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蒋红梅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 胱抑素C,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T2DM+DN组45例)和正常健康人(CON组45名)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的差异,分析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与肾脏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T2DM+DN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Scr、BUN、hs-CRP、TNF-α、IL-6和胱抑素C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P<0.05).对T2DM+DN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和胱抑素C与GFR、APACHE II评分和SAPSⅡ评分行相关性,发现hs-CRP、TNF-α、IL-6与胱抑素C和GFR、APACHE II评分和SAPSⅡ评分均呈正相关,表明hs-CRP、TNF-α、IL-6与胱抑素C越高,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病情越严重(rs>0,P<0.05).结论 hs-CRP、TNF-α、IL-6和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病情及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妇女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妇女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科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的糖尿病妇女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对照组给予醋酸甲羟孕酮,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E2、LH、P、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糖尿病妇女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金广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对糖代谢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对糖代谢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进行产后母乳喂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进行产后人工喂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后糖代谢情况及BMI指数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产前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42 d的糖代谢水平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前的BM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时,两组患者BMI指数均有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糖代谢水平恢复.

    作者:梁世芳;毛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治疗性沟通技术联合低强度运动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暴力行为及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技术联合低强度运动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暴力行为及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低强度运动,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技术联合低强度运动,对两组患者暴力行为及血糖控制达标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4.39%,其中保护性约束率12.20%,对照组暴力行为发生率48.78%,其中保护性约束率41.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0.24%,明显较对照组70.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技术联合低强度运动可有效减少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暴力行为,也能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值得推广.

    作者:魏华妹;陈亮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格列苯脲与胰岛素联合应用于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析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苯脲联合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近3年收治的10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格列苯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围产期与新生儿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为9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期及新生儿的相关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苯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且对围产期与新生儿的相关指标情况有较强的稳定作用,值得实施推广.

    作者:李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思考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诊疗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划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B组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值.结果 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A组,2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饮食治疗为(49.59±6.03)分、药物治疗为(48.95±2.62)分;A组患者饮食治疗为(42.07±2.06)分、药物治疗为(38.65±1.74)分.B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显著低于A组,2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空腹血糖为(6.4±0.8)mmol/L、餐后2 h血糖为(8.4±1.2)mmol/L;A组患者空腹血糖为(8.8±1.1)mmol/L、餐后2 h血糖为(11.3±2.2)mmol/L.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救治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施行,可在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显著改善其血糖值,故存在推广价值.

    作者:杜德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研究

    目的 通过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观察神经松解术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探讨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机制.方法 随机将20只糖尿病大鼠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通过磁铁压迫方法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建模成功后4周,对照组大鼠单纯换药,实验组大鼠松解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记录两组实验开始、1周、2周、3周、4周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周、2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3周、4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4周实验组、对照组创面CD34水平分别为(37.3±3.56)cm2、(48.1±11.90)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松解术对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有明显效果.神经松解术可能通过重建创面血供影响其愈合.

    作者:谢益;杜刚;沙轲;秦小勇;张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该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FBG、2 hPG)水平、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前FBG、2 hPG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BG、2 hPG等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47/50)较对照组78.0%(39/50)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还能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丁学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该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即研究组(n=33)、常规组(n=33),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曹锦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8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包括各项化验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CR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GCS评分(9.97±2.69)分、血磷(0.71±0.58)mg/L均显著低于存活组的(12.61±1.72)分及(0.97±0.5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23.91±8.73)×109/L、血肌酐(142.14±81.34)μmol/L、CRP(207.74±168.54)mg/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14.17±6.71)×109/L、(89.47±22.51)μmol/L、(127.52±71.6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CRP越高,预后越差,死亡风险越大.结论 多种因素均可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预后,其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CRP是影响患者预后及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

    作者:胡鹏里;余亚信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HbA1c水平分为A、B两组,采用二肽基肽酶-4(DPP-4)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50 mg西格列汀/500 mg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持续治疗30周.结果 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胰岛素释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肝肾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低血糖事件,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HbA1c及4个时点血糖(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

    作者:周珈莉;张建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分析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护理方法

    目的 研究分析在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6月—2017年9月,病例数为128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率差异.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两组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0.94%,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效果良好,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较好,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燕平;谢群英;陈联华;徐雪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该文欲研究糖尿病组护理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方面,干预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实施的效果(P<0.05).结论 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组中使用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周玲;汪晔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围术期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其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选取其中125例作为研究样本,遵循无差异性的原则将其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保守组患者为保守治疗患者,手术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比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保守组患者与手术组患者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婚患者与已婚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抑郁评分,保守组患者抑郁评分低于手术组患者,而患者文化水平越高,其焦虑抑郁程度越低(P<0.05).手术组患者与保守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次研究证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患者心理情绪有着重要影响,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都是影响其心理情绪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琪;刘豪杰;周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情况.方法 研究时段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选定为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随机选择33例联合发病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33例单纯发病患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脂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脂异常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TC、TG、LDL-C较高,但HDL-C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单发病灶率低于对照组,多发病灶、腔隙性病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明显,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定期做好血脂检测工作,并根据检测结果予以科学监控病情,并做相应调整,切实保证患者病情平稳.

    作者:王弘杰;吴迪;冉淑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瑞格列奈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瑞格列奈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在该院特需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采用单一瑞格列奈治疗)与实验组48例(采用瑞格列奈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各项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瑞格列奈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能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映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临床上运用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其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收住入院并接受治疗的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可比性强,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24 h蛋白尿的含量及24 h尿蛋白排泄率过滤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高效安全,临床绩效稳定,考核性强,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运动疗法联用于妊娠糖尿病护理工作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探讨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和运动疗法进行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选取研究对象4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心理护理和运动疗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血糖水平.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和运动疗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吴超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 针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开展必要的研究与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来针对该院自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选择30例进行相关的研究,依据盲选的方式将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于观察组中的研究对象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方式,而针对对照组患者只采用普通的干预护理方式,针对两种护理方式的终临床效果展开必要的研究以及分析.结果 通过临床研究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患者自身的满意程度整体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必须要进一步的加强患者自身的围术期护理,从而更好的针对患者预后起到改善作用,对于更好的推进患者康复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谢群英;陈联华;徐雪霞;许燕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的效果与依从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7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双轨道互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空腹血糖(7.01±2.16)mmol/L、甘油三脂(2.31±0.65)mmol/L、餐后2 h血糖(8.20±2.38)mmol/L、总胆固醇(4.63±1.31)mmol/L,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遵医用药(2.96±0.76)分、情绪控制(2.86±0.47)分、规律饮食(2.79±0.75)分、坚持运动(2.76±0.42)分、胰岛素使用(2.38±0.19)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血脂水平,提升依从性.

    作者:孙运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者40例.A组患者单独使用西格列汀治疗,B组患者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C组患者使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胰岛功能指标和血糖指标.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间胰岛功能指标、血糖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HOMA-β(84.5±26.4),HOMA-IR(2.8±0.3),空腹血糖(6.1±0.8)mmol/L,餐后2 h血糖(8.6±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0.4)%,各项指标均优于A、B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使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方法治疗,相比于单独用药,可更好的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控制血糖稳定,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陈成辉;郭芳;何丽芳;肖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