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人耳屎增多要注意检查血糖

关键词:糖尿病人, 检查, 家族史, 耳朵, 糖尿病患者, 葡萄糖含量, 主任医师, 早期信号, 人民医院, 内分泌, 皮脂腺, 辽宁省, 耵聍腺, 临床, 检测, 肥胖, 程度
摘要:耳朵经常痒痒,耳屎明显增多,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被糖尿病缠上了.糖尿病患者由于耵聍腺及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容易形成较多的耳屎,从临床看,形成的数量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耳朵异常发痒,耳屎突然增多,的确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医师辛爽清指出,有家族史、肥胖的人,在出现耳朵不适后,首先要想到是糖尿病导致的,可以去医院做个检测耳屎葡萄糖含量的化验.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饮食九注意 少淀粉少糖类多食疏菜

    对于初次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如何合理饮食及适度运动存在极大盲区,因此初步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为了帮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物,通过适度的运动强身健体,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延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等目的,哈医大一院内分泌一病房主任李艳波教授提出了九点建议:①根据患者病情、身高、体重、饮食习惯、劳动强度等制订饮食计划,做到菜谱多样化,每餐均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作者:冯宇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青少年2型尿病防治无小事早期胰岛素强化1~2周效果好

    我国糖尿病的蔓延并未绕道儿童.近年来公布的全国不同地区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均表明,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儿.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给予2型糖尿病患儿更合理的治疗,已成为众多内分泌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1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的终身性疾病,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病比例也逐年上升.但鉴于多数国家儿童仍以1型糖尿病为主,而对儿童2型糖尿病关注较为不足,且多数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均存在年龄限制,因此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度不及1型糖尿病,国内外儿科内分泌医生的相关经验还在积累.

    作者:罗飞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骨质疏松

    在我国大城市,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10%,由糖尿病所致的骨质疏松也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而增多.专家报告,糖尿病人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者高2~6倍.我国内分泌科和骨科医师也观察到,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自发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或股骨颈骨折.这使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更加困难,生活质量恶化,医疗费用增加.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遇上低血糖,很危险

    糖尿病就是血糖升高的疾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然而,有的糖友却认为血糖控制越低越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高血糖一时半会儿不会要人命,而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要来得急、来得快,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导致昏迷,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血糖应平稳达标,避免大起大落,同时特别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何必为吡格列酮驚慌失措

    糖尿病发病机制涉及到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两大中心环节,而要解决后者的问题,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无疑是一种关键步骤.为此,国内外很多致力于糖尿病治疗的企业纷纷研发胰岛素增敏剂,其中,格列酮类药物的效果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可惜,曲格列酮因为严重肝损害而被禁止使用,去年,经过争议和推敲后,罗格列酮因为可以导致心血管风险增加而退出市场,目前,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吡格列酮了.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好别养猫狗

    家住广州市龙洞的张伯怎么也想不到,身患糖尿病的他将脚放在凳子上看电视时,竟被家中的宠物猫咬了一口,结果两个多月伤口依然无法愈合,还出现溃烂,后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小小宠物猫竟然惹下了大祸,对此,广东武警医院糖尿病专科张远兵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好别养猫狗等宠物,以免被宠物抓伤或咬伤而出现伤口难以愈合甚至溃烂的情形.

    作者:张华;肖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过度降糖可能反弹

    临床上曾见到一些患糖尿病的患者,仅有一两年的超重或肥胖经历,但口服降血糖药疗效总是不好,以致在数月至一年内将所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增至三四种.尽管糖尿病病情复杂多变,但一般说来治疗总会有据可循.在临床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病例.我曾见到一些患糖尿病的患者,仅有一两年的超重或肥胖经历,但口服降血糖药疗效总是不好,以致在数月至一年内将所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增至三四种.奇怪的是其血糖水平不仅不下降,反而比初次治疗时更高.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儿童多吃粗粮面包可预防糖尿病

    专家指出,糖尿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儿童患上了糖尿病.这与平时的饮食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有时候家长出于溺爱心理而不对孩子的饮食进行控制和引导,导致儿童出现一些肥胖病症,给糖尿病提供了不少可乘之机.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增强肌肉质量降低糖尿病风险

    据《大河健康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要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重要的不仅仅是控制体重,用阻力训练运动增强肌肉质量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为了深究肌肉质量是如何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对没有怀孕、体重指数(BMI)至少16.5千克/米2,参加全国健康营养调查的13644名成人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方留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讲究取舍

    眼下正是各类水果的上市旺季.水果富含维生素及一些抗氧化剂,是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选择得当,糖尿病患者也可吃一些水果.在挑选水果时,要注意参考水果的升糖指数GI和含糖量.升糖指数GI是代表食物升高餐后血糖能力的一个指标.在营养学上根据GI值将食物升糖指数分为高中低三类,GI小于55的为低GI食物.糖尿病患者应多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这类水果包括樱桃22~32、李子24~34、柚25~36、苹果36~54、梨子36±3、鲜桃28~47、广柑43±4、芒果55±6、番茄55、猕猴桃52±6.中、高升糖指数的水果则包括葡萄62、桔子66、桔汁67、菠萝66±7、香蕉53±6~84±7、葡萄干64±11~93、干鲜果脯类90±6,糖尿病患者可限量食用.

    作者:葛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人耳屎增多要注意检查血糖

    耳朵经常痒痒,耳屎明显增多,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被糖尿病缠上了.糖尿病患者由于耵聍腺及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容易形成较多的耳屎,从临床看,形成的数量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耳朵异常发痒,耳屎突然增多,的确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医师辛爽清指出,有家族史、肥胖的人,在出现耳朵不适后,首先要想到是糖尿病导致的,可以去医院做个检测耳屎葡萄糖含量的化验.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在夏季游泳一定要注意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多,很多人应该都对糖尿病略有所闻.近年来随着糖尿病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发展,父母们自然对于孩子的健康产生担心,其实,不用太忧虑,只要在早期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1型糖尿病对我们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全球健康状况引担忧 成年人受高血压糖尿病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2012年世界健康统计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到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症的威胁.世卫组织在撰写这份年度报告时使用了来自全世界194个国家的数据.报告说,全世界1/3的成年人存在高血压问题,而高血压是引起中风和心脏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报告还说,全世界大约有1/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从1980年到现在,全世界的肥胖水平增加了一倍,全世界12%的人口,也就是大约5亿人属于患有肥胖症的范畴.但是,世卫组织的新报告传递的也并不都是坏消息.例如,产妇死亡率在过去20年大幅下降,从1990年的50多万例下降到2010年的不到30万例.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天气变暖调胰岛素量

    气温变化较大时,人体的代谢水平会随之变化.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身体调节血糖的能力比较差,在这段时间很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发生低血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邹大进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有些糖尿病患者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在冬季,血管收缩,机体吸收胰岛素的速度减慢,为了达到稳定的控糖效果,其胰岛素用量要往上调.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孕期怎么样预防治疗糖尿病?

    通过检查,医生说我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但是平时我一点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疾病?这种病会不会对我的宝宝造成影响?怀孕7个月的陈女士得知自己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时,深感焦虑.很多像陈女士一样的患者很担心会对宝宝造成不良的影响.其实,通过饮食和运动调节,必要时注射胰岛素,大多数的患者都可以继续妊娠,生出健康的宝宝.然而,假如血糖控制不佳,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出现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难产等等.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预防糖尿病的饮食规范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给很多人带来危害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而且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地增长.所以我们要重视糖尿病的预防,那么,在预防糖尿病的过程中,我们的日常饮食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请临床专家给我们详细介绍预防糖尿病的科学饮食规范.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人为啥夏天更容易失眠?

    门诊常有患者向我们倾诉,夏日炎炎难入眠,有的还反映,一旦被惊醒,就再也睡不着了.糖友缺觉的确是个大问题,它关系着血糖控制的好坏.到底是什么扰乱了糖友正常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夏日生活如此狼狈呢?1.心理压力大.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心理负担过重,容易失眠.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得了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增加了家庭负担,患者思虑过多,就容易导致失眠.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严重的并发症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阴影.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出游注意事项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确诊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药物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外出旅游前,除了准备一般的防护药品外,准备每天的治疗药物十分重要.简单来讲,出游专用急救包需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药物.1.外用药物.炎热夏季出游,需准备防治蚊虫叮咬的清凉油、风油精以及外用驱蚊剂;应急皮肤外伤的创可贴、纱布,以备不时之需.2.内服药物.防治晕车的乘晕宁;出现热伤风、感冒腹泻、消化不良时要吃的藿香正气胶囊;用于头痛或关节痛的芬必得胶囊;野外蚊虫叮咬引起全身或局部过敏的治疗药物;辅助睡眠的安定等等.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走路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在患糖尿病风险高、锻炼少的人群中,每天尽可能多地步行的人出现血糖失调问题的几率比较低.该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阿曼达·弗雷茨说,先前的研究表明,多步行会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不过没有多少研究关注过每天到底需要走多少路才能起到防病效果.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度炎夏

    每到夏天,血糖易于波动,许多糖尿病患者会以为一年当中夏天血糖难于控制?其实不然,对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夏天却是治疗的佳时机.在一般情况下,冬天的血糖要比春秋高,而夏天是一年中血糖低的季节.一些轻度糖尿病患者,一到夏天,血糖易趋于正常.夏天天气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往往转为摄取清淡饮食,而清淡的食物含糖量较低;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消耗的糖分也较多;人体在夏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对胰岛素的利用比其他季节要多.所以,夏天人们查血糖较其他季节要偏低,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更是如此.而夏天血糖波动的原因,常常是因为难耐炎热,进食过多水果、含糖饮料、冷饮等引起.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