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血糖易于波动,许多糖尿病患者会以为一年当中夏天血糖难于控制?其实不然,对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夏天却是治疗的佳时机.在一般情况下,冬天的血糖要比春秋高,而夏天是一年中血糖低的季节.一些轻度糖尿病患者,一到夏天,血糖易趋于正常.夏天天气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往往转为摄取清淡饮食,而清淡的食物含糖量较低;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消耗的糖分也较多;人体在夏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对胰岛素的利用比其他季节要多.所以,夏天人们查血糖较其他季节要偏低,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更是如此.而夏天血糖波动的原因,常常是因为难耐炎热,进食过多水果、含糖饮料、冷饮等引起.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在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中,需要作许多化验检查.按照文中提出的实验室检查推荐意见去做,可大大节省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费用.主管药师指出糖尿病是终身都要治疗的疾病,在治疗中要经常进行生化监测,以观察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当前,对糖尿病的研究非常活跃,新化验层出不穷.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观察中,究竟要作哪些检查?美国的一个专家小组根据循证医学的观点,总结了临床经验,提出了一个实验室检查的推荐意见,可大大节省糖尿病的医疗费用,现介绍给大家参考.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多,很多人应该都对糖尿病略有所闻.近年来随着糖尿病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发展,父母们自然对于孩子的健康产生担心,其实,不用太忧虑,只要在早期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1型糖尿病对我们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国糖尿病的蔓延并未绕道儿童.近年来公布的全国不同地区的相关流行病学数据均表明,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加,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儿.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给予2型糖尿病患儿更合理的治疗,已成为众多内分泌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1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的终身性疾病,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病比例也逐年上升.但鉴于多数国家儿童仍以1型糖尿病为主,而对儿童2型糖尿病关注较为不足,且多数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均存在年龄限制,因此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度不及1型糖尿病,国内外儿科内分泌医生的相关经验还在积累.
作者:罗飞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糖尿病发病机制涉及到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两大中心环节,而要解决后者的问题,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无疑是一种关键步骤.为此,国内外很多致力于糖尿病治疗的企业纷纷研发胰岛素增敏剂,其中,格列酮类药物的效果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可惜,曲格列酮因为严重肝损害而被禁止使用,去年,经过争议和推敲后,罗格列酮因为可以导致心血管风险增加而退出市场,目前,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吡格列酮了.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家住广州市龙洞的张伯怎么也想不到,身患糖尿病的他将脚放在凳子上看电视时,竟被家中的宠物猫咬了一口,结果两个多月伤口依然无法愈合,还出现溃烂,后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小小宠物猫竟然惹下了大祸,对此,广东武警医院糖尿病专科张远兵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好别养猫狗等宠物,以免被宠物抓伤或咬伤而出现伤口难以愈合甚至溃烂的情形.
作者:张华;肖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同构成糖尿病并发症三联征,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诱发的糖尿病足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时,其发生足部溃疡的危险性升高8至18倍,截肢的危险性递升2至15倍.为尽早预防和发现糖尿病足,专家们主张糖尿病患者患病2到3年后,应做电生理检查,一旦发现周围神经病变要及时干预治疗.
作者: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天一热,经常有糖友询问能不能喝啤酒,近网上热传一条微博:1升12度的普通啤酒,产生的热量相当于800毫升牛奶或500克瘦肉或者是250克面包,若糖尿病患者大量饮啤酒又不控制其他食物,会使血糖升高,导致酸中毒,使病情恶化.糖友面对啤酒,到底是该拒绝还是可以适量饮些呢?也许事实并没那么纠结,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作者:张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6日12时15分,在人民路30路公交车小村庄站旁,一辆货车在北向南行驶过程中,突然撞上正要停靠的出租车,巨大的冲撞力又使出租车撞上了路边的三辆面包车.所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几近昏迷的货车司机随后被送医治疗,躺在病床上却不知道自己闯了祸.据了解,步先生患有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后因没有吃午饭导致血糖过低才发生事故.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作者:徐杰;刘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刊登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久坐时间长达7小时的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危险更大.莱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对505名年龄至少59岁的男女参试者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他们每周久坐的时间.另外,所有参试者都接受了与糖尿病有关的血液化学物指标检测.结果发现,女性平均每天坐4~7小时,而男性则为4~8小时.久坐时间长的女性,其胰岛素(调节体内血糖的激素)水平更高.胰岛素水平升高意味着身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开始形成.
作者: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在很多人心中,父亲是孩子的保护伞,是家庭的顶梁柱.但是,你是否知道,父亲的心脑更加脆弱?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中国,男性出现心脑血管病的几率是79/10万,是女性的两倍多.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上曾见到一些患糖尿病的患者,仅有一两年的超重或肥胖经历,但口服降血糖药疗效总是不好,以致在数月至一年内将所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增至三四种.尽管糖尿病病情复杂多变,但一般说来治疗总会有据可循.在临床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病例.我曾见到一些患糖尿病的患者,仅有一两年的超重或肥胖经历,但口服降血糖药疗效总是不好,以致在数月至一年内将所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增至三四种.奇怪的是其血糖水平不仅不下降,反而比初次治疗时更高.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夏天到来,稍有饮食不当就会引起腹泻.腹泻事小,对于有心脏病史的老人却不那么平常,要格外提高警惕.严重呕吐、腹泻时,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会造成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心脏灌注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而且腹泻时老年患者因多次频繁跑厕所休息不好,极度疲劳,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的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给很多人带来危害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而且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地增长.所以我们要重视糖尿病的预防,那么,在预防糖尿病的过程中,我们的日常饮食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请临床专家给我们详细介绍预防糖尿病的科学饮食规范.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门诊常有患者向我们倾诉,夏日炎炎难入眠,有的还反映,一旦被惊醒,就再也睡不着了.糖友缺觉的确是个大问题,它关系着血糖控制的好坏.到底是什么扰乱了糖友正常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夏日生活如此狼狈呢?1.心理压力大.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心理负担过重,容易失眠.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得了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增加了家庭负担,患者思虑过多,就容易导致失眠.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严重的并发症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阴影.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在患糖尿病风险高、锻炼少的人群中,每天尽可能多地步行的人出现血糖失调问题的几率比较低.该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阿曼达·弗雷茨说,先前的研究表明,多步行会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不过没有多少研究关注过每天到底需要走多少路才能起到防病效果.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欧洲杯开打,无数铁杆球迷熬更守夜、魂牵梦绕.其中动静闹得大的,可能要数家住江北区黄泥塝洋河花园一位叫景良君的女粉丝,她看了将近50年球,如今已经70岁了.尽管身患高血压,还有糖尿病,但景婆婆的气势完全不输任何年轻球迷.连续几夜的疯狂熬夜,让景婆婆家人再也坐不住了.昨天,重庆晚报记者接到景婆婆的妹妹景良芳的求助电话.
作者:黄河;刘佳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糖尿病就是血糖升高的疾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然而,有的糖友却认为血糖控制越低越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高血糖一时半会儿不会要人命,而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要来得急、来得快,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导致昏迷,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血糖应平稳达标,避免大起大落,同时特别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长期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容易导致阳痿.所以,这种阳痿先要解决心理问题,认识到阳痿的真正原因可能是降糖药物所致.药源性阳痿是由药物所致,但其根本问题却是出在所患的某种疾病上.因此,要解决药源性阳痿的心理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患者所患的疾病是什么,也必须由患者提供全部药物的使用情况.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有针对性地给病人实施治疗计划.比如,阳痿是由糖尿病用药所引起,那么就应该先解决糖尿病的心理问题,然后,告诉他们阳痿的真正原因可能是降糖药物所致,之后,再从药物使用上作些调整,大多都可获得康复.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