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目的 分析并探讨应用己酮可可碱护理指导对糖尿病足病变皮肤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1年间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共12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与护理组(采用己酮可可碱进行护理指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中治疗前20 min后MPD值为与护理组MPD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两天后MPD值和5 d后MPD值为均低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己酮可可碱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正确用药及护理指导,其安全性较高,同时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亚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科6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饮食控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PG、2 hPG、HbA1c平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高症、早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予以个体化饮食控制,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唐晓霞;张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T2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糖尿病病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将年龄匹配的T2D按病程长短分为5组,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并进行分析,评估糖尿病病程对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随着病程的增加,T2D患者足部振动感觉阈值逐渐增加,病程大于6年后,周围神经病变显著加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会随着病程延伸逐渐加重.
作者:赵红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 与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餐后2 h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SDSCA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吴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血肌酐清除率、24 h尿总蛋白等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24 h尿总蛋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作者:张子阳;曹迅;陈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而在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其健康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DKA)阴离子间隙(AG)值变化进行追踪观察,探讨AG值变化与尿酮体变化规律.方法 对该科收治的7例DKA治疗后的AG值及尿酮体单位时间内变化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G降至正常后尿酮体均转阴或呈可疑阳性,DKA治疗有效.结论 AG值变化早于尿酮体变化,AG值是DKA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之一.
作者:汪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3月收治的2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较少.结论 开展四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前,必须控制好患者血糖,然后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徐炳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在手术监护、心理护理以及护理评估等方面的情况,加强患者胰岛素管理与包含管理,做好感染控制、功能锻炼以及引流管护理等方面的工作.结果 患者在完成护理治疗后,出现皮下积液、切口感染、高血糖并发症病例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并发症状.结论 为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各种并发症状的概率,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廷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5年8月—2016年7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均经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受损试验确定血糖控制不佳,随机分为两组,各组64例,两组均行控制危险因素、使用预防心绞痛发作药物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医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间进行治疗的80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分成中医组和西药组,西药组的患者服用相关的西药进行治疗,中医组在服用相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束1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主要表现为中医组优于西药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韩玉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非药物治疗及其联合胰岛素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对照组给予非药物治疗,对实验组给予非药物治疗及其联合胰岛素控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对照组患者(72.0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00%)与对照组患者(68.0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非药物治疗联合胰岛素控制的效果较好.
作者:王宏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在术后行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度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的护理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减轻对患者造成的额痛苦,值得应用.
作者:刘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老年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下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7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单一的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血肌酐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血尿素氮(5.08±0.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9±1.63)%、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124.52±14.33)μg/min、血肌酐(68.38±0.45)mmol/L、舒张压(103.28±10.35)mmHg、收缩压(136.54±10.23)mmHg的降低水平均劣于观察组[血尿素氮(4.22±0.3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4.35±1.31)%、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105.15±14.28)μg/min、血肌酐(60.12±0.05)mmol/L、舒张压(78.32±10.10)mmHg、收缩压(121.32±10.28)mmHg],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而言,予以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其血压、血糖水平,而且还对其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的3月—2016年的7月我科所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与治疗配合度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效果颇为著,重视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保障其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忠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情况.方法 在医院2011年7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4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一般指标、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FBG、PG2 h、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FI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HOMA-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胰岛素功能,并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可借鉴.
作者:古丽努尔?伊斯拉木;李应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C肽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12月,根据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将其分成低C肽组(空腹C肽低于300 pmol/L)135例、正常C肽组(空腹C肽在300~600 pmol/L)215例、高C肽组(空腹C肽>600 pmol/L)150例.比较3组的血糖控制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低C肽组与正常C肽组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生呈正相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为负相关(P<0.05).结论 低血清C肽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增加,血清C肽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韦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作为糖尿病一项严重且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的重要病理表现便是新生血管形成.笔者对DR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作者:高妍;王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针对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急诊手术的疗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的30例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因同时患有糖尿病,在围手术期进行周密准备,使患者围术期安全度过,在术后,有2例肠切除肠吻合术患者及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产生切口感染,对症处理后患者都已治愈,效果良好.结论 在围术期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血糖指标稳定,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显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型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我国糖尿病在成人中的患病率以高达9.7%的百分比成为全球患糖尿病增长速度快的国家中的一个.在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肾损害对患者的影响深重,当2型糖尿病一旦发展到肾病,不仅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且其中会有5%~10%会死于肾功能衰竭,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研究与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的致病因素、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内分泌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陈湘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