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澄
久坐少动、饮食不节等不良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都市人加入糖尿病大军.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降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终身要打胰岛索;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5%以上,很多病人在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因此,其综合安全性不容忽视.
作者:胡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网络版发布了一项澳大利亚一个团队的研究成果:走行越多,你的糖尿病风险就越低.2000至2005年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在全澳洲跟踪了592名中年人参与的一项糖尿病研究.参与者5年的复查显示,在调整饮食、控制吸烟和饮酒的因素之外,每天较高的步行数是与体重指数、腰围与臂围比例以及更好的胰岛素敏感度有关联.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农村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8.2%,患病人数已达4310万,虽然略低于城市患病人群,但农村人群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已超过城市,且未诊断率高达70%.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得了糖尿病,就要经常看医生.美国“真实年龄网站”新载文,刊出多位专家总结的“糖友看病应问8个问题”及相关建议.1.我该接受专业糖尿病指导吗?应该.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糖尿病科普人员( CDE)可以指导糖友正确阅读食物标签、控制糖尿病病情及积极锻炼等.纽约内分泌学家格雷蒂博士表示,CDE工作可以帮助糖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作者:徐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戒烟成功也不能掉以轻心,仍要留意一段时间,注意接受健康检查.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宣布,其研究小组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男女烟民即使开始戒烟,在5年之内,与不吸烟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风险仍高得多.研究小组在1990年至2003年期间,调查了日本近6万中老年人的戒烟和健康状况,并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戒烟不足5年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与不吸烟者相比,女性是后者的2.84倍男性是后者的1.42倍.
作者:蓝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身体疼痛和对温度变化敏感等并发症.一项新研究称,找到了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途径.这将有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新一期英国《自然一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多国研究人员协作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量存在的葡萄糖会导致生成过多的甲基乙二醛,正是这种物质会影响神经末梢,导致神经系统容易感觉到疼痛,此外还会对温度等方面的变化异常敏感.
作者:黄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英法两国科学家新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负责调节人体生物钟的激素——褪黑激素与2型糖尿病有直接关系,那些褪黑激素受体基因罕见变异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更高.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更精确地评估糖尿病患病风险,并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麦迪克先生体态偏胖,得脂肪肝已经有几年时间了.近他老觉得自己右边肚子不舒服,又胀又痛,经医生检查发现,他又患上了糖尿病.医生说他的糖尿病是脂肪肝引起的,若早点治疗脂肪肝,很可能就不会患上糖尿病了.
作者:劳拉·马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湿热天气,血糖上蹿下跳,免疫力低下的“糖友”,更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更需备个血糖仪,加强自身血糖监测,血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湿热天,易突发糖尿病并发症.天热,人体出汗量大,水分流失快,需要及时补水,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对饮水有误解,担心多饮会导致多尿,其实多尿是血糖高的缘故,如限制饮水,不仅不会减轻病情,甚至会造成脱水,加重病情.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高渗性昏迷、肾功能障碍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作者:杨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型糖尿痛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不到位据介绍,目前在国内9000多万的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的患者占到了约5%,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家庭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担.不少家长对孩子确诊为1型糖尿病,一开始感到惊讶和难以接受,但一段时间后便“疏于管理”,对孩子的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缺少监督.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武汉市民王女士前几年视力“老花”了,近来她发现自己居然变得不“老花”了.后来,她通过检查才知道,视力变好竟是“糖尿病”信号,是血糖突然变化引起眼睛屈光改变造成的.今年54岁的王女士家住汉口南京路,前几年配了副老花镜.近几个月,她发现眼睛“返老还童”,看东西变得清楚了.
作者:黎昌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22日发布研究成果称,月经初潮越早,患糖尿病风险越高.研究人员对1503名年龄介于32岁至81岁的女子展开调查,她们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3岁.研究人员分析后发现,月经初潮越早的女性,她们一生中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或患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作者:郭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们都说糖尿病是“闲”出来的病,这是指大多数糖友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在饮食方面,情况却恰恰相反.血糖升高与否,食物品种仅是一个方面,在诸多影响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中,食物的加工烹饪方式也十分重要.只要科学搭配、合理烹调,有时候“懒”一点更容易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
作者: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选双合适的鞋袜.鞋子不舒服会对脚关节产生压力,并导致无痛溃疡.由于糖友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所以容易因此感染.糖友应每天早上用10分钟来选择合适的鞋袜.身上贴个标签.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别人能提供及时的帮助.比如出现低血糖时,口服20克糖即可挽救生命.
作者: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了探索打鼾与2型糖尿病危险之间的关联性,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威尔·K·阿尔德莱米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美国护士健康调查(NHS)的相关数据,涉及69853名40~65岁的美国护士.1986年研究开始时,参试者中无一人罹患糖尿病、心脏病或癌症.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参试者的打鼾情况.10年跟踪调查之后,1957名护士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研究人员排除了年龄和体重指数等因素之后,发现打鼾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依然存在.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打鼾是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的独立因素之一.
作者:徐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监测血糖以防止严重低血糖症或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是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血糖的一个方法.动态血糖监测可用于预防低血糖和维持佳的HbA1c水平.动态血糖监测运用多种设备,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水平,其目的是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制订食品、药品和运动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许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一位刚刚被诊断患有糖尿病的阿姨,在一家医院开了降糖药物,不久后却突然在家中昏倒.家人心急如焚地将其送往另外一家医院急诊,然而,由于医生和家人都不知道她服用了降糖药而延误了救治,结果她因低血糖导致大脑缺氧时间过长成为植物人.
作者:金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大暑之后,进入了夏季炎热的时期,桑拿天也许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并不难熬,可是换做老年人,可能就很危险了.近日,美国有研究指出,酷暑是被低估的致死因素之一,全美因酷暑导致的死亡中,四成是65岁以上的老人.
作者:蓝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012年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记者从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默沙东制药主办的“降糖无忧行动”启动仪式上获悉:许多糖尿病患者对“控糖”存在误区,他们以降低血糖水平为治疗目标,却常常忽略了低血糖的危害,约有四分之一患者曾因低血糖接受急救.
作者:顾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每天吃一个苹果或每周吃两次蓝莓,只要坚持这样的习惯,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能降低两成.据英国路透社3月16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对20万人的糖尿病发病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了长达24年的跟踪研究.这些参与者登记加入了三项大规模研究计划,并填写了关于摄取特定食物的频率、种类和数量的问卷式调查.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