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马金利

关键词:高膳食纤维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医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使参照组(n=48)及研究组(n=48),对参照组实施自行饮食控制,对研究组实施高膳食纤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产后糖尿病发生率,探讨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TG、TC、FPG、FFA、HbAlc分别为(2.02±1.28)mmol/L、(6.07±1.32)μmol/L、(4.67±1.72)mmol/L、(685.26±199.88)μmol/L、(6.01±1.17)%,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高膳食纤维治疗,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对控制血糖及并发症预防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预防开展分析研究.方法 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对糖尿病患者206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10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还增加了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平均是(6.40±1.25)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平均是(8.06±0.52)mmol/L,生活质量评分是(82.6±15.9)分;对照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分别是(6.80±1.89)mmol/L,(9.83±1.59)mmol/L,(59.6±20.4)分.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了9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是8.73%,对照组有26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是25.24%.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比较低,生活质量提升明显.

    作者:吴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利拉鲁肽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析利拉鲁肽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2016年8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108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为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及研究组(5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糖脂代谢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HDL-C(1.28±0.18)mmol/L,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结论 采用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谢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李宝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析临床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64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身体疼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可稳定术中血糖水平,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丽娟;陈雅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后的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8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围产期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结局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9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的围产期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效果,改善预后,是临床上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优良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冬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分2组,73例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73例联合健康教育纳入观察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组间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发现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护行为能力,从而维持血糖水平.

    作者:李叶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在运动、饮食、用药方面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2 hP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谭慧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4月选取128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硬膜外麻醉方法.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值低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值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硬膜外麻醉方法优于全身麻醉方法,降低了术后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并保证了血压和心率平稳,确保了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的稳定性,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林蓉;曾垂应;林小晶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糖、血脂体征指标改善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血脂与血糖体征指标改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可帮助患者将血脂与血糖体征指标控制在正常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余田;曹江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评价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以2016年2月—2018年6月该院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是否复发感染将其分为复发感染组(58例)、无复发感染组(44例).对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结果 ①复发感染组和无复发感染组之间侵入性操作、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溃疡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侵入性操作、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使用抗菌药物、溃疡愈合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疗程长是导致复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③90株病原菌中,4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为51.11%,40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占比为44.44%,4株为真菌,占比为4.4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如侵入性操作、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溃疡愈合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疗程长等,可由多种病原菌感染,如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等,在治疗糖尿病足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丽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急救护理措施及影响

    目的 结合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症状制定实施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并观察其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诊的40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该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对所有入选患儿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各项措施实行结束后,对比所有患儿给予急救护理措施前后的健康状况,总结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意义,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 在综合治疗和各项护理措施实行完毕后,所有患儿的精神意识状态均恢复正常,酮体消失,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较急救前均有明显程度的降低(P<0.05),各项血气指标恢复正常范围,进一步恢复后患儿均健康出院,该次护理获得了患儿家属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论 给予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合理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使患儿包括血糖水平在内的各项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状态,明显降低了该症患儿的病死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普及应用.

    作者:苏桂燕;陈伟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该科室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5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性组)和50例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性组)进行研究观察,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测,总结不同人员、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糖尿病性组AVGHR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组(P<0.05),糖尿病性组RMSDD、SDNN、PNN50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性组(P<0.05).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良好.

    作者:郑琪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84例2型糖尿病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摸球法分为研究组(基础治疗+甘油果糖+吡拉西坦)与对照组(基础治疗+甘油果糖).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入院时,两组颅内血肿、颅内水肿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颅内血肿、颅内水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2/42)、2.38%(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甘油果糖与吡拉西坦的效果更佳,能促进颅内血肿、水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胰岛素治疗GDM对妊娠结局的改善及佳干预时间评价

    目的 探究将胰岛素应用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以及干预时间.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3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孕周28周后进行用药,实验组患者在孕周28周前进行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正常妊娠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妊娠率为6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治疗时应当在孕周28周前进行胰岛素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对妊娠结局进行改善,避免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接受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改进对策.方法 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9例,分为采取常规性围术期护理的传统组38例,采取针对性围术期护理的干预组41例,测定入院前空腹血糖和术前空腹血糖,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组平均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3.0±5.9)分,常规组为(87.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前空腹血糖在干预组为(7.1±1.5)mmol/L,传统组为(7.6±1.3)mmol/L,二者无统计学差别.术前空腹血糖干预组为(6.8±1.6)mmol/L,传统组为(5.4±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传统护理组有7例(18.4%)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有助稳定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血糖水平,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同时还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荔;徐鉥;念玉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分娩镇痛对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产时内分泌及新生儿血糖的影响

    目的 分娩镇痛对妊娠期糖尿病产程、产时内分泌及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时间段收治的5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未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纳入常规组,评价两组产程、产时内分泌、新生儿血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潜伏期、第二产程用时与常规组用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6、0.510,P>0.05);实验组患者活跃期用时、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t=4.440、6.508,P<0.05).T0时,两组患者血糖值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721,P>0.05);实验组患者T1、T2、T3时血糖值均低于常规组(t=4.554、19.306、30.430,P<0.05);T4时实验组患者皮质醇值均低于常规组(t=4.062,P<0.05).实验组新生儿脐血皮质醇值低于常规组,新生儿血糖值高于常规组(t=99.030、6.361,P<0.05).结论 分娩镇痛可有效缩短GDM患者活跃期产程用时,改善新生儿血糖、皮质醇水平;降低产妇产时血糖及皮质醇水平.

    作者:扶燕青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中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妊娠糖期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在该院进行产检的GDM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时间控制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患者数量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参照组(n=48),以及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模式的研究组(n=48),比较两组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焦虑情绪、妊娠结局,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正常值范围、血糖测量相关知识分别(18.54±2.01)分、(18.30±1.97)分、(19.23±1.15)分、(18.05±1.37)分;空腹血糖(7.21±2.15)mmol/L、餐后2 h血糖(9.61±2.68)mmol/L;焦虑情绪评分(31.54±6.43)分;自然分娩率93.7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17%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开展一日门诊,可有效提升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广泛推广并开展.

    作者:曾芙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手术室内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

    目的 探讨手术室内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手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内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切口感染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心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3%、9.43%、(10.66±1.80)mmol/L、(82.98±2.67)次/min、3.77%均优于对照组81.13%、26.42%、(12.24±2.42)mmol/L、(92.56±4.68)次/min、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手术室内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孙丽珍;詹维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鼻窦炎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接受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鼻窦炎和并糖尿病患者的接受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于2016年10月—2018年3月选取接受该院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80例鼻窦炎合并有糖尿病患者,以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40例参照组常规性护理,40例分析组术后对症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异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鼻窦炎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接受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措施,采用术后对症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性.

    作者:张宗闯;刘雅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超声检查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生长情况评价的价值

    目的 分析观察超声检查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生长情况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回顾性选择该院收治的21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胎儿生长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BPD、FL、HC、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L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长指标的F检验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LL、AC、FL、HC、BPD.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超声检查能够预测胎儿生长情况,建议在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妊娠前体质指数和胎次对妊娠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与妊娠前体质指数以及胎次的关系.方法 抽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227例在该院接受产检的妊娠糖尿病孕妇,比较和分析孕妇胎次以及体质指数与妊娠糖尿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一胎、二胎及以上孕妇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质量不断增加,孕妇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不断上升,不同体质量孕妇各观察项目数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孕妇分娩体重、孕期体重增长量、BMI以及羊水指数均明显高于比对组患者,各观察项目数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比对组孕妇,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比对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阴道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妊娠前体质指数越高、胎次越多,则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越高,因此必须针对糖尿病高危因素加强妊娠期体质量监测以及孕检,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孙金莉;陈曦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