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娟
得了糖尿病,就要经常看医生.美国“真实年龄网站”新载文,刊出多位专家总结的“糖友看病应问8个问题”及相关建议.1.我该接受专业糖尿病指导吗?应该.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糖尿病科普人员( CDE)可以指导糖友正确阅读食物标签、控制糖尿病病情及积极锻炼等.纽约内分泌学家格雷蒂博士表示,CDE工作可以帮助糖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作者:徐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夏季天气炎热,户外活动一下就很容易出汗,可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在室内没有剧烈活动也容易出很多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表示,出汗跟呼吸同样重要,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晴雨表,一旦出现异常,就要警惕血糖是否升高了.
作者:蓝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抗感染力差,又常合并许多慢性并发症,如轻易拔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感染加重或扩散,甚至引起败血症,使并发症加重,导致病情恶化.但是,长期牙病难以痊愈也会加重病情,必要时应实施拔牙术.
作者:蓝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国有糖尿病患者逾9千万,另外还有数千万糖尿病潜在人群,患病人数居于全球第一位,而且患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因此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误区,亟需拨乱反正,否则会误入歧途.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麦迪克先生体态偏胖,得脂肪肝已经有几年时间了.近他老觉得自己右边肚子不舒服,又胀又痛,经医生检查发现,他又患上了糖尿病.医生说他的糖尿病是脂肪肝引起的,若早点治疗脂肪肝,很可能就不会患上糖尿病了.
作者:劳拉·马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43岁的冯先生家住江宁区,自己开了家公司,30岁时便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但平时一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血糖的波动,总觉得自己现在还年轻,得了糖尿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今年3月,冯先生在一次搬运货物的过程中感觉腰部疼痛,触之有波动感.当时以为是工作累着了,也没放在心上.上个星期,冯先生腰部疼痛处忽然破溃,伤口处立刻流出了脓水,并伴有阵阵恶臭.
作者:许静文;戚在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中风》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越长,在随后岁月里患中风的风险越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3298名平均年龄在69岁且从未患过中风的人进行了跟踪研究.在研究开始时,约22%的研究对象患有2型糖尿病.
作者:任海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6个时刻易“逮住它”不同的人,低血糖症状不一;同一个人,每次发生低血糖的反应也不—样.这与患者的年龄、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低血糖的程度、发生速度及持续时间有关.有的人对低血糖较敏感,血糖一低就会立刻感到饥饿、出汗、心悸等,而有的糖友由于长期慢性低血糖,反应较差,甚至可能一点反应没有.如何“逮”到低血糖,以下几个时间段关键.
作者:袁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依法查处“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假冒保健食品.近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保健食品专项监督检查和抽验,在“富来森牌糖舒宁胶囊”等产品中检出化学药物成分,经核实上述产品为假冒保健食品.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们都说糖尿病是“闲”出来的病,这是指大多数糖友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在饮食方面,情况却恰恰相反.血糖升高与否,食物品种仅是一个方面,在诸多影响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中,食物的加工烹饪方式也十分重要.只要科学搭配、合理烹调,有时候“懒”一点更容易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
作者: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据台湾媒体报道,李登辉接受电子媒体访问时透露,他担任台北市长时就已罹患糖尿病,打胰岛素近30年;专家指出,很多糖尿病患担心打胰岛素就会“回不去了”,能拖就拖,但研究显示,愈早用胰岛素,有助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李表示,他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任台北市长时发现罹患糖尿病,当时就决定接受胰岛素注射,一天打4次,但没有严格限制饮食.并证实,他心脏已植入11根血管支架.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型糖尿痛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不到位据介绍,目前在国内9000多万的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的患者占到了约5%,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家庭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担.不少家长对孩子确诊为1型糖尿病,一开始感到惊讶和难以接受,但一段时间后便“疏于管理”,对孩子的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缺少监督.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期,《英国医学杂志》网络版发布了一项澳大利亚一个团队的研究成果:走行越多,你的糖尿病风险就越低.2000至2005年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在全澳洲跟踪了592名中年人参与的一项糖尿病研究.参与者5年的复查显示,在调整饮食、控制吸烟和饮酒的因素之外,每天较高的步行数是与体重指数、腰围与臂围比例以及更好的胰岛素敏感度有关联.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每天放松一刻钟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的身体进入战斗模式,血糖水平升高,随时准备行动.”杜克大学医学心理学主任理查德·瑟维特说,这会促使体内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处可去,便会出现长时间的高血糖.因此,你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或冥想、散步、听听轻音乐,还要记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药茶和药饮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药茶和药饮是由茶或药物组成,经加工制成,可供饮用,是具有治疗作用的特殊饮料.它们既可供人们工作之余、饭后饮用解渴,又可以防治疾病,缓衰抗老,具有药味少,使用、携带方便,冲泡饮用易于接受等优点,便于长期饮用.而且茶饮一般作用持久而缓和,并无呆滞中焦脾胃之弊,还可以减少服药的精神负担,是一种既有汤剂之优点,又无煎药之繁苦的方便剂型,有利于病人的调养和治疗.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湿热天气,血糖上蹿下跳,免疫力低下的“糖友”,更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更需备个血糖仪,加强自身血糖监测,血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湿热天,易突发糖尿病并发症.天热,人体出汗量大,水分流失快,需要及时补水,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对饮水有误解,担心多饮会导致多尿,其实多尿是血糖高的缘故,如限制饮水,不仅不会减轻病情,甚至会造成脱水,加重病情.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高渗性昏迷、肾功能障碍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作者:杨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第21届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年会(AACE2012,5月23-27日,美国费城)提交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中止自体免疫1型糖尿病进展探索的下一步工作目标,可能是研发以停止β细胞分子破坏为目标的治疗药物.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监测血糖以防止严重低血糖症或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是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血糖的一个方法.动态血糖监测可用于预防低血糖和维持佳的HbA1c水平.动态血糖监测运用多种设备,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水平,其目的是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制订食品、药品和运动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许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012年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记者从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默沙东制药主办的“降糖无忧行动”启动仪式上获悉:许多糖尿病患者对“控糖”存在误区,他们以降低血糖水平为治疗目标,却常常忽略了低血糖的危害,约有四分之一患者曾因低血糖接受急救.
作者:顾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身体疼痛和对温度变化敏感等并发症.一项新研究称,找到了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途径.这将有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新一期英国《自然一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多国研究人员协作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量存在的葡萄糖会导致生成过多的甲基乙二醛,正是这种物质会影响神经末梢,导致神经系统容易感觉到疼痛,此外还会对温度等方面的变化异常敏感.
作者:黄堃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