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血糖仍不能达标,并处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之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翁建平近日在北京指出,医生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再配合两个层面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化设定及治疗的个体化选择,确保血糖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在近十年之内,糖尿病患病人数少增加了100%!”近日,在《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委员母义明教授很忧心地指出.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全球有大约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是这些人患病的主要原因,但这两个原因孰大孰小,却一直没有定论.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他们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称,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的风险远比遗传风险高得多.这一结果对糖尿病的整体防治战略具有建设性意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为了降血糖,往往采取单纯的控制饮食,不敢吃饱饭,甚至不吃主食,以为只要少吃或不吃主食,就可控制餐后血糖不升高,导致糖友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症及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久而久之会感觉全身无力,精神状态不佳,甚至血糖不降反升,或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血糖水平是确诊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可以说空腹血糖高于6.1毫摩尔/升(110毫克/分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就算是不正常了,有糖尿病相关症状,任意时刻的血糖水平超过11.1毫摩尔/升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但有些人对糖尿病的确诊还是存在误解,一些本来没有糖尿病的人,因为某些现象而过度紧张把自己当成患者,而有些已经是糖尿病的人,却可能没有检查出来而延误了治疗时机,这都会给糖尿病的诊治带来麻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新发糖尿病,患癌风险提高八倍胰腺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至十万分之五,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万人.它的危险之处在于恶性度高,治疗效果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十分接近.“近几年,中国人胰腺癌发病率已大幅增加,特别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已成为胰腺癌高发区,发病率增加了近4倍,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提起糖尿病并发症,人们很容易想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很少听说它会影响肩关节,导致肩周炎.实际上,肩周炎也是糖尿病的报警信号之一,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如果无外伤等原因,出现一侧肩关节疼痛等,要有高度的警惕,在就诊骨科、按摩科之前,先进行血糖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引起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一项新调查显示,体重超标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截至2013年,全球共有21亿人肥胖或超重,约占世界人口的30%.美国新评估报告显示,全球体重超标人口已从1980年的8亿多上升至2013年的21亿.这份评估报告号称同类研究中“为详尽”的学术成果,总结分析188个国家30多年的研究数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妊娠糖尿病并不少见,妊娠糖尿病可使自然流产率、巨大胎儿及胎儿宫内窒息发生率以及妊高症、孕产期感染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因而要对妊娠糖尿病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健.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疗法,即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摄入和少量多餐等.然而,饮食疗法的作用有限,至少有2/3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无法依靠饮食疗法达到完全控制血糖之目的,需要使用药物才能控制血糖至理想范围.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今年42岁的马女士,现在的体重是130多斤,并不出格.但在两年前,马女士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217斤.让马女士体重快速降下来的,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减重手术.看到马女士减肥效果卓著,马女士家其他“胖子”也坐不住了,两年间还有其他7人陆续到医院做了手术,一家8口人,两年来减掉的重量,总计不下500斤!减重手术让一家人甩掉肥胖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王女士40多岁了,近1年来反复有外阴瘙痒,白带豆渣样,在医院检查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用药后瘙痒症状减轻,但一旦停药,又马上复发,这让王女士感到非常的苦恼.后来她去医院,经医生了解病情后,让王女士去查查血糖,结果显示:即查血糖16.5mmol/L,尿糖++++,次日复查空腹血糖为15.54mmol/L,尿糖++++.医生看了结果后告诉她:这反复不断的念珠菌性阴道炎,罪魁祸首可能就是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尽管现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但许多患者血糖仍不能达标,并处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之下.”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2014口服降糖药东西方论坛”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指出:2型糖尿病治疗已超越标准化,进入个性化时代,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等实际差异进行“量体裁衣”一体化管理.确保血糖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日常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给自己打胰岛素的场景并不少见,他们常常是往肚子或是大腿上扎上一小针.注射胰岛素看似不大复杂,可也不简单.除了正确的时间和合适的剂量外,如果部位方法不对,会导致身体受伤,打针部位脂肪增生,随之而来的是血糖控制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选择胰岛素治疗,医学专家在研究过程中也提示早期联合应用胰岛素在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由于不同的注射部位会有不同的吸收速度,继而影响血糖控制,所以在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可是很有讲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臀部注射不适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们知道胰岛素是体内已有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在体温下发挥生物作用.但它又是一种蛋白质,遇高温会变质凝固,失去生物活性.在炎热夏天,许多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保存胰岛素才好.糖尿病专家介绍,我们目前所用的胰岛素大多为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少数为猪或牛胰岛素,结构类似,应该是透明的.中效胰岛素另加了蛋白,是混浊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美国“医药日报”报道,《细胞》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肥胖者更可能罹患某些类型的癌症.研究所数据表明,肥胖症可能会导致乳腺癌、肠癌、甲状腺癌等几种类型癌症风险的增加.科学家发现,肿瘤与肥胖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HIF-1α)关联密切.当体重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增大,细胞中的氧气就会降低,此时,出现在细胞中的HIF-1α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该研究同时发现,HIF-1α蛋白也会提高患癌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年近六旬的郭女士患糖尿病6年,一直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近她的血糖不稳定,餐后血偏超出正常值近一倍.上周她的牙龈有点红肿,疼痛越来越严重,到医院口腔科做完对症治疗后医生却建议她去内分泌科.医生指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郭女士的牙病与她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很大关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但真得上了糖尿病,过的却是“清贫”的日子,比如每顿饭都不可吃饱,水果每次只能吃一小块,甚至好多水果都不能吃等.长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窦安翔说,糖尿病患者忌口是正确的,但不可盲目限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王大爷是一位老糖尿病病友,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少,可近他又遇到了新问题.三个月前王大爷由于病情需要,改为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是注射胰岛素时,针头拔出后,皮肤表面会有溢液残留,尤其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溢液情况更突出.原因何在呢?其实,注射胰岛素应掌握以下技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早餐,是我们一天中很重要的一顿饭.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何时起,很多人都不爱吃早餐,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对的.其实,有的时候早餐甚至是一天当中重要的一顿.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早餐.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的早餐搭配,应该是高纤维、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蛋白质丰富的早餐能让患者更扛饿,同时,血糖的波动也更小.但现实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食物的摄取量,很多人都选择不吃早餐,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