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珍;詹维亮
目的 探析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的联合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肠溶片与预混胰岛素的联合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予以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的联合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经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的联合治疗方式后,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4.0%,对照组的仅为70.0%;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予以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的联合治疗方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减轻预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改善临床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大力借鉴实施.
作者:施小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常规组(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各46例,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血糖控制合理,胰岛素用量少,妊娠结局良好,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能合理控制其自身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英英;杨虹彬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中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妊娠糖期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在该院进行产检的GDM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时间控制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患者数量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参照组(n=48),以及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模式的研究组(n=48),比较两组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焦虑情绪、妊娠结局,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糖尿病一日门诊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正常值范围、血糖测量相关知识分别(18.54±2.01)分、(18.30±1.97)分、(19.23±1.15)分、(18.05±1.37)分;空腹血糖(7.21±2.15)mmol/L、餐后2 h血糖(9.61±2.68)mmol/L;焦虑情绪评分(31.54±6.43)分;自然分娩率93.7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17%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开展一日门诊,可有效提升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广泛推广并开展.
作者:曾芙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术切口不同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神经和泪液蛋白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该科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8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即观察组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行常规颞透明角膜切口.每组59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1周(T1)、1个月(T2)和3个月(T3)的角膜神经与泪液蛋白的改变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该研究中T1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神经纤维密度、角膜敏感度、泪液蛋白均降低明显,乳铁蛋白、溶菌酶则增加明显,T2时间段,观察组的角膜敏感度、泪液蛋白降低明显,溶菌酶则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选择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角膜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作者:方毅;孙玉珍;马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实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诊断的效果及灵敏度和特异度状况.方法 对该院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进行研究观察,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并将患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 作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状况.结果120例患者中存在糖尿病98例,非糖尿病22例,糖尿病发生率为81.67%.实施生化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灵敏度90.82%、准确性90.00明显高于尿常规检验66.33%、68.33%(P<0.05).实施生化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特异度86.36%与尿常规检验77.2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联合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为94.90%,特异度为90.91%,准确性为94.17%.结论 糖尿病实施生化检验的诊断效果优于尿常规检验,且两者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作者:冯友玉;肖方洪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术前HbA1c与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相关性.方法 根据术前8 h空腹HbA1c将2011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360例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分为≤6.5%组(对照组)和>6.5%组(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HbA1c与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绘制ROC曲线评估术前HbA1c对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术中虹膜损伤、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角膜内皮损伤、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体脱位及眼内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后囊膜破裂、术中虹膜损伤、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角膜内皮损伤、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体脱位及眼内炎与术前HbA1c均呈正相关(rs>0,P<0.05),ROC曲线发现术前HbA1c预测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 术前HbA1c与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呈正相关,在预测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作者:沈亚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内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需要进行手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内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切口感染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心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3%、9.43%、(10.66±1.80)mmol/L、(82.98±2.67)次/min、3.77%均优于对照组81.13%、26.42%、(12.24±2.42)mmol/L、(92.56±4.68)次/min、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手术室内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孙丽珍;詹维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引产时机对足月A1级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足月GDM产妇1640例,≤40周引产的为A组187例,40~41周引产的为B组218例,≥41周引产的为C组188例,≤40周自然临产的为D组613例,40~41周自然临产的为E组434例.分析比较各组分娩方式、引产成功率、剖宫产适应征及母儿并发症等.结果 引产组(A、B、C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D、E组)(x2=88.94,P<0.05).其中A组剖宫产率高,达43.85%,C组在3组引产组中剖宫产率低为27.66%,而自然临产组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因引产失败和社会因素剖宫产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53,P<0.05).3组引产组产后出血的比率均高于自然临产组,各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低血糖的比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A1级GDM孕41周引产并未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母儿并发症.
作者:张新丽;李玉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教育水平与糖尿病知识分数,探讨教育水平与糖尿病知识得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分析该地2013—2017年间两个社区服务站管理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评估其糖尿病知识分数,分组后导入SPSS V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成对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水平与糖尿病知识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知识得分相应提高,进而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药物依从性.
作者:刘娜;周国强;边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简单随机化法于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片剂;观察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治疗.治疗2个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的变化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SBP及DBP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TC、TG及LDL-C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冬银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鼻窦炎和并糖尿病患者的接受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于2016年10月—2018年3月选取接受该院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80例鼻窦炎合并有糖尿病患者,以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40例参照组常规性护理,40例分析组术后对症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异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鼻窦炎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接受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措施,采用术后对症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性.
作者:张宗闯;刘雅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分析CT、MRI在糖尿病脑损害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脑损害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CT检查方法,观察组接受MRI检查方法,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诊断准确率、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脑损害疾病诊断而言,MRI检查方法的准确度高,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赵国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对糖尿病眼病患者开展双轨教育模式,探讨双轨教育对糖尿病眼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将该院眼科入院治疗的糖尿病眼病患者分81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从护士角度和患者同伴角度,共同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完成后,从患者的日常用药和护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康复效果3方面,对护理效果加以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常用药和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眼病患者采取双轨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效果显著.
作者:薛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沙格列汀、 阿卡波糖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的实际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药物治疗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服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沙格列汀、阿卡波糖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胰岛β细胞含量、空腹胰岛素浓度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胰岛β细胞含量、空腹胰岛素浓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而言,与仅服用阿卡波糖相比,采取沙格列汀、阿卡波糖联用治疗可以更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胰岛β细胞含量、空腹胰岛素浓度,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作者:陈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临床治疗的58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甲钴胺500μg肌注,1次/d;实验组:甲钴胺500μg肌注,1次/d,前列地尔10μg+0.9%NS10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持续时间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SNCV和MNC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有利于改善和恢复患者周围神经,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该科室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5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性组)和50例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性组)进行研究观察,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测,总结不同人员、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糖尿病性组AVGHR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组(P<0.05),糖尿病性组RMSDD、SDNN、PNN50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性组(P<0.05).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良好.
作者:郑琪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基础研究数据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分组采用随机信封法,在尊重患者护理意愿基础上将其分为两组,两组采用相同例数作为研究基础,常规组n=32采用日常基础护理模式,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同时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组患者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护理组在经过综合护理后心理状态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可对其恢复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对血糖进行科学控制,护理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理想.
作者:吴秋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进行医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使参照组(n=48)及研究组(n=48),对参照组实施自行饮食控制,对研究组实施高膳食纤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产后糖尿病发生率,探讨高膳食纤维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TG、TC、FPG、FFA、HbAlc分别为(2.02±1.28)mmol/L、(6.07±1.32)μmol/L、(4.67±1.72)mmol/L、(685.26±199.88)μmol/L、(6.01±1.17)%,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高膳食纤维治疗,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作者:马金利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持续孕期营养管理与临床结局.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营养指导,观察组持续性孕期的营养管理.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孕妇的体重指标变化情况、营养管理前后糖代谢的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妊娠的结局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开展持续性孕期的营养管理方案,改善孕妇的生存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起到极佳的干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厉磊;路宜芹;陈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保护效应.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GDM患者2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 人工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每组70例,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收集GDM患者罹患T2DM的相关致病原因.结果 210例妊娠产妇均完成相关的随访观察,并对其进行检测,其中母乳喂养组10例(14.29%)被诊断为T2DM,人工喂养组31例(44.29%),混合喂养组45例(64.29%),母乳喂养组T2DM发病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Weibull分布线性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对妊娠糖尿病产妇的相关混杂因素进行平衡后,母乳喂养组于生产后2年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率为0.42(95%CI:0.22~0.81),与人工喂养组的0.52(95%CI:0.38~0.90)、混合喂养组的0.54(95%CI:0.35~0.9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方式能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性.
作者:陈兵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