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妈今年65岁,患糖尿病10余年,长期服用优降糖及各种中药进行治疗,近3年来空腹血糖—直在12.0~15.0毫摩尔/升.后来因剪趾甲导致脚趾局部破溃长期不愈,脚趾颜色变黑坏死,于是前来就诊.秦大妈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双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足坏疽”.在诊治过程中,她提出一个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的糖尿病怎么‘跑’到脚上去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一项新调查显示,体重超标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截至2013年,全球共有21亿人肥胖或超重,约占世界人口的30%.美国新评估报告显示,全球体重超标人口已从1980年的8亿多上升至2013年的21亿.这份评估报告号称同类研究中“为详尽”的学术成果,总结分析188个国家30多年的研究数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已成糖尿病大国,因为常见,反而造成很多患者对治疗尤其是并发症的治疗不以为然,从而导致患上糖尿病性眼病的人越来越多.2012年,广东东莞4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7.6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又占糖尿患者的18.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尽管现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血糖仍不能达标,并处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之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翁建平近日在北京指出,医生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再配合两个层面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化设定及治疗的个体化选择,确保血糖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血糖水平是确诊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可以说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尔/升(110毫克/分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就算是不正常了,有糖尿病相关症状,任意时刻的血糖水平超过11.1毫摩尔/升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但有些人对糖尿病的确诊还是存在误解,一些本来没有糖尿病的人,因为某些现象而过度紧张把自己当成患者,而有些已经是糖尿病的人,却可能没有检查出来而延误了治疗时机,这都会给糖尿病的诊治带来麻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口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许多人会觉得十分麻烦,因此当一些标榜“无毒副作用”的降糖保健品出现在市面上并大打广告时,不少糖尿病患者跃跃欲试.专家提醒,任何保健品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不能代替药物,一些非法添加了西药的保健品非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其副作用更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使用胰岛素泵来治疗糖尿病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方法,专家提示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友们在夏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同时,专家还介绍了几种夏季使用胰岛素泵预防感染的方法.夏季使用胰岛素泵怎样预防感染?1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就很容易出汗,造成皮肤潮湿,胰岛素泵固定导管针头的粘贴胶布很容易松懈而脱落,自然针头就容易离开皮肤.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们知道胰岛素是体内已有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在体温下发挥生物作用.但它又是一种蛋白质,遇高温会变质凝固,失去生物活性.在炎热夏天,许多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保存胰岛素才好.糖尿病专家介绍,我们目前所用的胰岛素大多为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少数为猪或牛胰岛素,结构类似,应该是透明的.中效胰岛素另加了蛋白,是混浊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有些人认为“糖调节受损”就是糖尿病,心理上非常紧张;而另一些人觉得“糖调节受损”没啥感觉,又不影响吃喝,根本不拿它当回事,这两种态度皆不可取.我们说,“糖调节受损”虽然还够不上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却事关今后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 严重的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的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在未应用胰岛素很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运动不仅不能促进肌肉对糖的利用,而且能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使脂肪分解增加,易诱发酮症酸中毒.2伴有严重肾脏并发症者运动会减少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蛋白,加重糖尿病肾脏病变.此类患者不适于进行运动治疗.3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者,运动能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此类患者运动前应作严格的体格检查,即使允许参加适量运动,也应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方式,严密观察运动反应的各项指标,并要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切不可超过自身负荷能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但真得上了糖尿病,过的却是“清贫”的日子,比如每顿饭都不可吃饱,水果每次只能吃一小块,甚至好多水果都不能吃等.长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窦安翔说,糖尿病患者忌口是正确的,但不可盲目限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饭吃少了菜和油吃多了不少人以为“只吃菜、不吃饭”能减肥,糖尿病专家介绍,“事实与之相反,饭少吃了,菜吃多了,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导致热量超标、营养过剩.”我们来算一笔账:1克油中,大约有9个热卡的热量;在1克蛋白质中,大约有4个热卡的热量;相比之下,1克米饭中,也就只有4个热卡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会导致饮食中油多、蛋白质多,热量猛增,容易得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日常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给自己打胰岛素的场景并不少见,他们常常是往肚子或是大腿上扎上一小针.注射胰岛素看似不大复杂,可也不简单.除了正确的时间和合适的剂量外,如果部位方法不对,会导致身体受伤,打针部位脂肪增生,随之而来的是血糖控制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描述荔枝的千古名句.荔枝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其魅力就是贵为妃子的杨玉环也难以抵挡.荔枝味道鲜美甘甜,富含维生素C、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是人们心目中的高级果品,备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女性更是喜爱有加,但是如果连续多日大量食用可能会患荔枝病.其发病时出现饥饿感、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冷汗、无力,严重者出现抽搐、瞳孔缩小、脉搏细弱频速,呼吸不规则并突然昏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和吃糖的关系,很多人都闹不明白.单纯地多吃糖,只有可能造成糖尿,而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不吃糖或少吃糖那么简单,下面是关于糖尿病甜到忧伤的误区.流言:糖尿病是吃糖多导致的.如果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那说明已经病入膏盲了.真相:糖尿病和吃糖的关系,很多人都闹不明白.有些人认为平时少吃糖,就可以避免糖尿病,而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吃多了,这个看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表示,无糖食品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再额外添加任何糖的食品,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蜂蜜等.厂家即使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蔗糖,但还可以添加其他的“糖”,因此“不添加蔗糖”不等于“无糖食品”,不要误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在近十年之内,糖尿病患病人数少增加了100%!”近日,在《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委员母义明教授很忧心地指出.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运动后为什么身体会酸疼人体在安静状态下,肌肉中的糖类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而在运动时,特别是大运动量活动时,骨骼肌需要大量的能量,虽然此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大大加强,但仍然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气的需求,从而导致肌肉组织暂时处于缺氧状态.而糖在无氧状态下,会分解产生大量乳酸.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吃喝无度,孩子也会得“三高”“多吃一点,这样才能长得好!”“多喝一口,多吸收一点营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可能吃得饱喝得好,殊不知不适当的饮食,爱孩子可能变成了害孩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早餐,是我们一天中很重要的一顿饭.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何时起,很多人都不爱吃早餐,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对的.其实,有的时候早餐甚至是一天当中重要的一顿.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早餐.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的早餐搭配,应该是高纤维、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蛋白质丰富的早餐能让患者更扛饿,同时,血糖的波动也更小.但现实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食物的摄取量,很多人都选择不吃早餐,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