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人常拉肚子小心犯心脏病

关键词:糖尿病人, 冠状动脉血管, 腹泻, 酸碱平衡失调,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 血液黏稠度, 血压升高, 心脏灌注, 水分, 流动速度, 老年患者, 血容量, 血管内, 心脏病, 人体内, 饮食, 血栓, 疲劳
摘要:夏天到来,稍有饮食不当就会引起腹泻.腹泻事小,对于有心脏病史的老人却不那么平常,要格外提高警惕.严重呕吐、腹泻时,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会造成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心脏灌注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而且腹泻时老年患者因多次频繁跑厕所休息不好,极度疲劳,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的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

    运动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这在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制订运动处方,如何坚持合理、科学的运动呢?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新近颁布的《运动与2型糖尿病指南》作了明确的表述.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全球健康状况引担忧 成年人受高血压糖尿病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2012年世界健康统计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到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症的威胁.世卫组织在撰写这份年度报告时使用了来自全世界194个国家的数据.报告说,全世界1/3的成年人存在高血压问题,而高血压是引起中风和心脏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报告还说,全世界大约有1/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从1980年到现在,全世界的肥胖水平增加了一倍,全世界12%的人口,也就是大约5亿人属于患有肥胖症的范畴.但是,世卫组织的新报告传递的也并不都是坏消息.例如,产妇死亡率在过去20年大幅下降,从1990年的50多万例下降到2010年的不到30万例.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讲究取舍

    眼下正是各类水果的上市旺季.水果富含维生素及一些抗氧化剂,是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选择得当,糖尿病患者也可吃一些水果.在挑选水果时,要注意参考水果的升糖指数GI和含糖量.升糖指数GI是代表食物升高餐后血糖能力的一个指标.在营养学上根据GI值将食物升糖指数分为高中低三类,GI小于55的为低GI食物.糖尿病患者应多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这类水果包括樱桃22~32、李子24~34、柚25~36、苹果36~54、梨子36±3、鲜桃28~47、广柑43±4、芒果55±6、番茄55、猕猴桃52±6.中、高升糖指数的水果则包括葡萄62、桔子66、桔汁67、菠萝66±7、香蕉53±6~84±7、葡萄干64±11~93、干鲜果脯类90±6,糖尿病患者可限量食用.

    作者:葛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乱用塑料容器增糖尿病风险

    在双酚A对人类健康影响争议不止的情况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学科宁光教授团队通过大样本人群研究,为双酚A与人体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相关性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含高水平双酚A的普通塑料容器,或工作中时常接触到高浓度双酚A,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蛋白尿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每日四杯茶降低糖尿病风险/美国新研究发现多吃桃李能防糖尿病/男性常吃鱼或可防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盘点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存在的8大误区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而饮食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误区一: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有些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后就什么都不敢吃了.每天只吃一些所谓的低糖食品,如豆面、莜面、杂面、燕麦等充饥,希望以此控制血糖.其实这些食物的含糖量都在60%~70%左右,只是难以吸收.长时间进食这些食品,易导致病人的营养障碍,使病人日渐疲乏、消瘦,身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由于这样一味追求饮食控制,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营养缺乏症.同时因为营养摄入不足,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身体分解脂肪来提供,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能喝酒吗

    天一热,经常有糖友询问能不能喝啤酒,近网上热传一条微博:1升12度的普通啤酒,产生的热量相当于800毫升牛奶或500克瘦肉或者是250克面包,若糖尿病患者大量饮啤酒又不控制其他食物,会使血糖升高,导致酸中毒,使病情恶化.糖友面对啤酒,到底是该拒绝还是可以适量饮些呢?也许事实并没那么纠结,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作者:张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人常拉肚子小心犯心脏病

    夏天到来,稍有饮食不当就会引起腹泻.腹泻事小,对于有心脏病史的老人却不那么平常,要格外提高警惕.严重呕吐、腹泻时,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会造成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心脏灌注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而且腹泻时老年患者因多次频繁跑厕所休息不好,极度疲劳,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的痉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司机身患糖尿病逞强开车 陷昏迷引发五连撞

    6日12时15分,在人民路30路公交车小村庄站旁,一辆货车在北向南行驶过程中,突然撞上正要停靠的出租车,巨大的冲撞力又使出租车撞上了路边的三辆面包车.所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几近昏迷的货车司机随后被送医治疗,躺在病床上却不知道自己闯了祸.据了解,步先生患有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后因没有吃午饭导致血糖过低才发生事故.目前,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作者:徐杰;刘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何必为吡格列酮驚慌失措

    糖尿病发病机制涉及到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两大中心环节,而要解决后者的问题,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无疑是一种关键步骤.为此,国内外很多致力于糖尿病治疗的企业纷纷研发胰岛素增敏剂,其中,格列酮类药物的效果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可惜,曲格列酮因为严重肝损害而被禁止使用,去年,经过争议和推敲后,罗格列酮因为可以导致心血管风险增加而退出市场,目前,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吡格列酮了.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炎炎夏日谨防中暑

    大暑之后,进入了夏季炎热的时期,桑拿天也许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并不难熬,可是换做老年人,可能就很危险了.近日,美国有研究指出,酷暑是被低估的致死因素之一,全美因酷暑导致的死亡中,四成是65岁以上的老人.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达尔博士指出,夏天老年人发生脱水的危险性高于年轻人.因为人体含水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青壮年机体含水量高达80%,但80岁后机体含水量将降至55%到60%.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饮食九注意 少淀粉少糖类多食疏菜

    对于初次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如何合理饮食及适度运动存在极大盲区,因此初步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为了帮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物,通过适度的运动强身健体,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延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等目的,哈医大一院内分泌一病房主任李艳波教授提出了九点建议:①根据患者病情、身高、体重、饮食习惯、劳动强度等制订饮食计划,做到菜谱多样化,每餐均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作者:冯宇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mylin公司隐瞒糖尿病药物Bydureon安全数据

    据美国媒体新资讯,美国药物监管局日前表示,美国艾米林生物制药公司(Amylin)在对糖尿病药物Bydureon的临床药效数据统计上存在很大的纰漏,隐藏了很多药物安全方面的数据.随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管局在发布的一份文件中指出,艾米林生物制药公司的这种新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美国药监局糖尿病业务部门总负责人MaryParks详细介绍了艾米林生物制药公司未公布的那部分药物安全数据,Byetta药物以及该药物的长效版本Bydureon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隐瞒.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女性每天坐7个小时更容易得糖尿病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刊登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久坐时间长达7小时的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危险更大.莱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对505名年龄至少59岁的男女参试者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他们每周久坐的时间.另外,所有参试者都接受了与糖尿病有关的血液化学物指标检测.结果发现,女性平均每天坐4~7小时,而男性则为4~8小时.久坐时间长的女性,其胰岛素(调节体内血糖的激素)水平更高.胰岛素水平升高意味着身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开始形成.

    作者:王明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好别养猫狗

    家住广州市龙洞的张伯怎么也想不到,身患糖尿病的他将脚放在凳子上看电视时,竟被家中的宠物猫咬了一口,结果两个多月伤口依然无法愈合,还出现溃烂,后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小小宠物猫竟然惹下了大祸,对此,广东武警医院糖尿病专科张远兵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好别养猫狗等宠物,以免被宠物抓伤或咬伤而出现伤口难以愈合甚至溃烂的情形.

    作者:张华;肖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过度降糖可能反弹

    临床上曾见到一些患糖尿病的患者,仅有一两年的超重或肥胖经历,但口服降血糖药疗效总是不好,以致在数月至一年内将所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增至三四种.尽管糖尿病病情复杂多变,但一般说来治疗总会有据可循.在临床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病例.我曾见到一些患糖尿病的患者,仅有一两年的超重或肥胖经历,但口服降血糖药疗效总是不好,以致在数月至一年内将所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增至三四种.奇怪的是其血糖水平不仅不下降,反而比初次治疗时更高.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人耳屎增多要注意检查血糖

    耳朵经常痒痒,耳屎明显增多,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被糖尿病缠上了.糖尿病患者由于耵聍腺及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容易形成较多的耳屎,从临床看,形成的数量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耳朵异常发痒,耳屎突然增多,的确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副主任医师辛爽清指出,有家族史、肥胖的人,在出现耳朵不适后,首先要想到是糖尿病导致的,可以去医院做个检测耳屎葡萄糖含量的化验.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要看血糖情况

    秋季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水果营养丰富,但却因为富含糖分而让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敢看、不敢吃,担心吃水果会升高血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医学博士张涛静提醒,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好在自身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再食用水果.血糖控制好的标准是:餐后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血糖稳定,短期内没有大的波动.

    作者:杨凤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儿童糖尿病患者怎样来运动?

    提起糖尿病,通常都只会想到中老年人.然而近几年,我们周围一些年仅几岁的孩子就患了2型糖尿病.从长远来看,小小年纪就与糖尿病相伴,一旦控制不良,若干年后,各种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等不幸将接踵而至,会给患儿的一生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尿病遇上低血糖,很危险

    糖尿病就是血糖升高的疾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然而,有的糖友却认为血糖控制越低越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高血糖一时半会儿不会要人命,而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要来得急、来得快,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导致昏迷,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血糖应平稳达标,避免大起大落,同时特别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