而引起大量软骨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桂传枝;王长松;于燕妮;唐俊杰;刘家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艾司洛尔对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择期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每组各24例,常规建立心肺转流(CPB),平行循环后不降温及不主动复温,阻断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70mmHg,在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E组在心内直视手术开始前予艾司洛尔1~2mg/kg静脉注射后,以0.3%的浓度静滴维持心率在 30~50次/分.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取动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心功能、心胸比值(C/T)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前两组间CRP、CK-MB、cTnT、cTnI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 CK-MB、cTnT、cTnI浓度在CPB后即刻显著升高(P<0.01), E组于术后6小时达峰值,术后24小时降至正常水平,C组于术后12小时达峰值,术后48小时降至正常值,同一时点比较,E组明显低于C组(P<0.05 or 0.01).结论艾司洛尔用于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可显著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使酶峰提前,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邓云坤;韦方;张大国;向道康;杨世虞;阎兴治;刘秀伦;舒义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诊PTCA加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8例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了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改善了患者远期预后,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近期急诊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初步总结如下.

    作者:林新;王俊华;刘朝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麝香注射液治疗46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昏迷促醒方法较多,我科自2001年以来使用麝香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现对其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王诚;卓志平;罗代益;王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贵州省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流行株的耐药性变迁及意义

    贵州省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地区,伤寒、副伤寒一直是我省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1997年以来,甲型副伤寒(下称甲副)病例数逐年上升,到2000年,伤寒、甲副的爆发疫情中甲副占了近50%.有资料表明,随着某种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伤寒菌耐药率不断上升,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给治疗和控制伤寒造成极大困难.因此,研究伤寒流行菌株的耐药状况及其变迁,对寻找新的敏感药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伤寒流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贵州省1981~2001年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伤寒、甲副流行菌株进行耐药谱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游旅;张玉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