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临床分期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

王明华;唐培兰;王光先;罗会林;赵春广

关键词:乳腺癌, 临床分期, 骨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分期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行全身骨显像.结果检出骨转移41例,统计显示不同临床分期转移率之间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结论说明随临床分期I到Ⅳ期骨转移率逐渐增加;且病灶转移以中轴骨为主(81.4%),四肢及颅骨转移则较少(18.6%).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神经外科中并非罕见,其治疗效果良好,但仍有2.1%~3.45%的死亡率[1].我院自1988~19933年收治CSDH 68例,疗效满意.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及降低血肿复发率,现报告于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谌鸿斌;黄逢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对325株分离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双倍稀释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2种常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MIC90值分别为16mg/L,32mg/L,2mg/L,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抑菌率为82.5%~94.7%;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MIC50值为<0.03mg/L~0.25m/L,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抑菌率为92.9%~100%.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

    作者:宋振民;石磊;李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M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40例疗效观察

    1994年4月至1999年6月,我们用M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0例(50例次),报告如下.

    作者:黄竹筠;何永胜;黄万胜;郭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准化

    免疫组织化学是用标记的抗体对细胞或组织内相应的抗原进行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随着其检测方法的不断提高和试剂盒的出现,实验室的条件要求并不高,所需的设备只要是能开展常规病理工作的临床病理科室和教学科研单位均已备,使得免疫组化技术得以广泛开展.所以我们认为在慎重、合理、节约的原则下只要有条件的单位应该积极地开展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的逐渐普及,怎样才能保证其结果的可靠性,使之能真正成为病理诊断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免疫组化标准化是免疫组化成功的关键.根据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免疫组化标准化介绍一些体会.

    作者:刘华庆;欧阳旭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雪莹洁白露治疗氟斑牙23例疗效观察

    氟斑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性疾病,贵州为流行区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同一时期萌出的牙釉质上出现白垩色至褐色的斑块,严重者伴有釉质的实质缺损,严重影响美观.国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磨除酸蚀法,复合树脂贴面法,烤瓷牙修复法,但均需磨损不同程度的牙质.我们采用雪莹牙齿洁白露对23人290个牙进行夜间漂白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瑛;王永秀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视神经脊髓炎伴肺结核一例

    患者,女,32岁.1984年8月突然出现双目失明,无肢体麻木无力,诊断球后视神经炎,予激素治疗1月后右眼视力恢复至0.3,左眼无光感,之后无恢复.1999年3月出现右眼视力下降,胸部束带感,并逐渐出现由双下肢至胸背部麻木感,双下肢无力.MRI示胸2节段脊髓内有一小片状长T2信号,胸6~8节段脊髓内可见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诊断视神经脊髓炎,予激素治疗后右眼视力恢复至0.3,双下肢麻木无力好转.10月再次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双下肢麻木无力,继续激素治疗得到改善.11月因胸闷咳嗽咳痰摄胸片提示双肺空洞型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症状好转.2000年6月右眼视力下降、双下肢麻木无力再发,无大小便障碍.

    作者:张大传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测定及意义

    一氧化氮(NO)是一种自由基性质的气体,也是机体细胞间,细胞内重要的信使分子、效应分子和免疫调节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作用,参与和调节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人体内一种天然的抗氧化酶,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氧自由基损害等多种功能[3].我们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NO及SOD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它们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李相新;谭波;杨运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肺大疱外科治疗43例临床分析

    1989年6月至2000年6月,我科共手术治疗肺大疱43例,随访6月至8年未再复发,效果满意.

    作者:吴锡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贵阳市2000年街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献血法>的实施,全国各地的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血液中心都采用了采血车进行街头采血,一方面方便市民献血,另一方面为<献血法>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我中心也起用了两台采血车,一台在我市繁华和人口流动大的闹市街口,另一台在公园门口进行定点采血,从2000年元月1日至12月30日共有无偿献血人员6 039人次,采集血液1 205L,现将街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卫莉;冯燕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DCVD)超声心动图与临床特点.方法采用HP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伴有心悸、气短或心律失常的3433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及l25例50~59岁老年前期患者进行心脏探查.结果DCVD检出率为52.48%,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以后检出率显著增高,性别差异不显著.瓣膜损害以主动脉瓣轻度钙化及轻度关闭不全多见,可合并房室扩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DCVD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显著多于合并肺心痛者.老年前期组瓣膜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老年组.结论DCVD老年前期即可发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高血压、冠心病关系密切,瓣膜损害及瓣膜功能失调多为轻度,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张磊;龚倩;李翔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双侧唇裂修复中唇珠成形的改进

    唇裂修复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手术塑造一个接近正常外形和功能的唇形态,但往往修复后的上唇形态没有正常的上唇那样丰满生动.而双侧唇裂的修复更比单侧唇裂难度大.术后常常出现红唇凹陷及唇珠缺如等Ⅱ期遗留问题.我们自1989年至1999年在89例双侧唇裂修复手术中,利用前唇红唇粘膜瓣修复红唇中部及唇珠重建,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香;罗洪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人发与其它缝线在动物组织中的病理变化及眼部美容整形手术的应用

    目的探索人发取代其它缝线在眼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方法观察人发与其它缝线在动物组织中的病理变化及临床上的应用,人发来自健康17~28岁女性,比较缝线为无损伤缝线、丝线、羊肠线.大白兔38只,将4种缝线分别缝合于大白兔背部两侧肌层,深约3mm,观察1周、4周、12周、24周组织中的病理变化.结果证实人发明显优于其它缝线.镜下所见,人发反应轻,然后依次为无损伤缝线、丝线、羊肠线.用于眼部美容整形手术共142例,以双重睑为例,1周的眼部肿胀反应相当于丝线一月的反应.结论人发物美价廉,来源广泛,创面保持清洁,不易污染,愈合没有蜈蚣足样瘢痕,建议应广泛用于眼部美容整形手术中.

    作者:王健英;李建阳;屠云松;王鲜;夏园玲;曾宪筠;姜淑芬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观察研究

    输液过程中和输液完毕后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广义上统称为输液反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微粒(直径50μm以下的非代谢性颗粒)增加而导致输液反应是一个重要原因[1].本文对输液中微粒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作者:胡晓波;饶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病人影响的比较

    目的总结不同麻醉状态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病人麻醉中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选择佳麻醉方法,提高手术麻醉期的安全性.方法比较甲减患者在硬膜外阻滞和静-吸复合全麻+小剂量连续硬膜外阻滞(简称小剂量连硬),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BP、HR、EKG、SPO2和EtCO2的变化.结果连硬麻醉后BP、HR波动大,呈明显下降,BP低5.33/4.0KPa,HR41次/min;静-吸复合全庥+小剂量连硬麻醉病人术中HR、BP、EKG、SPO2和EtCO2均较为平稳,术毕清醒快;术前准备欠充分者,HR、BP波动大;未经替代疗法的病人麻醉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HR和BP骤升骤降.结论充分术前准备,静-吸复合全麻+小剂量连硬可能是甲减病人更为合适的麻醉方法.

    作者:朱昭琼;余志豪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胸壁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26例报告)

    胸壁结核是中青年较常见的胸壁疾病,大多系来源于肺或胸膜结核的继发病.我科自1987年2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胸壁结核26例,均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世璋;甄运寰;张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尤脱欣联合奥平栓治疗尖锐湿疣复发33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引起的性接触传染病.治疗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微波、手术切除、免疫治疗等.但单种治疗方法常常不彻底,容易复发,我院采用0.5%鬼臼毒素酊(尤脱欣)联合奥平栓治疗复发病人33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漏斗胸矫正术中的应用

    漏斗胸是部分胸骨及相邻的肋骨凹陷引起的一种先天性胸骨畸形.使心脏受压、移位、心肺功能受损,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院于1995~1999年行小儿改良“V”型彻骨治疗漏斗胸矫正术,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收到满意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岳嘉;饶永霞;舒丽兰;韩云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发热、昏迷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8岁,大学生,因发热20余天,肠粘连术后7天,神志不清3天于2000年9月27日急诊入院.20余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为38~39℃,伴腹胀、腹痛、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7天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肠粘连)而行手术治疗.术后消化道症状有所减轻,但发热不退.3天前出现逐渐加深的意识障碍,伴尿失禁,当时查体颈强直.既往于5月前曾因发热、消瘦诊治于我院,诊断为:盆腔脓肿、急性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8.9℃,呼吸24次/min.血压16/11KPa,浅昏迷状,消瘦,呼吸尚平稳,心率120次/min,律齐,双肺听诊无异常,腹软,下腹见一已拆线切口,下段约2cm的切口未愈合,敷料有渗血,切口探查示裂口与腹腔不通,臀部皮肤可见压红,脑膜刺激征阴性.压眶有反应,双瞳正圆等大,直径约3mm,光敏,四肢肌张力可,强痛刺激时四肢有反应,活动度不大,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徐忠祥;于娜;吴岳洲;徐平;詹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腹水致阴道后壁疝误诊一例

    患者女性,61岁,林业退休工人,因阴道内包块突出3月余,于1999年10月6日人我科.患者四月前因发热、腹痛、纳差,在当地卫生院住院半月好转出院(诊断及治疗不详).不久在用力大便后突感阴道有肿物脱出,似鸡蛋大,伴腰骶及会阴坠胀,站立时尤甚,开始平卧休息后可还纳入阴道,以后肿物逐渐增大,休息不能还纳,行走困难,下身有灼痛及潮湿感.患病以来,常感夜间发热、汗多、睡眠及饮食差,大便时干时稀,小便色黄.经型G7P7,47岁绝经.查:T37 8℃、P82次/niin,R22次/min,BP16/10kPa,痛苦病容,神清合作,两颧稍许潮红,心肺(-)、肝脾(-),脐周有深压痛.

    作者:韩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脑干桥延交界区脓肿一例

    患儿男性,5岁半.因双眼斜视,右面瘫、声嘶3月于2001年3月8日入院.入院前无发热、畏寒、头昏、头痛、呕吐等.入院时神清,一般情况好,双瞳孔直径3mm,光反射灵敏,右第Ⅲ~Ⅶ颅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功能缺损,左侧上下肢共济失调,左侧锥体束征阳性.头部MRI示桥延交界区囊性占位.入院诊断:右侧桥延交界区囊性病变.于3月15日在全麻下手术,枕下正中入路,扩大第四脑室正中孔暴露桥脑及延髓,见右侧桥延交界处明显向后膨出,用5号腰刺针穿刺抽出约5ml淡黄色粘稠脓液后,局部塌陷明显.用庆大霉素10万U加入NS100ml冲洗手术野,彻底止血后关颅.

    作者:李玉明;孙业忠;杨建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