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君;传良敏;杜琼
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为探讨贵阳地区淋球菌(NG)与其它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情况,我们于1999年3月至2000年10月,对493例慢性淋病患者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念球菌(CD)检测,为慢性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和保障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熊兵;杨敏红;周恺;曹彬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病理过程非常复杂,多年来不断探索新的治疗途径.“个体化”治疗方针取得一定的疗效,大大提高了此病的治愈率,但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基础研究发现,炎性介质和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轻型向急性重症胰腺炎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阻断炎性介质的作用和改善微循环,可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并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生长抑素在我院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旨在评估其治疗价值.
作者:倪平志;许进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合适浓度.方法选择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男性患者60例.硬膜外术后止痛与观察于术后4小时进行,随机分6组,双盲法注入“止痛液”8~10ml,A、B、C、D、E及F组分别为:0.1%、0.15%、0.20%、0.25%、0.30%罗哌卡因及生理盐水.注药前及注药后30分钟记录VAS;阻滞区健侧运动神经反射变化;阻滞区的健侧指令运动变化.结果VAS评分:A、B、C、D及E组与F组比较均P<0.01;阻滞区运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阻滞区指令运动减弱或消失.结论0.15%罗哌卡因是较合适的低位硬膜外止痛浓度.
作者:许为敏;郭继龙;樊小兵;李涵葳;刘新波;刁文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与寿命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为准确掌握贵阳市南明堂省直机关老年人患高血压现况,以便开展正确有效的防治.近2年来,笔者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过渡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各种血细胞分离机的相继问世,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化疗并结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heral Blood Stem Transplantation简称PBSCT),已成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PBSCT受到低温保存技术及冷冻设备的限制,影响了其广泛应用.我中心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合作,首次对一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非冷冻保存回输,报告如下.
作者:邓振明;邓晓蓬;吴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29天,因“腹痛、双下肢浮肿2月,加重伴腹胀、胸闷、气促7天”,于2000年10月8日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轻度黄染,右肺叩浊,呼吸音低,未闻音,心脏无特殊发现,腹膨隆,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未扪及,移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WBC10.3×109/L、Hb133g/L、PLT161×109/L,尿常规:尿胆原(2+),RBC、WBC正常范围,肾功能正常,肝功能:ALT856u/L、AST639u/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均为(-),RF(-),抗ANA(-),抗ds-DNA(-),ENA多肽抗体谱(-),PPD(+),胸水,腹水为渗出液,抗酸染色(-),未见恶性细胞,流氏细胞学DNA倍体周期分析为正常二倍体细胞.经抗炎、利尿、抽胸腹水后胸腹水很快消退,症状缓解.
作者:桂坤;张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寻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术.方法同时采用多个扩张器对邻近区域的皮肤进行扩张,当扩张皮肤面积大于扩张器基底面积与缺损区面积之和时,扩张结束.经一次手术完成修复治疗.结果共治疗11例,经随访0.5~3年,外观和功能较满意.结论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如缺损区边缘有适量的正常皮肤软组织,本方法能取得较传统手术方法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自力;郭晓波;赵桂香;朱文;王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男性,19岁,因反复咳嗽、咯血4+月加重伴关节疼痛20天入院.4+月前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乏力、盗汗、发热(体温未测),就诊于水城县医院,诊断为“支扩”,予青霉素、利君沙治疗2周无好转,且出现右胸痛,摄胸片提示肺结核,遂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对症治疗1周,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出院.出院后续服上述抗痨药,2周后上述症状复发并间断出现鼻衄,每次量约50ml.其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肺结核及副鼻窦炎,治疗同前.20天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伴有胸闷、气促,全身肌肉痛,四肢关节疼痛,非游走性伴晨僵,咯血每日约100ml而入我院.体查:T37.8℃,P90次/min,R20次/min,BP14.9/10.9kPa,急性病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右肺呼吸音较左肺略低,双肺无干湿性音,HR90次/nun、律齐、无杂音,腹阴性,双肾区轻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无红肿.
作者:王伟;王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患者女性,61岁,林业退休工人,因阴道内包块突出3月余,于1999年10月6日人我科.患者四月前因发热、腹痛、纳差,在当地卫生院住院半月好转出院(诊断及治疗不详).不久在用力大便后突感阴道有肿物脱出,似鸡蛋大,伴腰骶及会阴坠胀,站立时尤甚,开始平卧休息后可还纳入阴道,以后肿物逐渐增大,休息不能还纳,行走困难,下身有灼痛及潮湿感.患病以来,常感夜间发热、汗多、睡眠及饮食差,大便时干时稀,小便色黄.经型G7P7,47岁绝经.查:T37 8℃、P82次/niin,R22次/min,BP16/10kPa,痛苦病容,神清合作,两颧稍许潮红,心肺(-)、肝脾(-),脐周有深压痛.
作者:韩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不同麻醉状态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病人麻醉中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选择佳麻醉方法,提高手术麻醉期的安全性.方法比较甲减患者在硬膜外阻滞和静-吸复合全麻+小剂量连续硬膜外阻滞(简称小剂量连硬),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BP、HR、EKG、SPO2和EtCO2的变化.结果连硬麻醉后BP、HR波动大,呈明显下降,BP低5.33/4.0KPa,HR41次/min;静-吸复合全庥+小剂量连硬麻醉病人术中HR、BP、EKG、SPO2和EtCO2均较为平稳,术毕清醒快;术前准备欠充分者,HR、BP波动大;未经替代疗法的病人麻醉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HR和BP骤升骤降.结论充分术前准备,静-吸复合全麻+小剂量连硬可能是甲减病人更为合适的麻醉方法.
作者:朱昭琼;余志豪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氟斑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性疾病,贵州为流行区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同一时期萌出的牙釉质上出现白垩色至褐色的斑块,严重者伴有釉质的实质缺损,严重影响美观.国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磨除酸蚀法,复合树脂贴面法,烤瓷牙修复法,但均需磨损不同程度的牙质.我们采用雪莹牙齿洁白露对23人290个牙进行夜间漂白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瑛;王永秀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89年6月至2000年6月,我科共手术治疗肺大疱43例,随访6月至8年未再复发,效果满意.
作者:吴锡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儿童期的声带小结、息肉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疗效欠佳,且疗程迁延长达数月至数年,对患儿和家长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为此我们改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间,我科经纤维喉镜下手术摘除的儿童声带小结、息肉35例报导如下.
作者:郭洪源;李家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DCVD)超声心动图与临床特点.方法采用HP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伴有心悸、气短或心律失常的3433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及l25例50~59岁老年前期患者进行心脏探查.结果DCVD检出率为52.48%,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以后检出率显著增高,性别差异不显著.瓣膜损害以主动脉瓣轻度钙化及轻度关闭不全多见,可合并房室扩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DCVD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显著多于合并肺心痛者.老年前期组瓣膜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老年组.结论DCVD老年前期即可发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高血压、冠心病关系密切,瓣膜损害及瓣膜功能失调多为轻度,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张磊;龚倩;李翔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宫内节育器(ⅢD)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且可逆的避孕措施.但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进入绝经期后取出ⅢD成为棘手的问题,特别在绝经年限较长的带器者中更为突出.我们采用乙烯雌酚口服,改善绝经期妇女的阴道和宫颈萎缩情况,解决困难取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元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溃肠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我们从1993年至今,用导肠液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用药,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导如下.
作者:谢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腹膜后途径,采用腹腔镜技术对2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囊肿去顶术,并与9例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膜后途径手术的手术时间稍长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创伤小、效果好的有效方法.
作者:兰文纲;杨江根;吴志亮;叶其伟;黄东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尖锐湿疣(CA)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引起的性接触传染病.治疗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微波、手术切除、免疫治疗等.但单种治疗方法常常不彻底,容易复发,我院采用0.5%鬼臼毒素酊(尤脱欣)联合奥平栓治疗复发病人33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恶性肿瘤放疗后可继发白血病,现将我院1988~1998年遇见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刚;米宇俊;金长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双倍稀释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2种常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MIC90值分别为16mg/L,32mg/L,2mg/L,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抑菌率为82.5%~94.7%;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MIC50值为<0.03mg/L~0.25m/L,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抑菌率为92.9%~100%.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
作者:宋振民;石磊;李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