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剑江;李燕;李洪燕;刘悦;陈晓光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将腺病毒包装的反义HIF-1α(Ad-antiHIF-1α)和腺病毒包装的lacZ标志基因(Ad-lacZ)注射入人大肠癌鸡胚移植模型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中,观察他们对鸡胚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注射Ad-antiHIF-1α组血管稀疏、纤细,一级血管数(16.8±1.6 vs 45.2±2.8,t=2.42,P=0.02<0.05)及二级血管数(34.8±3.6 vs 58.4±5.3,t=2.97,P=0.005<0.01)均明显少于注射Ad-lacZ组.结论:Ad-antiHIF-1α能有效抑制鸡胚移植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陈治;郑兴学;黄宗海;潘玉先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15INK4B(p15)基因转染对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和是否进行质粒转染分为3组:p15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未转染组.应用PCR检测外源性p15基因,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P15蛋白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应用MTT、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转染外源p15基因对EC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p15转染细胞存在外源p15基因,并有P15蛋白高表达;E C109-p15细胞生长速度低于对照细胞EC109-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细胞EC109-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20.8±1.3%vs54.3±3.2%,56.8±2.3%,P<0.01);流式细胞仪观察到P15蛋白高表达使EC109细胞发生G1/S阻滞,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62.4±7.1%vs38.0±5.8%,34.4±1.0%,P<0.01),S期比例显著低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21.1±1.3%vs 35.5±2.4%,36.3±0.7%,P<0.01),并出现亚G1峰(凋亡峰).透射电镜亦发现p15转染组发生细胞凋亡.结论:p15基因转染可以抑制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
作者:张学彦;刘铁夫;于旸;刘伟;崔希威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云南白族、纳西族与汉族幽门螺杆菌(H pylori)菌株vacA、cagA、cagE、iceA1、iceA2和babA2基因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H pylori相关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分离培养H pylori菌株;用pCR方法检测云南白族、纳西族与汉族菌株的vacA基因亚型及cagA、cagE、iceA和babA等基因;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胃黏膜炎症等级和H pylori定植密度等级.结果:iceA1检出率在重度慢性胃炎组和重度H pylori定植密度组明显高于中度慢性胃炎组和中度H pylori定植密度组.babA2基因在无、轻度、中度和重度H pylori定植等级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2.5%(1/8)、26.5%(9/34)、89.7%(26/29)和97.4%(37/38),不同密度组间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中重度组的检出率要高于另两组.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组,胃黏膜炎症等级和Hpylori定植密度组间,vacA基因亚型和cagA、cagE、iceA2基因型的检出率及其在三民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云南患者感染的H pylori菌株iceA1和babA2基因与H pylori致病性有关,而vacA基因亚型和cagA、cagE、iceA2基因型与致病性无关.
作者:王红;程丽;杨宇梅;周曾芬;张建中;和泽元;陶中原;木金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灵长类动物肝纤维化模型制作方法,建立与人类肝纤维化更接近的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方法:猕猴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皮下注射400mL/L CCl40.8 mL/kg,连续10 wk,同时辅以高脂饲料饲喂.注射CCl4后11wk,检测肝功相关的血清蛋白、血脂浓度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球蛋白(GLO)、血清总胆固醇酯(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胆红素(TBIL)、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2 017.1±244.5 nkat/L vs550.1±72.8 nkat/L,1 978.6±237.0 nkat/L vs 488.9±55.2 nkat/L,47.7±5.4 g/L vs 41.5±6.1 g/L,4.2±0.5mmol/L vs3.3±0.4 mmol/L,1.1±0.2mmol/Lvs0.5±0.1 mmol/L,1.9±0.3 mmol/L vs 1.4±0.2 mmol/L,9.5±1.2 μmol/Lvs6.3±0.8 μmol/L,419.3±42.1 μg/Lvs 68.4±8.2 μg/L,274.6±32.2μg/L vs 39.4±4.5 μg/L,269.7±18.2μg/L vs 103.7±12.3μg/L,P<0.01),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74.3±8.4 g/L vs 84.3±7.7 g/L,34±4.3 g/L vs41.7±4.8 g/L,P<0.01).纤维化动物肝组织显示,肝小叶间纤维增生,部分纤维细胞向肝细胞间延伸.结论:成功复制猕猴肝纤维化模型.
作者:庞荣清;刘建昆;何占龙;王惠萱;张步振;王鹤桦;杨勇琴;屈璐;潘兴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利用小分子物质特异性沉默基因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研究正在利用这些小分子物质的作用而创造出新的治疗性药物.小干扰RNAs(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有可能成为这类药物中的新成员.本文将从siRNAs的沉默机制、基因沉默效率、表达载体,siRNAs在活体内的应用以及作为可能的治疗性药物等方面,探讨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巨大潜能.
作者:胡迎宾;李定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选择性攻击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导致β细胞的损害以及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虽然临床上1型糖尿病的发病是一个突发事件,但根据对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跟踪研究发现,在出现高血糖的几年前就可检测到患者体内存在抗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通常在发病的1 a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会发生恶化.因此,通过应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明显糖尿病出现前机体的异常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糖尿病发病机制,为预防或治疗1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以NOD小鼠为例,总结了机体免疫耐受在维持自身稳定、调节免疫平衡中的机制和NOD小鼠免疫耐受的缺陷及其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作者:孙纳新;杨桂文;安利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肝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学配伍意义.方法:分别给正常大鼠及CCl4造模肝纤维化大鼠灌服益肝康及其拆方-丹参小复方(丹参、黄芪、归尾),提取药物血清,温育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SMA表达.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药物血清对HSC的3H-TdR掺入及α-SM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A组(正常大鼠药物血清)中,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药物血清50 mL/L浓度组对3H-TdR掺入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00、200 mL/L浓度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拆方:14.48%,25.95%vs 0,全方:16.66%,23.77%vs 0,P<0.01);全方与拆方各浓度组对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吸光度:0.042±0.002,0.048±0.001 vs 0.061±0.004,P<0.01).B组(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中:50、100、200 mL/L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药物血清组对3H-TdR掺入(全方:8.02%,18.36%,29.53%vs 0,拆方:7.44%,16.80%,30.01%vs 0,均P<0.01)及α-SMA表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吸光度:0.038±0.001,0.044±0.002 vs 0.065±0.002,均P<0.01).相应浓度的全方与拆方药物血清之间对3H-TdR掺入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全方优于拆方(P<0.05).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对3H-TdR掺入及α-SMA表达抑制作用优于正常大鼠药物血清(P<0.05).结论:益肝康及丹参小复方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全方作用优于拆方,肝纤维化大鼠药物血清作用优于正常大鼠药物血清.
作者:房红梅;姚希贤;姚金峰;王军民 刊期: 2005年第16期
G1/S检测点是细胞增殖的关键步骤,细胞在该点对DNA损伤、各类信号传导因子等复杂的细胞内外信号进行整合和传递,决定细胞是否进行分裂或发生凋亡.G1/S检测点的调控涉及到正性调控子(如CDK-cyclins和E2Fs)与负性调控子(如CDKIs)间相互作用,蛋白质泛素化、CDC25、信号转导系统等对其调控也至关重要.以下针对G1/S检测点调控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童锦禄;冉志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血清流行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调查了北京不同地区(城区、郊区、山区)55岁及以上的老人2 006例,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IgG抗体.结果:老年人群总的H pylori感染率为83.4%;山区高于城区和郊区(91.1%vs 82.6%,77.2%,P<0.01),重体力劳动者,低文化程度和有胃病史者H pylori感染率高于脑力劳动、高文化程度和无胃病史者(84.9%vs77.9%,f=7.769,P<0.05;OR=0.694,t=4.198,P=0.040;89.3%vs 83.0%,P<0.05);高蛋白饮食者Hpylori感染率低于素食者(81.3%vs88.4%,t=12.03,P<0.01)、经常喝茶者不喝茶者(OR=1.353,t=4.533,P<0.05),不同年龄段的老人H pylori的感染也存在显著差异(60-65 vs 80岁以上,90.4%vs 83.1%,P<0.01).结论:H pylori在北京老年人群中存在着较高的血清流行率,并且与地区、职业、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及病史有关.
作者:张玫;汤哲;汤欣;蔡玲;张辉;孙书春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GABA对小鼠回肠平滑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GABA的作用与β受体、NO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离体回肠收缩张力的变化为指标,观察GABA的作用,GABAA受体抑制剂木防己苦毒素picrotoxin,β受体的阻断剂propranolol,NOS抑制剂L-NNA,cGMP合成酶的抑制剂ODQ对GABA作用的影响.结果:GABA抑制小鼠回肠平滑肌自主收缩活动.1×10-6和1×10-3mol/L GABA抑制率分别为34.71±7.35%和22.23±4.69%.picrotoxin没有改变GABA的抑制作用.L-NNA减弱GABA的抑制作用,ODQ也减弱GABA的抑制作用.NO供体L-Arg(5×10-7mol/L)使GABA(1×10-6mol/L)的抑制效应减弱,但不影响GABA(1×10-3mol/L)的抑制作用.propranolol(3×10-6mol/L)减弱GABA的抑制效应.结论:GABA对小鼠回肠自主收缩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需要cGMP和NO的参与;β受体兴奋时对GABA抑制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田琴;胡还忠;马立群;汪长东;王晓敏;梁华敏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对实体肿瘤内部血管生成和功能认识的增加,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量促血管生成因子及抗血管生成因子的发现使学者们意识到肿瘤内血管的生长具有可调节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大量针对VEGF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开拓了治疗肿瘤的新途径.目前,多种药物正处于临床前期和临床期试验过程.现将就VEGF的结构、功能、表达调节、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介绍.
作者:陈曦;刘连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创伤及感染后严重的并发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在MODS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MODS的启动器官.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使肠腔中的细菌、内毒素移位,各种炎症递质的共同作用触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终导致MODS.文中对近年肠道在MODS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盛新华;石汉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即使是在外科切除这样的根治疗法之后,其复发率还极高.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酒精,饮水污染和遗传因素是其主要病因.能通过化学预防限制这种趋势吗?癌的化学预防,可定义为用特定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学制剂去倒转、抑制阻止侵袭性的癌的发生,作为一种癌控制的新方法而获得显著成效.现综述维甲酸类、干扰素、奥替普拉、环氧合酶2抑制剂、硒、姜黄素及叶绿酸在肝细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化学预防是肿瘤学中出现的一个新领域,在这个领域基础和临床的研究者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作者:郭婧;李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近年,随着对肝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肝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等细胞移植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为肝脏终末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实验模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阐述,为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孙超;李定国;陈源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NAFLD的发病过程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NAFLD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物质代谢紊乱及肝细胞坏死、炎变和纤维化的形成.大量实验证实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参与了这一过程.
作者:刘晓君;杜雅菊;沈滨;潘林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别采用胆囊次全切除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加直接瘘口修补或胆囊壁补片修补、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或肝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Roux-en-Y胆肠内引流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2例Csendes Ⅱ型,1例胆囊切除加直接瘘口修补术后3 a再次出现结石改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1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或肝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术后2 a复发胆总管结石行胆管探查取石术后痊愈.1例Csendes Ⅳ型患者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4 a内胆道感染发作3次,经抗生素和利胆治疗后缓解.结论:Mirizzi综合征病理类型不一,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技术,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对不同病理类型的Mirizzi综合征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连新;陈炜;郭化鑫;宋宣;刘冰;武林枫;张伟辉;姜洪池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属孤核受体家族,包括LXRα(NR1H3)和LXRβ(NR1H2)两种同源亚型,LXRα在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组织中大量表达,在肝脏中含量多;而LXRβ表达广泛.LXRs作为一种氧化固醇激活的核受体,参与机体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包括胆固醇的代谢和转运、脂肪的形成、糖原异生和炎症等过程.本文对LXRs的结构、分布、其信号通路及在胆固醇代谢、脂肪酸合成中的一些重要作用做出一简要综述.
作者:艾正琳;陈东风;王晓敏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喜树碱类衍生物与celecoxib联合用药的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同时观察celecoxib对CPT-11引起裸鼠腹泻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结肠癌细胞系在联合应用celecoxib后对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敏感性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celecoxib与喜树碱联合用药后HT-29细胞的凋亡比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P5 3)的表达.以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celecoxib与CPT-11联合应用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并且观察celecoxib对CPT-11引起腹泻及体重减轻的影响.结果:celecoxib可以显著降低三种喜树碱类衍生物对四种人结肠癌细胞系的IC50值,并且这种降低的程度与COX-2的表达密切相关.在HT-29细胞,celecoxib和CPT的联合应用使其凋亡率达到51.4%,而CPT单独使用的凋亡率为24.4%(P<0.01).同时,celecoxib可以使CPT处理组的G0/G1期细胞增加并降低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P<0.01).celecoxib和CPT的联合应用可以降低COX-2和Bcl-2的表达,增加Caspase-3和P53的表达.HT-2 9细胞裸鼠移植瘤实验中,celecoxib(60 mg/kg)与CPT-11(25 mg/kg)的联合应用使肿瘤生长明显抑制,其抑制率为78.77%(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CPT-11(25 mg/kg)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celecoxib(60 mg/kg)可以明显减轻CPT-11引起腹泻症状,降低其腹泻评分(0.33±0.52vs 2.33±0.82,P<0.01),并降低腹泻的发生率(16.67%vs 83.33%,P<0.05);另外,celecoxib(60 mg/kg)可以明显缓解CPT-11引起的裸鼠体重减轻(17.54±11.3 g vs14.56±2.16 g,P<0.05).结论:celecoxib可以增强CPTs的体外、内的抗肿瘤活性,这种作用可能与增加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有关.另外celecoxib可以减轻CPT-11引起的腹泻,并缓解CPT-11引起的体重下降.
作者:付剑江;李燕;李洪燕;刘悦;陈晓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体外研究不同亚型干扰素-α(IFN-α2b,IFN-α2a,IFN-α1b)抗HBV活性和信号分子基因应答水平的差异性,以探讨用信号分子作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评价标准的可能性.方法:0.5,1,2,4,8 MU/L IFN-α2b,IFN-α2a,IFN-α1b作用于2.2.15细胞后,用Abbott诊断试剂盒分别检测上清中HBsAg,HBeAg的含量,并计算其抑制率;1 MU/L IFN-α2b,IFN-α2a,IFN-α1b作用于HepG2细胞后,利用RT-PCR及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胞内STAT1,IFNA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IFN-α对HBsAg,HBeAg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当IFN-α浓度为0.5,1 MU/L时,三组不同亚型IFN-α对HBsAg,HBeAg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当浓度为2,4,8 MU/L时,IFN-α1b组对HBsAg,HBeAg抑制率明显较IFN-α 2b,IFN-α2a组高(HBsAg:F=4.51,6.23;HBeAg:F=3.11,4.72,P<0.05),而IFN-α 2b,IFN-α2a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1 MU/L时,IFN-α1b处理组IFNAR,STA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IFN-α 2b组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FN-α1b,IFN-α 2b处理组IFNAR,STA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较IFN-α2a组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mRNA:F=5.26,15.6;蛋白:F=17.7,20.1,P<0.05).结论:IFN-α 1b,IFN-α 2b抗HBV活性较强,IFN-α2a较弱.用信号分子STAT1,IFNAR来评价IFN-α抗病毒活性则更为敏感.
作者:卢年芳;吴莹;唐霓;郑瑞强;朱亚彬;闫歌;张秉强;黄爱龙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在外科临床上,将距齿状线5 cm以内的直肠癌称为低位直肠癌.由于低位直肠癌所处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周围盆腔脏器特殊的比邻关系,使外科治疗的要求和难度较高,且术后的长期疗效不十分理想.随着双吻技术的产生与临床应用,结肠J型贮袋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曲志博;陈炜;刘连新;姜争 刊期: 200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