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的应用分析

刘莹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 腹股沟疝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在术后行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度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的护理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减轻对患者造成的额痛苦,值得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饮食干预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饮食干预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6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进行饮食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餐后和空腹指尖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和实施护理干预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对照组平均餐后和空腹指尖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出现1例低血糖事件,对照组出现8例(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饮食干预,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合理控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次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雪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62例,随机分为2组各81例(118眼),观察组采用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 不良反应发生率12.3%(P<0.05).结论 激光治疗可稳定和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改善病情,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应用.

    作者:姚丽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6年3—11月间收治的65例糖尿病患者与同时期到院体检的65名健康人为研究主体.分别设定糖尿病组为观察组A组和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B组,均给予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结果B组的GLU(空腹血糖)为(5.62±0.82)mmol/L,TG(甘油三酯)为(1.57±0.76)mmol/L,2 h糖耐受为(5.81±1.33)mmol/L,TC(血清总胆固醇)为(4.08±0.75)mmol/L,(FRUC)果糖胺为(1.75±0.55)mmol/L;A组的GLU为(7.34±1.62)mmol/L,TG为(2.99±1.08)mmol/L,2 h糖耐受为(13.52±2.34)mmol/L,TC为(5.38±1.24)mmol/L,(FRUC)果糖胺为(3.47±0.87)mmol/L,A组显著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3.38±0.72)mmol/L高于B组的(2.65±0.48)mmol/L,A组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32±0.71)mmol/L低于B组的(1.58±0.78)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糖尿病患者采取生化检验测定,可以为其临床确诊提供数据支持,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被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诊断方式之一进行推广.

    作者:韦冬梅;李媛;黎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30例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 针对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急诊手术的疗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的30例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因同时患有糖尿病,在围手术期进行周密准备,使患者围术期安全度过,在术后,有2例肠切除肠吻合术患者及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产生切口感染,对症处理后患者都已治愈,效果良好.结论 在围术期普外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血糖指标稳定,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显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妇科手术并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的初步探讨

    目的 针对围术期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有效处理方法 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的46例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关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基于此采取糖尿病专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经围术期处理后存在的差异.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产生酮症酸中毒、下肢静脉炎、呼吸道、切口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比例,存在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妇产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可明显减低患者手术风险,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目的 对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 展开研究.方法择选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鼻窦炎合并糖尿病行内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对症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疗效显著的有55例,疗效一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中临床疗效显著的有41例,疗效一般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采取对症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加快病症痊愈速度,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临床康复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陈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AG值变化意义探讨

    目的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DKA)阴离子间隙(AG)值变化进行追踪观察,探讨AG值变化与尿酮体变化规律.方法 对该科收治的7例DKA治疗后的AG值及尿酮体单位时间内变化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G降至正常后尿酮体均转阴或呈可疑阳性,DKA治疗有效.结论 AG值变化早于尿酮体变化,AG值是DKA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之一.

    作者:汪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而在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其健康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观察

    目的 探究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分析两组相关结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6.00%(P<0.0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和该组相比,血糖均有所改善.就改善幅度来看,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孟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谢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代谢、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于该科初次诊断且接受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10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基础上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三短一长).治疗前和停止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测定患者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1 h和2 h胰岛素(INS1、INS2)、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2周后患者的FBG、2 h PBG、TC、TG、LDL-C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2周后患者的FINS、INS1、INS2及Homa-IS、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血糖血脂,改善代谢紊乱,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hs-CRP水平,作为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珈莉;张建伟;李林;陈晓蕾;杜薇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治疗的初步探讨

    目的 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的10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支架置入的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靶病变部位情况、介入治疗特点等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在肥胖、血脂血压异常等指标方面,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患者右冠状动脉、双支或三支血管等高危险型病变发病率也较高.桥血管病变患者相对较少,病变造影结果显示血栓的不足60岁的糖尿病患者相对更多一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疾病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影响范围较广,具有比较明显的高危险型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高国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并且寻找预防措施.结果 两组间血糖控制不佳、高胆固醇血症、β2微球蛋白异常及D-二聚体异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出现高胆固醇血症、β2微球蛋白异常及D-二聚体异常等因素,成为主要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脂及微球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林华;林棱;姚瑾;杨文韬;陈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5年8月—2016年7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均经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受损试验确定血糖控制不佳,随机分为两组,各组64例,两组均行控制危险因素、使用预防心绞痛发作药物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老年病患106例,全部患者均通过问卷调查表统计记录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状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作归纳统计,明确患者治疗依从性原因,并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受到自身文化水平不足,运动锻炼量低下,糖尿病基础知识不了解,记忆功能衰减,居住环境就医困难,患者独居,经济压力大,自我血糖监测不良等因素影响,造成用药依从性低下;老年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指导之后,自身用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当前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差的根本原因入手,实施系统、细致的健康知识宣教指导,确保患者控制血糖的持续性与正确性,督促病患按时定量用药,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李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33例低血糖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精神症状完全消失,均康复出院;护理前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为(2.55±0.60)mmol/L,护理后患者平均血糖水平为(5.75±0.42)mmol/L,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病情评估、积极抢救、运动、用药和生活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了解以及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永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 从该院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36例)和对照组(厄贝沙坦,3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硝苯地平和厄贝沙坦等药物治疗,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作者:孙琼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论α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97例观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97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吉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饮食控制、降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UAER,NO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UAER为(109.7±13.6)mg/24 h,NO为(21.6±13.1)umol/L,对照组治疗后UAER为(148.5±16.9)mg/24 h,NO为(42.7±15.6)u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王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湿敷治疗糖尿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湿敷治疗糖尿病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住院的166例糖尿病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83例)和中医湿敷组(83例),常规组患者予以曲安奈德和玻璃酸钠封闭治疗,中医湿敷组患者采用中药制剂熏蒸湿敷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中医湿敷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中医湿敷组患者IL-6、IL-1β含量和疼痛VAS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湿敷对糖尿病性关节炎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46例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 对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患者在手术监护、心理护理以及护理评估等方面的情况,加强患者胰岛素管理与包含管理,做好感染控制、功能锻炼以及引流管护理等方面的工作.结果 患者在完成护理治疗后,出现皮下积液、切口感染、高血糖并发症病例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等并发症状.结论 为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发生各种并发症状的概率,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廷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