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给糖尿病患者树立信心,提高依从性

丁玲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树立信心, 空腹血糖, 摩尔, 健康生活, 药都, 年龄, 门店, 顾客
摘要:记得门店建立糖尿病健康生活馆初期,遇到一个顾客王叔叔,58岁,病史10年,到我们店测空腹血糖14.3毫摩尔/升,当时我就和他说“叔叔,根据您的年龄空腹血糖正常值是3.9~6.1毫摩尔/升,高了很多呢!”王叔叔有些不耐烦地立即回应我:“哦,没事呢!我糖尿病这么多年,长期这么高,也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什么药都吃过,几千块钱一疗程的都吃过,还不是一样没用,反正糖尿病又治不好的”.
糖尿病天地杂志相关文献
  • 黄金荠菜丸

    [主料]荠菜100克[配料]鸡胸肉100克、五花肉50克、虾肉20克、鸡蛋1个、小米10克、荸荠50克[调料]盐2克、味精0.5克、淀粉2克、葱姜末各适量[做法]1.先将鸡胸肉剁成肉泥,五花肉、虾肉切成小丁备用.2.荸荠洗净去皮剁碎,荠菜焯水过凉后切碎备用.

    作者:刘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来“瘦”≠老来寿——老年糖友更加需要力量训练

    很多人都认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做一些散步、快走、太极拳这些相对“舒缓”的运动比较合适,其实老年人同样需要“练肌肉”.拥有强壮的肌肉不仅仅让人更有力量,还能够改善整体代谢状况.通常从30岁开始,人体的肌肉开始丢失,到古稀之年大约会丢失四分之一.伴随肌肉量减少的是脂肪的增多,大家知道这种变化会对健康不利.由于肌肉密度要高于脂肪,所以有些老来瘦的老人虽然体重减轻了,但其实体脂率增高了,这并不健康.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较低的老年人死亡风险反而增高.

    作者:周智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花青素让糖尿病高危人群“解套”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些年来“炎症学说”备受关注,人们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机体长期的炎症反应后导致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便进展为糖尿病.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着一类植物化学物,它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对于容易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来说,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可以让糖尿病高危人群甚至是前期患者“解套”,这种物质就是花青素.

    作者:江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看血糖说饮食——光吃粗粮血糖更乱

    话说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首先要学会吃,科学合理的食物选择一方面可满足机体的营养素需要,另一方面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利于血糖控制.而谷类是我们传统膳食的主体,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有助于减低发达国家那种以高能量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弊端.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科学选择主食,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太精细的稻米、小麦不仅损失了谷粒表层所含的大部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而且由此导致的B族维生素缺乏也会影响糖代谢.我们提到糖尿病患者要多吃粗粮,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谷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另一方面也能预防机体B族维生素的缺乏,有助于改善糖代谢,但是有一些患者曲解了这句话或者说将吃粗粮发挥到极致,这样的做法可能适得其反.

    作者:周智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解读脆性糖尿病

    随着自我血糖监测的广泛应用,许多糖尿病患者通过测量血糖水平,了解引起血糖升高和降低的因素,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但是,有些人由于对食物、药物、体育锻炼和压力的反应过分敏感,血糖仍然难以控制,常常出现不可预测的大范围波动,即脆性糖尿病,脆性糖尿病常发生于15~30岁的患者,第二个小高峰在60~ 70岁,在这个阶段发生脆性糖尿病常有一些原因,比如未能感知的低血糖,合并一些慢性、非糖尿病的疾病,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脆性糖尿病,往往是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耗竭,因此频繁发生临床无感知的严重低血糖.

    作者:佟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胖人运动注意什么

    北京市朝阳区梁×我前不久查出了2型糖尿病,医生说我严重肥胖,首要任务是把体重减下来,不仅要控制饮食,还要增加运动.可是让我去跑步实在有点难,不仅跑不了一会就喘得不行,膝盖也疼.

    作者:周智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宠出来的糖宝宝

    说这个糖友是宝宝,有点儿言过其实.毕竟1 7岁的年纪被称作宝宝已经有些不合适了.但如果你和我一样见过他妈妈对他的宠爱之后,你也会赞同我的.糖宝宝患有2型糖尿病,体型肥胖,173厘米的身高,体重却足足有100公斤.管床大夫和我说,他的饮食简直是一塌糊涂,你去和他交流一下吧.看着管床大夫严肃的神情,我问了一句:“有什么特殊需要注意的么?”管床大夫扔过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幽幽地说:“注意他的妈妈.”这是什么意思?我带着满肚子的疑问,进了病房.

    作者:魏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肿瘤标志物升高或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张先生今年65岁,他是一名有6年糖尿病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要求住院调整治疗方案,趁着在医院调血糖的功夫,他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除了排查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之外,一些常规的检查指标也做了.检查结果表明:张先生的身体状况还算可以,除了颈动脉有小斑块之外,尚没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但是他有一项指标超标,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张先生知道后非常担心.

    作者:孔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血糖人群每天要按的10个穴位(上)

    足三里大家都知道足三里具有很多的保健作用,穴位歌中就提到“肚腹三里留”,即通治一切与胃肠有关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腹泻、便秘、胃胀等胃肠不适的患者,应每天按摩该穴.该穴的取穴方法无需赘述,每天用拇指按压200下(约5分钟),力量以可耐受为度,如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作者:徐赫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翡翠无骨冻

    [主料]小块排骨100克[配料]猪皮50克、鸡爪50克、西兰花50克、鲜豌豆50克[调料]盐2克、醋5毫升、辣椒油1毫升、麻油1毫升、生抽1毫升、葱段、姜片和蒜蓉适量[做法]1.将西兰花洗净切成小朵焯水过凉,鲜豌豆煮熟后用打碎机打成蓉备用.2.将猪皮、鸡爪、排骨一同焯水,取出后将猪皮上的肥肉刮除,然后锅里放水烧开,加入焯好的猪皮、鸡爪、排骨,放入葱段和姜片用小火熬1个小时左右,待汤汁粘稠时把汤里面的所有原料捞出,然后把捞出的排骨去骨备用.

    作者:刘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脚麻暗藏的心梗危险

    老李今年62岁,9年糖尿病病史,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可是,老李近特别烦,去年查出双下肢血栓,治疗后两条腿的膝盖以下还是发麻发凉,出去溜弯走一段路就感觉腿沉无力,并且夜里腿还爱抽筋,再加上眼睛患有白内障,视力也下降得厉害.听朋友说经常泡脚有好处,老李就坚持每天泡脚,可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腿也肿了,脚越泡胸口越闷.老李见状赶紧到医院来就诊.

    作者:柳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快速增重的贪吃蛇——食物成瘾和糖尿病

    如今的电子游戏市场越做越大了,但对于三四十岁的人们来说,在没有智能手机之前盛行的一些经典游戏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提起“贪吃蛇”、 “俄罗斯方块”等大家都是相当熟悉的.“贪吃蛇”游戏是经典手机游戏,既简单又耐玩.游戏时用上下左右不同的按键来控制蛇的方向,寻找吃的东西,每吃一口就能得到一定的积分,而且蛇的身体会越吃越长,身体越长玩的难度就越大,不能碰墙,不能碰到自己的身体,更不能咬自己的尾巴,等到了一定的分数,就能过关,然后继续玩下一关.通过控制蛇头方向吃蛋,使得蛇变长,从而获得积分.这是一条越吃越长的蛇,贪吃蛇对食物由衷的热爱,不管吃多少都不能够停下来,哪怕冒着生命危险(碰壁,咬到身体或尾巴)也打消不了它对食物的喜爱,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对食物的喜好也和贪吃蛇一样,只要一开始吃就根本停不下来,而这种贪吃其实是一种病,早在1 956年就有外国的学者提出“食物成瘾”的概念.

    作者:雨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做好胰岛素治疗的加减法

    当糖尿病患者认识到开始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之后,很多人会担心胰岛素治疗给生活带来不便,这让他们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常见的担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注射胰岛素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会妨碍我的日常生活.(2)注射胰岛素很痛,不敢自己注射.(3)注射胰岛素很复杂,担心自己学不会.要消除这些顾虑,靠医生、护士去解释或是靠病友现身说法,都不如让患者亲身体验更直接.选择一个好的注射装置,会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更容易地做好这道“加减题”.现在,我习惯于让我的患者去试用诺和笔(R)5来进行注射.

    作者:郑晓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食谱的制订方法(一)——利用食物成分表计算

    (接上期)我们都知道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牛奶、鸡蛋、蔬菜、谷类和鱼虾瘦肉类,把每天应该摄入的牛奶、蔬菜、鸡蛋、谷类中的蛋白质扣除,剩下的就是应该吃的鱼虾肉豆类所含的蛋白质了.水果和蔬菜蛋白质含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查食物成分表得知,牛奶蛋白质含量3%,谷类蛋白质含量通常10%,鸡蛋蛋白质含量12%,因此计算:250×3%=7 5克,200×10%=20克,一个鸡蛋约50克,可提供蛋白质(50×12%=)6克,57-7.5-20-6≈23.5克,我们建议每天吃一些豆制品含蛋白质约8克,23.5-8=15.5克,即为鱼虾瘦肉类应该提供的蛋白质,我们知道,鱼虾瘦肉类蛋白质含量约为15%,那么15.5门5%≈100克,就是每天鱼虾肉类应该摄入的重量.第二步的蛋白质也计算出来了.后计算脂肪的具体摄入量.

    作者:黄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五十六讲:如何识破低血糖的伪装?

    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带来的危害,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带来的益处.把戏五:意识不清、嗜睡昏迷王大爷退休后不久就查出糖尿病.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坚持每天晨练,早睡早起,雷打不动.周末的一天,家人起床时都快八点了.若在平时,王大爷应该已经结束晨练捎着早点到家了.不过今天有些反常,王大爷卧室房门紧闭,里面传出深一阵浅一阵的呼噜声,似乎睡得很沉.家人发现情况不大对头,推开门一看,王大爷躺在床上,脸上都是汗,衣服全湿透了,呼之不应,家人赶紧拨打120,将王大爷送到医院.化验发现是低血糖,补充了葡萄糖后,王大爷才慢慢清醒过来.事后医生告诉他,多亏家人发现、抢救及时,要不然王大爷很可能就这样永远地“睡”过去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当心!互联网+加出糖尿病

    网上订餐的能量陷阱工作节奏的加快催生了外卖送餐服务的蓬勃发展,尽管前几年受到了地沟油等负面新闻的影响,但这两年又出现了几个大型的外卖平台,看起来好像正规了,其实里面有很多还是原来的那些小餐馆.除了卫生安全隐患,外卖快餐的另一大健康危害就是能量超标,一方面很多外卖商家会采用送饮料、满减等优惠来吸引顾客,加上快餐本身多油多盐,能量摄入很容易超标,另一方面足不出户,餐到嘴边,本来整体就是静坐工作,活动量进一步减少.像小编的很多同事以前中午会下楼去吃饭,顺便散散步,现在都改成了网上订餐.

    作者:徐赫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如何做到简、便、廉、效

    简大家似乎都已经习惯了把药当饭吃的用药方案,尤其是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老年糖友们,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其实,简化用药很有必要,因为吃的药多了,出错的机会也就大了,难免会漏服或错服.而简化用药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做到有的放矢.还是以选降糖药为例,我们应当在一种药物用到大剂量仍不能控糖达标时再增加第二种药物,第二种药也用到大量血糖还不达标,再考虑启用胰岛素或增加第三种口服药,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推荐,首选是二甲双胍,如果血糖仍不达标,再加用二线药物.加药的前提是二甲双胍要用够量,《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随剂量(500~ 2000毫克/天)增加而增加,起效的小推荐剂量为5∞毫克/天,佳有效剂量为2000毫克/天.

    作者:张涛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什么样的膳食才是您的“菜”?

    201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即《成人糖尿病管理的营养治疗建议》中指出:不存在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的统一的饮食模式,因此我们更强调饮食计划的个体化、愉悦感和实用性.营养治疗不能纸上谈兵,只有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因素,才能让饮食即健康又快乐,便于患者执行和坚持.201 5年初发布的新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也建议,医学营养治疗应注意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交流管理模式应考虑患者的喜好、评估文化程度和计算能力以及文化障碍.所以说理想的营养治疗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作者:孔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磺脲类失效的原因与对策

    山东省淄博市吴××我是4年前查出的2型糖尿病,之前一直靠口服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控糖,血糖控制得基本达标,可是今年过了春节之后,血糖开始控制不住了,医生让我把两个药都加了量,血糖还是很高,医生说我属于磺脲类失效,建议我改用胰岛素.

    作者:周智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黑椒杏鲍菇

    [主料]杏鲍菇1 50克[配料]腰果10克、花生米10克、洋葱10克[调料]植物油3毫升、黑胡椒碎2克、生抽2毫升、白兰地1毫升、盐2克、味精0.5克、鸡蛋1个[做法]1.杏鲍菇洗净切丁,鸡蛋液打散,把杏鲍菇丁放入蛋液里面.2.把不沾锅烧至5成热后加少许油,然后把沾有蛋液的杏鲍菇一个一个放进去煎熟备用.3.洋葱切碎后放入锅中,加入油、黑胡椒碎煸香,放人生抽、盐、水、味精和准备好的杏鲍菇小火烤入味后大火收汁,出锅前烹白兰地,再倒入花生,腰果翻炒均即可.

    作者:刘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糖尿病天地杂志

糖尿病天地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糖尿病天地(上旬教育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