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莉;徐瑞荣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滋养舒筋汤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鸡尾酒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滋养舒筋汤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UPDRSⅢ评分予以量化.结果:治疗组UPDRSⅢ评分总有效率为92.9%,而对照组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PDRSⅢ运动功能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的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养舒筋汤对辅助治疗帕金森运动症状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巧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补阳还五汤+疏血通注射液)和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各300例.对比两组CSS评分、FMI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SS、FMI和改良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FMI和改良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SS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文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乌头汤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风湿痹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头汤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PLT)、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 (P <0.05);治疗后两组的PLT、RF、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头汤治疗风湿痹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PLT、RF、ESR及CRP水平的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铕滇;苏燕芬;郑锐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溶血性贫血疾病,临床多采用脾切除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符合切脾的指征,针对此类患者徐瑞荣教授运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取得确切疗效.
作者:刘月莉;徐瑞荣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妇科常见病.陈莹教授认为血瘀是崩漏的主要病因,治疗上应当以活血化瘀为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作者:陈梦醒;陈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介绍婴幼儿痰湿咳嗽的发生与肺脾肾肝四脏功能失调的关系.治疗过程中应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以促进整体功能的恢复,使痰自消、咳自止.天麻二陈汤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兼以健脾肾、平肝之效,在临床上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刘如鹏;唐明珠;唐香倩;张云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鲜花叶透穴灸疗法是壮医独特外治法之一,是选用花瓣或叶片盖于穴位上,将炷香或药线点燃,隔叶点灸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文章主要介绍该疗法的定义、治疗原理、治疗法则、主要功效、适应症、禁忌症、技术操作及临床应用.
作者:马惠娜;张红参;李克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西医营养治疗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分析中西医营养治疗对RA患者综合治疗过程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韦少雪;徐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不同配比的包衣液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对其释放度的影响,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微丸,并以流化床包衣技术采用不同配比的包衣液1、2、3号对微丸行缓释包衣,筛选优配比,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释放度,进行加速和长期稳定性实验考察.结果:优的包衣液配比为3号;自制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3号与进口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释放度均符合药典要求,其Higuchi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其与进口药物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加速和长期稳定性实验考察结果稳定.结论:不同配比的包衣液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释放度影响不同,3号包衣液效果佳,且所制备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稳定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窦建华;侯喜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骨痹止痛液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其中A组为骨痹止痛液治疗组,B组为双醋瑞因治疗组,C组为骨痹止痛液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组.3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与好转,并且VAS评分、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A、B两组(P<0.05).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骨痹止痛液、双醋瑞因均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临床疗效较好,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疗效更为明显,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兴勇;杨博文;刘学睿;董世健;姚兴璋;庞增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激光射频治疗外耳道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外耳道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丙烯分散片联合激光射频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酮胶囊联合激光射频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达87%,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长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中出现3例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激光射频治疗外耳道疖疗效较好,治疗后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丹凤;吕建刚;梁巧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止痛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永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为了解中药手工泛丸的相关概念及泛丸行家的相关描述,增添丸模起点概念和球体积原理推测成品丸径的量比关系,使这项传统工艺的新手更易掌握.对中药手工泛丸的起模阶段进行细化,提出起模分为颗粒、模起点、成模3个阶段,提前预知和调控目标丸药的数量和大小,中途不用过筛、成型阶段不再调整丸模数量,模起点操作经验描述重点介绍,特附“小儿粥用蜂房丸”泛制重点阶段特征图片.中药手工泛丸毕竟是一门长期积累的技艺,药典及教课书中的描述对泛丸新手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在练习中不断的完善和领悟,吸收模起点理论、编制中药泛丸操作规程,会使这门传统工艺得到有效推广.
作者:沈锦华;毛疆民;汪燕;冒群;毛全高;郭晶晶;李亚南;石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调气清解法治疗早期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早期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予以低碘饮食,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调气清解方口服,3个月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计6个月.观察两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低抗体滴度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清解法治疗早期桥本甲状腺炎可以改善症状、降低患者的甲状腺抗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奚治斌;汪悦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建立凹纹胡蜂药材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Lowry法测定标准小牛血清蛋白(BSA)和凹纹胡蜂药材中的蛋白质含量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该方法线性及相关度良好,线性范围较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较佳;用该方法分别对不同产地的3批凹纹胡蜂药材中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蛋白质含量分别为:德宏州(批号:20150630)12.37%,保山市(批号:20150927)13.08%,曲靖市(批号:20151112)9.63%,药材含水量经测定依次为6.12%、9.92%、10.17%.结论:不同产地凹纹胡蜂药材中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采自曲靖市的样品蛋白质含量偏低;实验采用的改良Lowry法测定结果准确、简便、稳定,适用于凹纹胡蜂药材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作者:杨志斌;翟宝祺;杨红;刘衡;李成功;张艳;许忻;许传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补肾健脾活血方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利血生、鲨肝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完成的化疗周期数;观察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血常规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完成的化疗周期数,Karnofsky评分、血常规的变化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补肾健脾活血方能明显减轻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
作者:付正丰;岳秀永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推动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提升,对本科教学实验项目设计、优化及改革,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对本科教学实验室开放使用及对中医药传承及科普工作的推进等方面展开论述.
作者:俞捷;薛咏梅;唐柱生;赵怀清;陈林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龙胆泻肝汤常用于治疗眩晕、中风、阴痒、淋证等疾病,王丽华主任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龙胆泻肝汤治疗下肢痹证亦可取得明显疗效.王丽华主任在诊疗中注重发散思维,提出“肝主筋,痹证可从肝论治”的观点,笔者通过病案举隅对其诊治痹证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杨燕;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癌性贫血,即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故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确切.笔者收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癌性贫血的研究文献,从“虚实辨治”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及归纳,着重体现中医药治疗癌性贫血的作用与价值,为临床治疗癌性贫血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俞雷;罗明;胡艳;王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传统“中药药剂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授课为教学方式,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针对“中药药剂学”在教学方式上改变的需要,以及PBL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优点,通过“选取对象、分配角色、确定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和探讨、课堂讨论、课后总结与评价”等方面对“中药药剂学”以及“PBL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作者:张文平;柯瑾;刘娜;程欣;侯安国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